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一个核心素养——“量感”,学生量感的形成主要依托于“测量”和“常见的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度量单位”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度量单位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小学生对像“公顷”“平方千米”“吨”等这样的大单位比较陌生。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应用量感、从而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大单位呢?为改变目前大单位量感教学“缺乏深度、缺少体验、缺乏体系”的现状,我们提出基于KUD(Know,Understand,Do)模式的多角度量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量感.文章以“体积和容积单位”教学案例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活动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量”的世界,通过对量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小学数学中涉及的“量”的知识有很多,低年级有关于长度、质量、时间的认识,中年级有关于面积、角的认识,高年级有关于体积、容积的认识,等等。量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只不过,由于对学生量感的考察,不易在纸笔测试中加以体现,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重视“怎样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怎样计算出正确结果”等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从长度到面积再到体积的学习过程代表了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度量概念的逐渐升级,这是学生认知上的重要飞跃。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通过知识迁移、动手操作、对比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从“不知所以然”走向“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累积“量”的学习与活动经验,让学生的量感顺势而生。  相似文献   

5.
<正>空间量感是对事物在空间上延展程度的感性认识,主要包括对一维长度、二维面积、三维体积(容积)的感知。空间量感在量的认识中占比最大,重要性也最为突出。发展学生的空间量感,实质上就是发展他们定量刻画三维世界的能力。这样的内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空间量感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教学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一劳永逸”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常见的量”与“图形的测量”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往往重视计量单位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计量单位的选择和换算,以及几何图形的绘制,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技能性训练,而忽视学生量感的培养。一些学生在选择合适度量单位时常常出现选择错误,就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量感的典型例证。量感,是对物体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人通过视觉、  相似文献   

7.
潘才芳 《福建教育》2023,(10):52-5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具有个体性和随机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特别是质量单位,学生看不清、摸不着,全凭感受,难以表达。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虽然学生对“选填合适的单位”及“单位进率”等客观题的完成度与正确率常“令人满意”,但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不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重量,甚至与实际重量相差甚远。由于量感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在质量单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培养到什么程度皆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容易成为教学盲点和难点。本文,我以第一学段“千克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分享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小学阶段,量感强调的是对货币、长度、时间、质量、面积和体积(容积)等的感性认识。在起始阶段,小学生对量的感性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不稳定的。因此,在“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中强调“深度体验”,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9.
<正>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已有的度量经验来把握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走向度量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量感呢?  相似文献   

10.
<正>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指对时间、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的感性认识。量感测查是评价学生量感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量感测查往往会陷入一种困境。在检测学生量感发展情况的测试题中,常会看到下面这样的题目——一个苹果大约重200()。这道题学生几乎不会出错,填的都是质量单位“克”。笔者访谈自己班级的学生,问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陈玲 《理科爱好者》2023,(4):191-193
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指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学生量感的形成主要依托“测量”及“常见的量”的教学,这些相关知识教学结束后常设有“填写合适的单位”这一类练习题,学生较高的错误率让教师瞠目结舌。“双减”背景下关注小学生量感的形成和可视化习题的编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从多元素材入手,借助估测活动渗透思想方法,从而了解学生的量感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版课标将关于量感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内容归到“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而将质量、时间、人民币等内容放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现阶段,如何利用教材,把握量感教学,才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呢?现行苏教版教材把千米和吨这两种度量属性不同的单位安排在一个单元。千米和吨都是非基本单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容易真实体验。因此日常教学中,多是以课件及书本为主,让学生闭门造车地完成对千米和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蒋智能 《广西教育》2023,(16):61-64
本文以“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为例,论述量感素养的培养需要经由“量”的认知发展最终实现“感”的能力提升,提出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经过初步感知、稳步发展、实践延展三个教学实施步骤,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素养的具体策略,包括: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聚焦课堂新授内容;通过课中多维认知,拓展学生活动经验,发展学生量感素养;通过课后综合实践,增强量感体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学生量感的培养离不开测量单位的教学,其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针对学生度量意识缺少、课堂测量活动缺失、教材整体建构缺乏等问题,在“长度单位”单元教学中提出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经历“量”的活动,积累具身体验,发展度量意识;体会“量”的比较,发展推理意识,提高估测意识与能力;建构“量”的勾连,形成结构化知识,实现迁移与关联。  相似文献   

15.
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学生若要建立关于长度的量感,则需对不同的长度单位形成直观的感知和认识,进而能够结合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按照“创设无工具测量情境,代入量感初体验;增大无工具测量难度,加强量感直观体验;感受无工具测量发展史,促进量感感悟”的路径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无工具测量的深度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16.
“量感”是多种感官接触物体后形成的一种感性认识,具有具体、直观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采用多层次的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量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量感”是指学生对物体量的感受与判断能力,对数学学习及实际生活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数学中“量感”教学存在诸多误区:缺乏量感培养理念,缺乏实际情景引导,缺乏师生互动沟通,缺乏量感培养方法,缺乏量感实践活动等。基于这些误区,本文提出几种量感实践策略:通过引入生活情景、拓展数学活动、巧用数学推理、联系生活实例等培养量感。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这里的可测量属性便是长短、轻重、二维平面大小、三维空间大小、时间长短等,这些都是抽象的属性。新课标把“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加以强化,使得“常见的量”这原本不起眼的角色熠熠生辉,只要学习量,就必须渗透量感。“计量单位”的教学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估测中、在体验中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9~100页。课前思考:“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作为质量单位教学的“关键课”,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知、理解、推理和建构,建立质量单位的表象,从而让量感自然生长。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操作和估测活动,刺激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促使学生逐渐找准量感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数学眼光”的主要构成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量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与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