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互联网传播技术改变了电视剧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电视剧作为复制性艺术的属性被传播技术强化了,媒介促使其生产的模式化,成为一种"仿真"的过程.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技术强化了电视剧传播中的文化区隔,这和产品提供方式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电视剧参与媒介环境的塑造,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互动性促进了文化资本的内化.文字符号的参与为电视剧文化再生产中理性因素的提升创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不少学生期刊陷入发展困境、文化内涵缺失的现状,依据文化学的基本观点,力图将文化的核心观念、基本属性与学生期刊的出版发行理念密切结合,并以《新高考》杂志多年的办刊实践为例,从学生期刊文化品位的提升、精品期刊的打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情怀,以及期刊内容的文化创新,与网络、图书的互动、互补等方面,探讨丰富学生期刊文化内涵、向青少年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途径,研究文化传承、共享、传播与学生期刊编辑、营销、发展的相融性、共通性.  相似文献   

3.
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是档案产生、保管、提供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通过挖掘档案中蕴藏丰富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传播渠道提供给利用者来实现。档案期刊的编辑出版在档案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目前全国各类档案期刊的现状来看,档案期刊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的升级,使得海派文化传播踏入了短视频传播领域.本文以抖音平台为例,介绍分析海派文化传播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以及传播策略,探讨"海派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7.
"传播"一直"构连"在文化研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构连"既体现为"传播"在文化研究生成语境中的结构性影响,也反映在文化研究不同阶段代表人物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中。通过运用人物图片式扫描的方法,经过对"传播"与文化研究学术渊源、文化研究经典阶段以及后续发展阶段"构连"方式的详细分析,实现对"传播"在文化研究发生发展史中历史地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为人类的思维感知和生存模式,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日本借助动漫的文化感召力,潜移默化中加大日本文化的宣传力度,在外交手段上实施柔性化调整,以此影响他国的社会舆论,改变国内外民众的价值认同.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在探究日本"动漫外交"的基础上,分析文化传播致效的特点,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理性地思索和归纳,提出舆论传播中文化致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编辑与社会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飞 《编辑之友》2001,(4):45-46
应当指出,编辑不是文化唯一的传播者,但编辑同作者,同吟游说唱者一样,是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者之一.而编辑更借现代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覆射力和渗透力,成为当今文化传播最耀眼的明星.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A·怀特曾指出:"文化的重大特征之一在于,它可以通过非生物学的方法而获得传播.  相似文献   

10.
余冰珺 《今传媒》2012,(10):139-141
互联网改变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方式,文化产品以更迅猛、更便捷、更开放的方式向全球受众传播。然而,互联网技术仅仅拓宽了传播渠道,却无法消除语言、文化、规范等跨文化传播的诸多障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系统梳理了知名字幕组的传播背景、传播史及传播现状,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作为传播者的字幕组如何担负起"全球文化产品的传播者"和"网络时代的知识布道者"等多重角色,成为推动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11.
浅议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时代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在媒介的力量下快速的流动和扩散.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然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出现了"霸权"现象.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文化传播强国凭借自身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向多数文化传播弱国传输本国的意识形态,企图控制支配它们.面对此现象,唯有提高本国的软实力才能与之抗衡.  相似文献   

12.
李南 《今传媒》2016,(4):14-15
文化传播力是城市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外露为城市气质,内聚为城市灵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城市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拓宽了城市文化传播的渠道,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对接.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文化的传播方式应有所创新.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城市文化传播的方略与措施,以期对我国城市文化传播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路金辉 《青年记者》2012,(23):49-50
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王朝最宏伟、最壮丽的文化工程和艺术创造,被誉为北魏王朝的天然博物馆,也成为传播北魏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传播的两大基本形态即实体传播和符码传播入手,分析云冈文化的传播,并提出云冈文化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适应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文化对外传播应走出"依附型"的轨道,积极探索转变传播范式。应立足"全球化的文化大格局""数字化的传播大格局",推进以价值观诉求为核心、以话语创新为支撑、以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对话传播",推进以"互联网+"重构传播要素及模式的"精准传播";应遵循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积极推进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传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奥运的举行,使中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热潮,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拟从跨文化传播的源头入手.阐释霍尔"文化即传播"的理念,从学术理论和奥运实践两层面阐释文化传播的内容意义.然后,联系本人所从事的海峡台文化传播工作,谈谈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时北京奥运会前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形式的分析入手,结合我们所傲的"北京奥运会传播效果"的问卷调查,开展奥运会民族文化传播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形式日趋多样,内容不断丰富,沟通不断深入。但在文化融合、科技进步、新媒介涌现的背后,也正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内容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探讨了当今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强调了"介质"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据此构建了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活动的模式,以求从传播学的角度更直观地反映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程妍  贺倩 《采.写.编》2021,(11):111-112
特色是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一村一品、一堂一韵"的重要保障,而凸显特色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文化传播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荆湾村为例,从铸造、发展、鲜活三个方面展现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通过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创新传播形式来实施农村特色文化礼堂建设中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看"是一种社会性的表意与交流的方式,也被赋予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只有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世界的实践为背景,观看才能呈现出意义。而"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将可视的形象,经由影像媒介等可视的形象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看"的社会性,必然影响到视觉文化传播形式的变迁与传播效果的差异。本文就将着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看"的社会性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不难理解.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平台,需要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在知识传播视域中透析文化类节目热播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这类节目的真正内涵,更能使电视这一文化传播平台获得稳定优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