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 ,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法对 10 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检查 ,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与调查相关情况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 :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 5 3.81% ,其中男生感染率 5 6 .5 0 % ,女生感染率 5 1.95 %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感染率均大于一年级 (P <0 .0 1) ;面部有痤疮者、有脂溢性皮炎者、有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感染率均大于面部皮肤正常者 (P <0 .0 5 ) ;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感染率大于不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 (P <0 .0 5 )。结论 :本校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 ;蠕形螨感染是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感染是蠕形螨感染中一种重要的感染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211名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6.16%;男生感染率(7.34%)高于女生(4.9%);感染虫种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538,P〈0.05);采用清水、香皂、洗面奶、药皂四种洗脸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526,P〈0.05);学生住校与住家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72,P〈0.05);面额部的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且油性与中性皮肤较干性皮肤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14,P〈O.05)。结论: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存在蠕形螨感染的情况,应加强对学生面部蠕形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人体蠕形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研究表明,酒漕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中有部分人的患病原因与蠕形螨感染有关。本文对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以及实验诊断与防治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用透明胶纸粘贴法观察蠕形螨感染率和感染度,了解赤峰地区在校大中专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蠕形螨感染与卫生习惯、面部疾患、宿舍分布、皮肤类型等的关系.结果483名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为19.05%,蠕形螨感染率低于国内人群感染率,并与生活、卫生习惯、宿舍分布、皮肤类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蠕形螨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一类小型螨,目前已知有140余种和亚种,但能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它们分别寄生于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往往是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痤疮、脱发的病因之一,因此,近年来渐被重视。为了解本地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7年6月—7月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应用透明胶的纸法,直接刮拭法和挤压刮拭法作现场调查。结果镜检共计253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1749人,检出率69.19%,且不同年龄和工种人体蠕形螨的检出率均不同。井下工人比地面工人的检出率高;检出车随年龄的增长似有增高的趋势;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毛囊蠕形螨均高于皮脂蠕形螨,且二者常混合感染。调查提示了矿工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透明胶的纸法,直接刮拭法和挤压刮拭法作现场调查。结果镜检共计2538人,检出人体蠕形螨者1749人,检出率69.19%。且不同年龄和工种人体蠕形螨的检出率均不同。井下工人比地面工人的检出率高;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似有增高的趋势;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毛囊蠕形螨均高于皮脂蠕形螨,且二者常混合感染。调查提示了矿工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及感染度。  相似文献   

8.
<正>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已知有140余种和亚种。寄生于人体的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u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brevix)。由于蠕形螨的寄生,可引发多种皮肤病,如丘疹、痤疮、睑缘炎、酒渣鼻等,最近发现与脂溢性脱发也有一定关系,同时还可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本文以400名大学生为对象,对大连地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面部皮肤病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挤粘结合法对大连市210名面部皮肤病患者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结果:总感染率为91.90%,男女感染率和感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皮肤病患者均以重度感染多见,且感染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毛囊蠕形螨为优势螨种;蠕形螨面部寄生部位正确排序为鼻、额、下颌、颊部;不同职业间蠕形螨感染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学生感染率最低为碎69.57%,以工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7.30%和96.88%.  相似文献   

10.
蠕形螨俗称毛囊螨,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己知种类约120种(包括亚种)。寄生在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毛囊和皮脂腺等组织中。寄生在人体的只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 Simon,1842)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 Akbulatova,1963)两种。该螨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率较高,多数人认为其可引起以面部为主的皮肤损害。国内己有十多个省市对其进行了调查和报导。笔者于1985年3月~5月间对本院部分师生员工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