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而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完美地解答这一课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夙愿的实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要完美地解答这一课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作出深刻理解,必须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必须从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高度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思路作出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3.
《湖北教育》2003,(10):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反映和体现,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新一代合格人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之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大无畏的气概、夺取胜利的决心、自信自强能力的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同一切人类文明一样 ,民族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改造客观和主客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是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智慧的积累与凝聚。任何时候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特别是离不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伟大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并贯穿于这一伟大实践的全过程。(一 )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国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夏 《高教论坛》2014,(12):101-103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丰厚深邃的精神内涵,可以被有效吸入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对弘扬爱国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健全人格产生重要影响。从国学教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视角,探索其融入的必要途径,对丰富校园环境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与当代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大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现象,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民俗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存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载体和民族认同的纽带。民俗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粘合剂,是展示国情地情的主渠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也是法制建设的奠基石。深入研究和不断发扬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陈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体现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就要求扎实地推进高校校园丈化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大学生劳动意识淡化、劳动能力弱化、劳动观念偏颇等问题现象,高校需准确把握主要矛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新时代劳动精神科学内涵,从劳动理念引导、劳动行为养成、文化环境营造等方面发力,创新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精神支撑和思想武器。艰苦奋斗精神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障,具有历久弥新的现代价值,必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培育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在文化激荡的今天,我们的民族精神受到严重的挑战。如何重塑民族精神的地位,这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重大课题。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现时代,不仅重要,而且急切,当然,主体是在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中。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力量是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内化整合功能是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民族精神的能动实践效用是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真正腾飞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中培育、赓续、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所有共产党人固守的精神家园。新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革命精神的谱系脉络、内涵属性、逻辑起始与发展向度,做到率先垂范。新时代培育领导干部革命精神,应从坚守红色基因、增强斗争本领、坚定文化自信等三个方面着力,才能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开篇借用文化形态学的理论,从文明比较的角度论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指出成功复兴尚需发扬崇尚精神的传统。主体部分,首先借用文化哲学分析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特理解,接着联系轴心时代人类取得的精神成就论证对道德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最后以冯友兰和王国维各自的“境界说”演绎重视精神境界的传统。最后指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在高职教育中贯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只要解决好教育理念,学生兴趣、教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