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开放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知识,知识自我组织和自我裂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观是促使大学开放的内部动力;其二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促进了大学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它是大学开放的外部动力。大学开放就是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决定着"办好开放大学"这一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成败,而如何推进办学体系创新则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事关开放大学建设成效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全局。只有找准推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创新的动力所在,才能激发体系创新活动的基点和工作思路,为此,该文围绕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动机和诉求分析了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创新的动力形成,并基于此研究了办学体系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因素,剖析了市场需求、外部竞争、信息技术和政府支持四种外部动力因素和利益驱动、战略协同、内部激励和创新保障四种内部动力因素,进而提出了开放大学体系创新的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模型,以期为我国开放大学体系创新及具体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工作指导。  相似文献   

3.
知识转型与大学功能的历史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功能在本质上应该是开放的,但当前对大学功能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大学满足社会需求与大学活动的对象两个角度展开的,未能考虑到知识的性质与知识分子地位在大学功能的历史转变中的意义。大学功能的发展从传统形态过滤到现代形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的转型与知识分子地位的变迁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中所展现的功能景象应不再是一元、孤立、封闭的状态,而是多元、开放与融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开放是大学发展的特征,开放大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开放大学是大学主动适应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广泛需求的结果,也是满足知识分化和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需要的结果。开放大学最基本的定位首先是大学,要具有大学的本质属性,她的特色是开放。开放大学的创建要深入大学的基本要素,要以知识的核心和学科文化的为基础;要注重教师人才资源的建设;要兼顾规模,注重质量,实现持续发展。崇尚学术,是开放大学的“根”,适应社会是开放大学的“茎”,只有实现发展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协调,开放大学才能健康发展,开放大学才将更加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知识生产方式转变的产物,深受企业家精神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新兴大学之间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在战略定位、发展模式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小而精、高起点,创新驱动、聚焦前沿,需求导向、跨界合作,立足全球、开放办学等精神特质。新型研究型大学立足于有组织的创新,致力于将科学家的好奇心引导到有组织的目标上,创造有利的学术环境,推动政府、市场、大学跨界合作,引导大学科研向生产实际转化,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发展的历史即其向社会开放的历史。社会发展、进步仰赖科学文化知识的生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及其世俗化是大学的生存基础和成长动力。由于一定社会政治、宗教等强势权力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生产、传播的干预,故大学开放的进程、样式往往取决于其所处时代、所居社会的文明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化社会中,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学术型教育,也包括惠及大众的大众化教育,以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开放大学应当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是以提供扩展知识、提升素质为目标的大众化教育的普适性大学。对于开放大学来说,应用性和普适性是重点,学术性是根。开放大学要有学术性,要进行学科建设,这是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开放大学应该是一个系统,适应其教与学的无边界属性。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应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开放大学体系,各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设有特色的学科,在整个体系中实现共享。  相似文献   

8.
为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机遇,部分开放大学出台了鼓励学术创新和双元教学(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制度,教师可从中选用有利自身的规则与资源。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开放大学教师如何在一体化制度下维持自身专业发展动力。研究发现,名义上提供双重支持的制度,因与教师工作及发展逻辑错位,促成了对教师发展动力的惯性剥夺,并导致边缘化的教师陷入动力弱势累积的境地。尽管教师在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动力策略,但都与制度瓶颈不期而遇,先后造成外向动力剥夺和内向动力剥夺。意图良好的制度,其后果远不及预期:多重情境规制、多元规则束缚、多样资源疏离,消解了个体与开放教育事业的耦合性。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是因为将开放大学专业逻辑等同于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的专业逻辑,脱离教师及学校发展本质。改进传统专业逻辑构成要素——规范基础和权威来源,塑造开放大学专业逻辑,可为疏导新时代制度转型与教师发展间的结构性张力开启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以学生个体需求、社会需求为依据制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同时以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促学为标准设计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既提高学习者英语能力,又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课程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结构体系,其演变的动力也是一个系统。该动力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功能的矛盾。该系统发展的一般模式是以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为中心,由预期的课程体系发展为现实的课程体系。该系统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稳定性三大特点。其环境系统相当复杂,既有科技进步、社会需求等因素,也有人的发展需要的因素,人的发展与需要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的演化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演化过程 ,为组织内外部的双重因素形成的合力所推动。它包括宏观环境的驱动力、微观环境的驱动力以及来自于研究型大学组织内部的发展动力。研究型大学演化的动力机制 ,包括社会系统发展层面的动力机制 (竞争与协作、需求与供给、系统自组织演化和人为干预的统一 ) ,来自于科技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学科的高度分化与交叉融合 )和来自于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系统的多样性、社会职能的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12.
大学跨学科研究关系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共享机制基础之上的.大学跨学科知识共享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种,即跨学科社会网络因素、跨学科知识转化因素、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知识创造过程理论,提出了科学家科研行为理性假设,进而建立了大学跨学科研究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分析模型,揭示了大学跨学科研究中的三种知识共享动力机制,即单向学习收益机制、双向互惠收益机制和组织激励机制.研究认为大学跨学科知识共享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专有学科知识贡献与嵌入方的动力因素、低位势专有学科知识学习与整合方的动力因素、跨学科成员知识共享互惠的阻力因素,进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改革,作为学校,必须思考调动教职工参与教育改革的动力问题。我的思考如下:一是动力来自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解决思想问题,增强使命感;二是动力来自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解决经济问题,增强责任感;三是动力来自对自我发展的需求,解决成长问题,增强荣誉感;四、动力来自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解决执行力问题,增强紧迫感。  相似文献   

14.
朱璋龙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3):194-196,206
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精神应主要强调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创造知识、科学发明的最本质要求,是大学精神的灵魂;独立精神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大学自立于世界的最基本要求,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开放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大学精神的支柱。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在主观上,人总是倾向于不断追求尽可能的全面发展;在客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也不断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即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前是主观的,后是客观的。内在动力来自人的本能性的自然需求,外在动力来自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偏差、职业教育缺位及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反而松懈下来,失去了学习动力。在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的导向,帮助学生从迈进大学开始便自我规划。目标激励中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坚持个人利益的追求与国家、社会需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大学国际化以大学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从关乎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存在合法性、资源依赖性和生存竞争性等三个角度分析,大学的国际化有三种不同的动力来源,分别为基于知识势能的动力、基于外部机会的动力和基于竞争需要的动力.这三种动力在稳定性、方向性和对大学主体性的需要程度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大学应当对不同的动力进行整合,培养并充分利用知识势能,积极识别与争取外部机会,合理推进组织变革以事半功倍地推进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开放大学应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所新型大学和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的一流巨型开放大学。组建国家开放大学是中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对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教育公平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学习主体多元化、学习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应当采取国家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长远、兼顾现实、平稳有序、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21世纪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体系。作者认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知识、人才的大量需求是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是其技术动力;党和国家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是其政治动力;人们对远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选择具有其直接动力;终身教育、全民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思潮是其思想动力;世界远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及其趋势是其外来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作者认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其技术动力;党和国家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是其政治动力;终身教育、全民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思潮是其思想动力;世界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实践及其趋势是其外来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