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入手,分析了杜甫的马诗。文章认为,从杜甫的马诗中可以看出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他对当朝的不满情绪,唐王朝的腐败无能也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历来评论杜诗,多认为其风格是“沉郁顿挫”。然而作作为现实主义诗歌大家,杜甫诗歌不仅有豪放健劲的一面,也有婉约绝俗的一面,本从其写景咏物小诗入手,对杜甫的婉约绝俗风格做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已成定论。但是沉郁风格所蕴含的深广的诗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仍然有待深入开掘。文章将"沉郁"析而论之,认为其兼有"意"的深邃厚重,"境"的宏阔高远,"情"的沉厚真挚,从而成就了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雄博大和艺术构思的深刻婉曲,并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究此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已成定论。但是沉郁风格所蕴含的深广的诗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仍然有待深入开掘。文章将"沉郁"析而论之,认为其兼有"意"的深邃厚重,"境"的宏阔高远,"情"的沉厚真挚,从而成就了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雄博大和艺术构思的深刻婉曲,并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究此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杜甫没有隐逸思想,但对杜甫的诗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杜甫也存在一定的隐逸思想。文章从集中体现杜甫隐逸思想的四个时期的作品入手,全面阐述了杜甫隐逸思想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程校花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4):56-61,68
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起了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杜甫的疾病诗是杜甫寄予其忠君报国的思想、多病身世之慨叹的重要载体,是杜甫伟大人格和高超诗歌创作水平的具体体现。杜甫的疾病诗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成就巨大,并对后世疾病诗的创作起到了表率作用,引发了大量相关题材作品的涌现。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唐诗评选》对杜诗多有贬斥,其所谴责的意见主要有:一是把杜甫揭露统治集团腐朽的诗斥之为“风雅一厄”;二是批评杜甫的叙事名篇为“于史有余,于诗不足”;三是指责杜甫既有一种“诞于言志”的“游乞”诗,也有一种只表一己“哀乐”的媚人诗;四是认为杜甫的讽刺诗是“讥时语开口便见”,而不如李贺“长于讽刺”,以及认为杜甫只“妙于取象”,而不如王维善于传神;五是否认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在诗体创新上的成就。究其错评的原因,主要是基于船山以儒家的诗教原则及崇尚“神韵”的审美理想为衡量尺度所致。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文学思想是杜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杜甫的诗歌创作入手,以及其诗的有关论述,对其文学思想从文学价值观、文学审美观、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和文学借鉴观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杜甫文学思想的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揭示了杜甫的文学思想和他的创作成就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论李白与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0.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晚年漂泊西南。其中,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后世诗论家对杜甫入蜀后的诗作极为推崇,认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创作的诗歌是独具特色的,并且对于研究杜甫诗歌情感有较大的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中学教材里出现的一系列杜甫草堂时期的作品《客至》《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村》《去蜀》,来探究那个时期杜甫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