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现有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社会性和实践性不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过程上。教学目标:1.充分理解体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体积单位,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4.培养学生想象、猜测、验证的数学能力,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体积计算问题的开始,它肩负着使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飞跃、形成正确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有关体积问题的基础。根据教材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空间观念;(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认真阅读课本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体积计算的重要基础.从平面到立体,从面积到体积;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次飞跃.这部分知识的导学,可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体积的概念,并通过看、记、找、说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积单位的学习,从而达到认识体积单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表面积计算之后。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何帮助学生建构体积概念呢?在众多的教学设计及课例观摩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倒水、倒沙等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再次进行对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从而建立体积概念。但是,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倒水、倒沙等实验早已失去趣味性和探究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体积(容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公制体积单位的进率和换算,学会土石方计算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重要,掌握其特征,理解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比较容易。这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能力目标。(1)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观察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2)通过搜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装盒,培养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开放学生的思维。(3)通过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感悟体积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表示不同物体的体积。3.情感目标。(1)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7.
邓颖 《四川教育》2020,(3):30-30
教师要充分尊重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衔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引入生活素材教师要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知识点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物体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测量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以及盒中黄沙的体积,通过自主比较、概括、思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感受引进体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动手、观察、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cm3、1dm3、1dm3、1m3、1m3的体积观念,通过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体积”之前已经有判断物体大小的直觉和经验。文章结合“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例开展实践研究,利用学生的认知体验,从物体体积所具有的特征入手,力求触及数学的本质,以增进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王海丹 《快乐阅读》2011,(14):90-90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课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真正实现绿色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主要体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体积单位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每个体积单位表示的实际空间大小模糊不清,二是与长度、面积单位混淆。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可分五步组织教学。1.讲解.学生自学课本,教师重点讲解各体积单位名称的意义。如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Icm3,其含义是3个1cm相乘。其他两个体积单位,由学生模仿练习。2.观察。学生了解了体积单位,还必须建立其观念,实现感性与理性两种认识的完美结合。我利用棱长为1cm和1dm的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体积,感知1cm3和1dm3的大小。然后,用3块面积都是1m2的正方形木板,与墙角围成体积是1m…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1.通过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就有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5~51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想知道有哪些体积单位。生:想知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想知道什么是体积。生:想知道体积与前面学习的面积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体方法有:引入素材,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合理分工,激发学生互助合作的兴趣;评价激励,激发学生主动表现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并会运用公制体积单位;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含义并会运用。 2.使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训练。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放映幻灯片)  相似文献   

17.
<正>《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与“容积”是两个比较抽象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应该先抓住“体积”展开教学。学生若仅从度量的角度认识体积是比较简单的,这与长度是单位长度的“拼接”、面积是单位面积的“覆盖”道理相同,即体积是单位体积块的“累加”。然而,这种靠直觉建立的概念表象并不能让学生对体积的本质——“所占空间的大小”获得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数学前置性学习素材呈现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需求的现象,在大量实践探索下,提出三大举措:设计直指关键问题的学习素材,精准驱动学习活动;设计纸媒、网媒和人媒三大媒介板块,提供学生个性素材;设计闯关游戏模式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图更精准、更多维、更趣味地提供前置性学习素材,便于教师把握真实学情,破解课堂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40页-43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 能说出谁的体积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赵萍萍 《考试周刊》2013,(26):59-59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系统地指导学生积累、运用写作素材。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创设有趣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重视学生阅读训练,丰富学生的素材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