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狭义上的非法证据,即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证据。这种非法证据大多都具有关联性,也可能具有客观性。但无论非法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都应当予以排除,既不能作为最终裁决的依据,也不能作为各个诉讼程序节点的依据。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从证据存在形态上和表现形式上,可以归纳为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言词证据一旦被认定为非法证据就应在各个诉讼环节予以排除。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对象应作广义理解,不仅仅包括书证、物证,其他如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被界定为非法证据的也应排除。实物证据分为合法证据、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其中瑕疵证据有两个走向,能够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转化为可用证据,否则转化为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学术界已形成共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在获取方式、途径、证明的内容、表现形式及证据自身稳定性等方面不同,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宜根据非法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以及以非法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为线索获得的派生证据的不同特性确立不同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维护我国司法权威,体现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根治司法实践中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问题的必要手段.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实行严格裁量排除,建立相应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制度体系,这有利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应确立什么样的非法证据认定标准应根据我国实际、结合我国国情作出选择。据此分析了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等来源上非法证据的认定和形式上非法证据的认定,同时也论及了运用上非法证据的认定以及秘密侦查手段获得的证据和毒树之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非法证据分为刑事非法言辞证据和刑事非法实物证据。刑事非法言辞证据的排除规则已成各国刑事诉讼法的通识,而刑事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观点和命运。文章认为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实则是基于各种因素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出台,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也明确了对非法取得的物证、书证的排除问题.对于言词证据,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对于实物证据,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顾华 《天中学刊》2011,26(6):25-3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领域最有争议的证据规则之一,在我国已具备入法条件,因为制定和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现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必然要求。就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程度而言,我国在现阶段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予以严格排除,并以非任意性为标准,但原则上应该承认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的效力,同时。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应把握一项例外,即严重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利,严重妨害司法公正的例外。就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建构而言,应考虑审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计和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今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趋势必将是日益关注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问题。德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特点是:建立在搜查扣押制度基础上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以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为依据,以"证据禁止"理论为基础,在施行过程中以"法治国原则"和"比例原则"为判断之标准,并通过一系列的判例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德国的司法设计和证据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学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不同看法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现状与不足,认为必须有限制地在刑诉法中正式确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确立非法搜查、扣押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秘密侦查监听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侦查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以违法的方式取得证据材料。其文章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探讨了国外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文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有的相关几个法条零碎地体现了排除刑事非法证据的诉讼精神,由于立法上的滞后性,导致了相应的司法适应混乱.非法证据的排除是保障人权的需要,是程序公正的体现,是维护司法纯洁的保证.因此,对通过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必须一律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证据.对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一般情况下否定其证据能力,特殊条件下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介绍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实践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全面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障碍,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是目前法律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如何界定非法证据?如何排除非法证据?对非法证据制造者和使用者如何追责?这是当代法律学界和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经对此作出巨大努力,无论从实体法还是从程序法乃至从制度设计上都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从司法实践效果上看,仍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近年来成为我国法学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中国构建理性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深入剖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建立的社会价值基础,并结合中国国情。在现阶段,应确立对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的原则;对非法实物证据及“毒树之果”,应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是刑事证据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证据中,非法证据却又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非法证据的效力、我国目前运用非法证据的情况及如何完善证据立法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非法证据排除能减少刑讯逼供,有利于侦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保障人权,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我国从1998年至今逐步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配套的司法解释。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确立律师在场帮助权,将非法视听资料纳入非法证据范畴,慎重适用可补正规则,确立当事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被驳回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17.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是指法律授权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所取得的刑事证据。非法证据的存在,不利于诉讼民主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非法取得证据有无证据能力涉及到证据能力的判断标准问题,重塑证据能力的判断标准应该在证据三大属性的基础上,确立以下两大标准:证据的真实性是否会受到重大影响;证据的使用是否会导致其他更重要的社会利益受到损害。设计民事诉讼非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的规则体系,应确立更宽容、更务实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证据规则,其目的在于保障人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本文比较了各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英、美两国在“毒树之果”问题上的不同规定,分析了中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提出应该完善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确立价值衡量模式的非法物证的排除规则,暂时保留“毒树之果”的可采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中证据已经由对证据能力几无限制转变为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何种范围内会发生证据能力欠缺的问题。在民事诉讼的规范目的内,通过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衡量,兼顾违法取证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关于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则。在三种情形下,即证据的取得违反宪法基本权利、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得证据原则上应予以排除。在这三种情形之外,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应由法官在个案中综合考量,通过利益权衡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