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说专栏     
《山东青年报》新闻中心主任王振华: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专栏”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这里我想应当强调“专门”和“某类”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说明不是随意什么人都可以开专栏,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塞进专栏。  相似文献   

2.
文化词语在《家》英译本中的实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共性,每一民族的语言符号都能表达该民族全部生活经验,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各种语言之间也有极大的共性。各种语言只是形式各异,一种语言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这就是翻译的基  相似文献   

3.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的特点、构成及语法性质、颜色词的古今演变、颜色词与社会文化等几个角度对汉语颜色词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个影响极大的思想:一是表现为阴阳五行说的辩证法思想;二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在人与人关系中的中和思想。 本文主要是对“天人相应”之说作一点阐释与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有双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事实上也就是指天帝、上帝。另一种含义是无意志的、非人格化的,事实上是指大自然。在“天人相应”的观念中,“天”的含义主要是用后一种。 《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就是说天地生成万物,而人(男女)则是万物之一;人与万物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 又《周易·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这  相似文献   

5.
错别字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个人用字且不必说,社会用字也是一片混乱。这当然和汉字难记、难写、难认有关,同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人认为错几个字没什么了不起。为此,本文想来略数错别字的危害。一、干扰传播效果为了交际的需要,人类社会创造了语言。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吕叔湘先生称之为“语言的视觉形式”。语言使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文字则使这种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语言  相似文献   

6.
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中提出“把有机体看作消息”,①认为人通过知觉和语言让肉体的控制能力扩展到知觉和语言能达到的地方.无独有偶,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提出主客我符号互动的观点,认为“主我’是有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客我’是有机体自己采取的一组有组织的他人态度.”②两者都采取了一种在承认物质性的同时把人作为信息体来看的视角.人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神经系统中传递的信息,是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关于实在的信息.经由生命体感官对实在世界进行信息复制,让生命体能够感知周围世界,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对客观情境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占55%,这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符号方式实现的。 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能够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诸如各种颜色、人际间距离、人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都喜欢赵本山春晚的小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小品语言的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赵本山小品幽默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里说:“航行使人面对不确定的命运。在水上,任何人都只能听天由命……他被置于里外之间,对于外边是里面,对于里面是外边。这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地位。……他被送到千支百叉的江河上或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也就被送交给脱离尘世的、不可捉摸的命运。他成了最自  相似文献   

10.
“朴素与真理毗邻而居。”这是蒙田的一句话,因为有意思,记住了。很多年来,我越来越喜欢这句话,越来越觉得里面有很深的意味。作为语言的一种美学追求,每个人在阅读中都随时可能和它相遇。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一样,都是语言实践的一种,新闻语言应该向文学学点什么呢?思想是语言的家,语言是思想的一条船喜欢沉思“思想-语言”的人里,我特别关注两位:一个是德国人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的王国维先生。不过,海德格尔玄虚得厉害,说起来有点累。王国维先生把这件事说得简明而清澈:“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10):2-5
本文分析了广告话语中"写意"式的三音节颜色词的符号意义及其传播价值,并从心理层面揭示其流行的原因。本文认为:这些写意颜色词实现了符号意义的增值,即:联想性的丰富、人文性的强化和情感性的凸显;其传播价值在于增强语效,增加认同感,激发语言的沟通力;三音节颜色词的广泛传播有其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也有祸福因果的观念。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云:“多行不义必自毙。”《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此类观念,都是从总体言善恶之行会导致相应的祸福趋向,而并非指具体的祸福诸行必然会导致相应的祸福之报。这无疑是不错的。佛教的因果说,则与我国固有的祸福因果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佛教认为,一个人的善恶诸行,都会导致相应的报应。《瑜伽师地论》卷38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一个人的所有思想言行,小至一念之起,一言之发,一事 之作,无不造成一种业力。这种业力,具有不报不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采用检索语言兼容性的研究方法建立分类法、主题法和学科代码表之间相互兼容关系的《分类集成词表》,实现类目名称、主题词与中图分类号、科图分类号之间的兼容互换关系,并利用这个关系,在书目检索系统中进行扩展检索方式研究,进而实现采用检索词入口,经过检索系统中检索语言之间的兼容性互换(检索词与分类号互换),最后检索系统用分类号进行检索结果提取。  相似文献   

14.
弄清广播剧语言与话剧语言的异同,对于提高当前广播剧剧本创作和演播的水平,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语言是人类唯一完善的交际工具,它能够最直接、最迅速、最鲜明地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量运用语言的活动,构成了当代人生活中重要的成分,其间隐藏着最能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令人激动的因素。只有大量运用语言的活动,才能真实、生动、典型地再现当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感情。虽然在广播剧界出现了英国纯音响无语言的广播剧《复仇》,这仅仅是对音响丰富表现力的一种探索试验,并不  相似文献   

15.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里做新闻,不管你是在广播、电视还是报纸,只要手里有版面,嘴边有话筒,免不了要发议论。2002年转眼过去了,盘点一下,热点还真多,围绕热点的议论当然也很不少。我们不妨找几个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看看我们都说了些什么?看看我们的说法经得起推敲吗?A:哈利·波特热遍全国的时候,某电台播发了一篇文章批评《哈利·波特》是“教唆犯”,因为作品中的怪兽什么的“是一种与现代科学严重背离的传说”,孩子们在魔法学校,学的是“没有科学的知识”。———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位批评者的希望大概是:哈利·波特应该上伦敦市重…  相似文献   

17.
人人都有直觉,人对某种事物所做出的判断,往往不是经过严格的推理进行的,而常常是凭一种直觉。直觉是指一种以感知为基础,依靠经验,敏捷地直接领悟到客观现实本质的认识能力,具有非自觉、非逻辑、直接的特点。直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表示视线、外形的意思。英文里,直觉intuition一词,有直觉、直观的含义。心里学上的直觉确实是在感觉的阶段或者是指感觉之后、知觉之前的现象。朱光潜先生指出:“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觉(intuition),其次是知觉(perception),最后是概念(cohception)。”(《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第1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  相似文献   

18.
寿岳说寿     
词、现场山歌自从盘古开天地南岳衡山天下闻解说伴随这清纯的山歌,潺潺的小溪,沿着这曲曲折折的山间小道,走进这座大山,就像穿行在一条古老的历史隧道。那数不清的风物景点和独有的瑰丽风光,都在向世人昭示着她无与伦比的灿烂光环。这便是南岳衡山,德国现代哲学家荷尔德林面对人类的精神和生存环境严重荒芜而苦苦追寻的诗意般的家园。位于中国南方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的南岳衡山,名峰七十二,绵延八百里。自古以来,就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孝感报》政文版上有个《新人·新事·新风》专栏,几年时间里编发了大量的人物通讯,其中不乏事迹生动感人的佳作。编者感到普遍不足的一点,是稿件中那千人一腔、缺乏个性的雷同化的人物语言。在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里,有一段柴进、鲁智深、李逵初见寒江时的描写,他们对话的语言很有个  相似文献   

20.
民主形式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远没有我们对这两个美好事物概念上的解读那么惬意。综观西方民主演进的历史,罗伯特·达尔(1999:45)说,贯穿整个民主理论历史的是把"民主"同政治平等,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统治等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在历史的现实中与君主政权、与寡头政治、与专制主义是针锋相对的。但民主的涵义绝不仅仅如此,在近代历史的最初民主经验当中,民主与个人权利也是针锋相对的。作为一场空前的社会实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与实践是关于这一论题的最好范本。当法国人亚历克西斯·德·托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