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深度学习建立在教师深度引导的基础上,深度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实施深度教学,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与知识观为基础。追求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知识之后”的价值是深度教学的本质要求。深度教学对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等具有重要价值。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超越传统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学科整体理解’能力,促进深度学习与教学”“开展专家式学习,提高教师课堂实践的专业知识”等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师深度教学。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我省高中新课程的第一轮教学实践,许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关注了探究性学习,但当教师希望把探究性教学运用于课堂时,常常感到探究性教学理念和方法“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无法把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日常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处。那么如何实现探究性教学这一理念向日常教学实践的转化?从而实现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本文在此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无论教育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朴素的课堂有效的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有效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教育视阈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前教师教育视阈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上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价值是什么?实践的价值是什么?二是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担负着宣传和推广新课程理念、展示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行为的重任。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战线正在进行深化课程改革、实现高效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公开课作为开放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研讨、互学、共进的教学范例,因此,现阶段公开课自然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教学案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改成败的透视点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怎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如何达成“增效”“减负”目标?如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素养?学案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探索。然而审视学案教学的实践现状,更为了充分挖掘学案教学的价值,对教学案的设计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容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反思与探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落实,教师要着重挖掘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与教育作用,努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与价值。革命文化素材作为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实现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需要注重革命文化与相关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渗透,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教师要深度研究立德树人对语文教学的实施要求,全面归纳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教育价值,依托电化教学、情景表演、演讲教学、挖掘找寻革命精神的现代表现、开展革命文化教学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开启革命文化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但是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吗?新课改实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吗?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民的新教学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琦 《教学与管理》2022,(30):62-67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教师,其教学能力更是决定了五育融合育人的质量,教师唯有具备体现五育融合特征的教学能力,才能够使五育融合理念在教学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与监控能力,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需具备发现教育价值的认识能力;开发教育价值的实践能力;保障教育价值的监控能力。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关于这些能力的实现路径:通过教师学习课程文化来培养其发现教育价值的能力;通过教师开展叙事研究来培养教师挖掘教育价值的能力;通过学校建立教学档案来形成教师保障教育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已经引起许多老师的思考和关注。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使社会教学走出“无效”泥潭?笔者从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预设和生成、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关于情景材料的使用、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课堂实践教学提供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教育者更多的思考和投入。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海鸥 《早期教育》2002,(10):14-14
教师对《纲要》的理解是正确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前提,他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最终走向。教师是怎样理解《纲要)的?又是怎样在教育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在把理念转变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是什么?遇到的障碍又是什么?怎样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惑与障碍?作为教研组长,我围绕着这些新问题对教研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4.
职业伦理课程该如何教的问题可以细化为几个子问题: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该目标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采用何种教学工具?如何给学生定位?如何界定教师的角色?由于职业伦理教育关乎学生的精神养成和品格塑造,单纯的知识传授方法无法发挥作用,而案例教学在呵护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推动其熟悉了解行业、职业等背景信息,容纳开放性讨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职业伦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通过新课程专题学习与教学反思,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重视“五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情景情趣化、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价值实用化。  相似文献   

16.
王二辰 《学周刊C版》2010,(4):134-134
新理念引领新课改,现在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已经知道进行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自我成长、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也在随之改变。如,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教学理念是对"教育教学是什么,应该怎么办"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教育人士拥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超前的远见意识,它是对奋斗目标的明确设定,体现出对未来教育发展状态的一种期待;它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对实践的规范、指导和反思的特性,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反映,并以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又反过来对教育教学实践起指导作用;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目标的形式来规范、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理论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一定会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那么怎样才能把生命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呢?  相似文献   

19.
眼下,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凸显人性的思想。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实现自己在专业和人格上的成长?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实现自己怀揣的远大的教育梦想?如何真正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乃至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陈明青 《现代教学》2014,(6X):40-43
<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一种现象,教师常常在思想上理解并树立起了某种新的教育观念,并从主观上也愿意努力按照新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传统的教学行为模式已成定势,以至于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不能统一。这不仅使一线的教师们非常苦恼,也使理论研究者感到困扰,因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总是很难在较大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实现其价值。人们的实践行为都是受知识支配的,或者说是由知识所建构的。但绝大多数教师们并不能清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