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3年张海鹏率先在国内高校组建团队研究徽商,是徽商和徽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不能甘心徽商在中国,而徽商研究在海外的现实;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作用与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优势,目标是超越、创新、开拓;张先生始终奉行"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理念,并身体力行,树立榜样,从而促进了徽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源自中国徽州地区的徽商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形成了诚实守信、重视科举、重视教育以及坚韧不拔的文化精神。而徽商文化市场精神的内核是贾而好儒,并且包括了胡适先生所说的“徽骆驼”品质,儒家提倡的仁义和信义也成为徽商的行事信条。徽商的文化市场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迭代、变化和更新,在明清时代纳入了新安画派和徽剧等内容。在新时代下,徽商的市场文化精神也对现代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徽州商人的义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主要是由徽商文化心理特质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主要表现在:徽人经商的目的不在于求利而在于谋生,谋生之意出自仁心;徽人经商坚守“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道德准则;徽商因义而用财,不惜耗费大量商业利润用于“义举”。儒家义利观促进徽商沿着封建商帮的轨迹发展,但对徽商向近代商人的演变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皖江"一词的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嬗变扩充,其本身就内附着文化和区域的要素;因此,皖江文化就是指皖江区域文化,它不具有文化区域的文化同质性,但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一种多质性的文化复合体;吸纳融汇、辐射影响是其典型的开放特征,也是皖江文化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6.
论徽商文化与新徽商企业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古代徽商雄霸中国商界三百余年,书写了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清朝中叶起,徽商雄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尤其在盐业和茶业贸易上独执牛耳。历史上的徽商除了留下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奇迹之外,其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商业典范。如今,徽商故里安徽正在高速发展,秉承徽商精神的新徽商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缅怀古代徽商,目的是以史为鉴、畅想未来,期待新徽商迅速崛起和壮大。  相似文献   

7.
高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1-122
徽商,一支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帮劲旅,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有着"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两淮地区向来经济发达,又是徽商起步的主要地区,加之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徽商经常出入之地。此外,徽商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依靠盐业的发展,而扬州作为徽商盐业的基地对徽商发展以及两淮经济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既要重视汉语言研究也要重视汉文化研究,特别是区域文化研究。开展皖江文化的对外教学研究、对外传播和弘扬皖江文化,既顺乎皖江地区及安徽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亦是皖江地区高校安庆师范学院和安徽省其他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职责。以皖江文化的对外教学研究为个案,可从研究内容体系、研究特色形成等方面构建区域文化对外教学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徽州及徽商活动地区是当年太平军与清兵争夺的地区,长期战乱造成了徽商的一蹶不振及徽州文化的衰落,论实质徽商文化与徽骆驼精神是徽州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近年来,对于晋商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包括徽商在内的徽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文章从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结合晋商、徽商账簿的会计分析,对晋商、徽商的资本组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张海鹏对徽学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以战略学术眼光,在80年代初期率先作出研究徽商的决策,成为徽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具奠基之功;二是领导安徽师大徽商研究中心奉献出一批重要成果,他与王廷元主编的《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和《徽商研究》,奠定了他在徽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三是他带出了一支研究队伍,培养了良好的学风,使徽学研究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2.
方利山先生的新著《徽商品谭》,蕴涵着强烈的现代情怀:热心当代徽商典型的发掘宣传,关注徽商物质遗存的现代开发,重视徽商制度文化的扬弃续接,致力徽商精神价值的现代弘扬。其目的是服务于当代黄山(徽州)人的健康发展和当代黄山(徽州)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徽商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长江流域是明清徽商主要的活动区域。徽商对长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长江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促进了重商思潮的出现;提升了长江商业文化的水平;促使众多商书的出现,丰富了长江商业文化的内容;刺激了扬州青楼文化的繁荣,导致了消费文化的畸形发展,给长江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推动了徽派建筑与长江园林文化的发展;徽商重教兴学为长江文化精英的成长提供了物质保证,也为长江精英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祁氏分关书》是研究徽商的新资料。根据文书内容,对其所记载的徽人经商艰难及析产情况展开了分析,并就徽商家庭发展进行了研究。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徽商真实的社会生活及家庭经济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人民政府《加快皖江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揭开了皖江旅游带开发的序幕。文章探析了皖江旅游带至今尚未崛起的主要原因,提出以皖江文化引领皖江旅游带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倡实施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皖江文化旅游引导战略、黄金水道旅游线优先发展战略、沿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马芜铜工商旅游重点发展战略,以加快皖江旅游带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该文立足着力刻画绩溪徽商所独具的“绩溪牛”的精神,一是通过简要概述整个徽商的盛衰史,析解出绩溪徽商在发展历程上区别于徽属其它各县之徽商的时代差异;二是中墨铺陈绩溪徽商中的典型代表人和事,展示了绩溪徽商“落日熔金”的辉煌影响和巨大成就;三是浓墨重采,从绩溪山多地少的地域特点以及具有“绩溪牛”个性特征的吃苦耐劳、诚信互助、重教尚儒、义奉桑梓的风土人情.分析提炼出绩溪徽商之所以走出山门、驰骋商场的文化基础、内在动力和精神内涵;最后通过介绍绩溪县目前的几位私营企业经营者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新徽商精神在继承中发展的观点,并表达了对新徽商振兴新绩溪、拓展新局面的美好祈愿。  相似文献   

17.
皖江城市带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区域,是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研究皖江城市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区域分异,有助于认识皖江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和制约因素,制定皖江城市带总体协调发展的规划,实现皖江区域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表明皖江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中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于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形成。要实现皖江城市带的综合发展,需要切实考虑各城市的特点,形成总体合理布局,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徽商“贾而好儒”是徽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歙县长龄郑氏是晚明兴起的著名徽商家族,对该家族文献的研究表明,长龄郑氏致富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脱贾入儒”现象,并对其发展和最终命运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徽商“贾而好儒”是徽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歙县长龄郑氏是晚明兴起的著名徽商家族,对该家族文献的研究表明,长龄郑氏致富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脱贾入儒”现象,并对其发展和最终命运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传统文化与徽州商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传统文化与商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徽商在经济伦理上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新儒学为本,在政治伦理上却以程朱理学为依归。王学的重商思想和程朱理学的以家族为本的宗族理念,从两个方面驱策了徽人的营商热情。徽商在把儒家的优秀文化传统落到实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贾道和营运型式。朱、王两派儒学的影响,导致儒为名高,贾为厚利,儒贾结合,官商互济。这也是徽人发展其商业的要诀。徽商在商业规模和资本的积累,以及在贾道和商业营运方面的建树,都已达到传统商业的极限。但是,徽商始终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科举仕宦,光宗耀祖,才是其终极目标。徽商之所以走到传统商业的边缘而止步,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是浸透尊卑等级的家庭伦理,及其制约下的“官本位”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