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云际会,时事更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内容包罗万象。接触自然科学,我们会觉得达尔文精神的可嘉;抚摸社会科学,我们会感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味生化科学,我们会感染于王昌“两弹”的壮烈;细读天文科学,我们会陶醉于竺可桢学说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风云际会,时事更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内容包罗万象。早在20年前,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口号,引导中国人民以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以求实的眼光看现代化。从此,科学这一词语走入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自然科学,我们会觉得达尔文精神的可嘉;抚摸社会科学,我们会感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味生化科学,我们会感染于王淦昌“两弹”的壮烈;细读天文科学,我们会陶醉于竺可桢学说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在论至今仍是世界科学哲学界热烈争论的一个主题。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所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科学理论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描述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一种为“拯救现象”而做的虚设。面对反实在论的非难,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一些辩护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成功论证。基于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各自的立场的分析,我们提出确认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进步评价法观点,认为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渐渐确认这点;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似真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改进这假说,使之向真理的方向进步;当我们拥有的假说为假时,这种方法会让我们将它排除。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朝着越来越趋真的方向迈进和发展,从而让我们逐步揭示未知的知识,由此而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方法辩护。  相似文献   

4.
我的科学启蒙教师是刘默耕老师,刘老师是我走向自然科学殿堂的引路人。他不仅教给我们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当时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从小引上了正道,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的基础。 小学自然课就是教学生学习科学道理,学生一旦明白了一件事的道理,就会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就会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就会不信神,不信鬼。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究”一词频频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例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等等。在我们理解、接受、落实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往往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发达,科学才会进步;反之,科学进步,教育才会提高。从课程的角度看,科学是教育的各类课程的重要内容。教育理论是应当探讨科学是怎样进步的,即科学进步的模型。当代科学哲学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科学进步模型。研究这些科学进步模型可以使我们直接或间接找到与某一科学进步模型所对应的教育进步模式,这对于我们研究教育模式是一个新的启发。反过来,研究了这些教育模式又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野去评价这诸多科学进步模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可将科学进步模型对应的教育模式用表1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说到科学,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数学、物理、天文等高科技。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蕴藏着很多浅显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道理。别小看这些平凡的生活点滴,它们同样是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用聪慧的眼睛去发现科学,用灵巧的双手去触摸科学,用童贞的心灵去亲近科学。一、教学情境再现大胆猜想,作出假设:师: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有一块小木块,现在将它在桌面上移动,会产生摩擦力。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我觉得应该与木块的大小有关。木块与桌面接触的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木块与桌面接…  相似文献   

8.
赵亮 《中小学电教》2009,(12):84-84
<正>记得一位科学大师说过:"科学是很容易的事,心灵是很难的事。"学生面对不带感情的计算机,面对枯燥的WORD、网络编程,也许会很疲惫,而课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的课堂资源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在我们的信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走进了我们的学校;走进了我们的家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有创造性地、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会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真理和感动.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今年是“五四”的九十周年纪念。纵观我们90年来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五四先贤所倡导和追求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始终对社会的进步、对青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什么时候我们背弃了科学与民主精神。我们前行的脚步便会停滞,我们泉涌的思想便会窒抑。我们便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正因如此。我们决不能告别五四先贤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教育,而且包括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只有人文教育才能够提供价值导向和人生意义。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都代替不了人文教育。缺乏人文教育,就会出现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精神空虚、信仰失落等现象,就会出现精神危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要通过人文教育和  相似文献   

12.
英国有一位科学教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对自己所教的班级就“孩子在科学活动中是否在思考”进行了研究。她的研究结果会使我们对上面的问题有新的认识,会促使我们重新反思科学课上的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顾勇 《中学教育》2008,(10):19-20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就告诉我们课堂中的统一性往往以科学的面貌而存在,而唯一性则以艺术的形象被展示。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需要我们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规律;但只是单一地复制或者模仿科学规律,难免让科学显得死板或者过度的无趣,这又会弱化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以往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统一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但对于课堂教学唯一性的关注有所缺位,这可能也是当前课堂教学较为沉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科学课堂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未经教师允许就随便发言;实验前不认真制定方案,讨论形同虚设,不按要求规范操作,达不到实验目的;交流汇报时不虚心倾听他人的观点,造成不能按时完成科学探究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要靠我们教师发掘,只有唤起了他们思考的欲望,探求科学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情绪才会高涨,科学素养才会提高,《科学课程标准》里的“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这句话才能在科学教学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6.
渔夫 《高中生》2015,(1):22
作为一个普通人,接触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普书籍的机会可能不多。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只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正如作者自己的发问:科学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我们早就将科学当作人类解释世界、解释自身的手段时,有谁反思过这个问题?是的,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科学,我们可能不曾认真地去思考过,甚至会认为那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应当是科学家才会关心的事情。然而,读了《科学的边角余料》这本书,才真正意识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接近,如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嚼科学     
《广东第二课堂》2014,(10):44-45
正公羊能给小羊喂奶吗?你见过会飞的鱼吗?动物大便能吃吗?母鸡也会打鸣吗?动物会撒谎吗?我们的动物朋友身上有很多秘密呢!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现象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有趣的科学知识。科学的世界,永远充满了怪味儿谜题,只有亲自去体会,我们才能感受到其间的奇妙滋味儿。《大嚼科学》是由知名科学公益传播组织——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参与撰写的少儿科普读物,以生  相似文献   

18.
黄进 《中国教师》2009,(11):7-10
<正>一、儿童观的不同视角童年可以是一种科学事实。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足以支撑这样一种立场。当我们采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去审视童年,我们会注意它那发展的自然轨迹,那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之中保持稳定的和普适的内在规律。无论你对它的好恶如何,它发展的节奏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家长朋友,欢迎您再次来到家长学校。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常务理事高影君副教授,她讲课的题目是“您会呵护孩子的健康吗?”这一讲中,高老师要告诉我们,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如何呵护孩子的健康;告诉我们科学营养的许多好的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应体现对弱智学生的科学、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以下的案例也许会对我们建立新课程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启发,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弱智学生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