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寄宿制中学的特殊“校情”及该类学校读者群的特点.阐述了从传统走读型中学转制为寄宿制中学后,图书馆应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提高读者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辉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3,(18):28-29
<正>作为航海特色区域综合课程联盟,“航·创”联盟的7所学校以航海文化为特色出发点,由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作为“航·创”联盟牵头校,联合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上海市澧溪中学、上海市北蔡中学、上海市育民中学、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共创来推进“航·创”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沙地,是钱塘江大潮造就的“天堂”里的金土地,人杰地灵,风华物茂。受潮水的滋润和洗礼,这里逐渐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的区域文化。浙江萧山九中地处沙地,有沙地“最高学府”之称。受沙地文化的启示,学校力图把此作为教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这种富有个性的区域文化,使学生通过课程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文化知识,又能全面弘扬本土文化的优秀人才。随着当前“走向课程决策分享的世界趋势”,以教师、学生、学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引进,学校抓住这一良好契机,结合学校校情,积极探索,致力校本课…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21)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成为学校层面实施课改中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及社区资源优势,确定了以"曾庄大鼓"为艺术类校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从“口号”、“理念”走向了“行动”与“现实”。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实行新课程的各地方、学校普遍颁布了《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经验,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仍然有许多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认识上的模糊,导致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偏差和失误。同时,面对“校情”、“学情”和考试,特别是高考的现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者存在着种种困惑和疑虑,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兴陇中学以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容校貌和良好的教育设施为学生创造了优质的育人环境;以创师生情、同学情、同事情为校园情感文化;以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才回报社会。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普陀区文明单位”、“上海市普陀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普陀区巾帼建功品牌服务奖”、“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安全合格学校”、“上海市普陀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  相似文献   

7.
如东县实验中学位于县城黄海西路,与县人民公园隔河相望,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名,教职工216名。学校坚持“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立校”的内涵,着力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推行惭,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溢香书廊”为标志,以“三校四节”活动。为载体,“知农园”、“学生文化展板”、“南黄海文化展板”、“学生乒乓球馆”交相辉映的学校文化景观。近年来,学校亮点频频闪现;书香校园名闻退迩;名人报告入耳润心;砺志之行好评如潮;市县名师不断涌现;中考成绩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8.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十九中”)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挖掘学校教育、教学的资源优势,确立了“聚焦素养、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关爱和尊重、都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校情、学情,努力打造书法教育特色,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一、开发普适性较强的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明确的:立足社情和校情,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校本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当地社区的、兄弟学校和自己学校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教学研究》2005,(5):F002-F002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前身为福州铁路中学,具有47年的办学历史,现为福州市直属学校。是福州市“明学校”、新课程改革联系校、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校、足球传统学校。学校占地110亩,绿树成荫、鸟语化香,为“花园式”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我校结合校情,大力发展具有创新特点的艺术教育,以折纸艺术带动学校的育人工作,将纸艺渗透进学校每一个教育领域。我们从校情出发,结合本地区地域优势、学校特色、师资情况、学生实际与需求,以强化构建折纸课程为抓手,自主开发拓展型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讲坛上,芬兰罗素高中校长阿里·霍韦恩分别与上海四所中学的校长对话,五位学校课程的领航者基于本校实践和本人思考,探讨课程建设的四大议题。话题 l 课程设置的丰富性 记者手记 我们曾经把多样化的课程和统一的标;位化考试视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一个也存在“高考”的国家,芬兰的经验是,使用国家核心课程的框架,根据校情、学情进行“微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校长、教师、学生三方合力确保每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将学校校情教育这一重要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媒介来开发和构建校本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开发了学校德育教育新途径;弘扬了学校特色;反映了新的课改理念。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域特色,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校立足校情,着力开发本土地域特色校本课程,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课程。它由“以校为本”和“课程开发”两个方面构成。“以校为本”强调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或选用适合学生的具体需要的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对课程进行持续地改进。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而非“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这一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对国家预留课程空间的全新开发,还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以我校“一平菜园”的种植为例,探讨菜园种植实践在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实践模式、实施原因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菜园种植实践能有效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劳动使命感,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统筹和利用好社会、家庭和学校现有的资源,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本校校情等开展劳动活动。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传统、文物古迹,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极为宝贵的财富。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有助于学生亲近乡土、体悟乡情、传承乡风,有助于劳动教育更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本文以南安市诗山中学(以下简称“诗山中学”)为例,谈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助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实验中学立足校情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的艺术特色办学之路。文章从利用多维教育政策、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展多样特色活动、建立多重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介绍学校多样化办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原名江浦县中学,始创于1939年,现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193亩,现有50个班级,学生2700多人。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名特优教师共计138人次。学校确立了具有时代精神和自身特色,符合办学规律的办学理念:“提高教育素质,坚持全面育人,为学生构筑未来发展的平台。”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面向未来,建立“四全”德育模式:面向全体,实施“四分”教学原则;智力支疆,精心把好学生“四关”。学校率先垂范,建设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打造老师队伍;结合校情,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学校先后荣获…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导刊》2009,(8):36-37
伦敦中学是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唯一一所完全中学.学校教育设备先进,2002年已建成完善的多媒体校园网络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以法治校、以德兴校”的治校理念,用以指导学校的教育行为.实现“以素质教育打造优质学校、用特色教育开发学生潜能”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