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内容——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前些时候,我多次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一课,深刻感受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我设计的《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1.在游戏中练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我以游戏贯穿始终.将《数学广角》作为一个游戏场所介绍给学生,在一项一项的游戏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在游戏中既做了练习.又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相似文献   

4.
排列与组合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一部分内容.在古代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组合数学思想的萌芽,由《周易》中对卦符问题的研究——"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见,排列组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老数学问题.解答排列组合应用问题时,我们应首先弄清楚是排列(有序)问题,还是组合(无序...  相似文献   

5.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是高中阶段一直保留的知识块,是后续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基础.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看,这部分体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因此,从通性通法的视野重新审视这部分内容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必经之路,本文就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中的通性通法问题,从高三备考的角...  相似文献   

6.
《搭配中的数学》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这一内容的学习重在向学生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2页。教材说明:“搭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册第112页的内容。例题是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是通过两张可以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本节课安排的排列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他们有顺序地、全面地…  相似文献   

8.
房之华 《新高考》2007,(2):33-38
归纳与梳理数学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剖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探索避免错误发生的应对策略,是高考数学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与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今以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和导数的内容为例,谈谈对常见错误如何进行梳理、剖析与应对,但愿能为你的数学复习助一臂之力.1.排列与组合中的常见错误剖析与对策[错因梳理]排列与组合中的常见错误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本质理解不深刻,在解决问题时错用计数原理;(2)对排列与组合的概念理解不透,分辨不清排列与组合的区别;(3)对排列数…  相似文献   

9.
排列与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自从本1世纪以来,由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排列与组合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已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数学分支——组合数学,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编码理论、试验设计以及其他许多处理离散对象的数学领域,中学生学好排列与组合知识,无论是对于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排列与组合,主要要求学生:一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二是掌握限制性的排列组合问题;三是掌握应用题中的分组问题。下面主要就这三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基本公式 1.排列数公式和基本恒等式:  相似文献   

10.
徐骋 《中学教研》2010,(2):24-26
1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及考试要求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是每年数学高考的必考内容,按《课程标准》的要求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中只有理科对此内容进行了考查,文科并没有涉及.对此内容直接考查的有第4题和第16题,共9分,另外在第15题和第19题中有用到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公式.  相似文献   

11.
按本学期财经数学与工科数学〈机电、建施专业)各自的教学要求对以下四部分的复习提示如下: 一、排列、组合、数列 排列:重点是理解排列的定义,熟记排列数公式、能利用公式熟练进行运算。 组合:除要求掌握组合的定义,熟记并能利用组合数公式进行计算以外,还须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相似文献   

12.
潘俊 《数学教学》2010,(4):9-11,15
《数学教学》2009年第10期刊登了《对一类有序错排问题的探究》^[1]一文,文中作者解决了一个一般性的有指定顺序的错位排列问题,笔者试图从组合数学角度对结果加以说明,权当对该文已有解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正>排列和组合是组合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数学解题和实际生活中,排列和组合思想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发展小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排列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下)第十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第四节“二项式定理”.  相似文献   

15.
以人教B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映射(函数)、排列与组合"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简单、具体的数学案列,从数学概念的逻辑层面论述为什么要从三个维度来解析映射的内涵.最后,用函数来给出排列与组合的一种新的统一化定义,函数是实现排列与组合从对立转向统一的有力杠杆,从而也揭示了函数、排列与组合三者之间渗透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想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相似文献   

17.
对立统一是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律。用这个规律指导学习思维容量较大的内容《排列与组合》,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笔者把本文所谈的学习方法称为“配对学习法”。此方法的要点是:把两种不相同而有内在联系的对象结合在一起,配成对,并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基本观点分析对立双方的数学本质及其相辅相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在第十章《排列、组合和概率》中安排有阅读教材“抽签有先有后,对个人公平吗?”为此,笔者针对该课题设计了探究性教学的方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组合数学中的计数问题,在中学阶段称为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要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排列、组合问题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新教材有这样一句话 :“……每 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这样碱基的组合可以达到 64(4 3 =64)种。”这句话对吗 ?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叫做一个密码子。密码子是信使RNA上碱基的排列 ?还是碱基的组合 ?在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 (下A)是这样定义排列的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根据定义 ,当且仅当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 ,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时 ,两个排列相同。同样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