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实,侵权,诽谤。诉讼困扰新闻界。 1987年,1988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状告新闻界的连连不断。仅影响广泛的,就有:杜融诉《民主与法制》两记者案,徐良诉上海文化艺术报案,陈佩斯诉湖南广播电视报案,游本昌诉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案……更多的,没有被报道。引起诉讼的原因,有的是记者先入为主、偏听偏信造成失实,有的是采访不周造成失实,有的是误听流言造成失实,有的是感情代替理智造成失实,有的是编辑随意改稿造成失实,有的是多用形容词如“文革幽灵”“罪恶累累”等造成对方不满,有的只是一字之误,也有一些完全是被  相似文献   

2.
本刊去年第一期曾报道著名喜剧演员游本昌诉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和张弛侵害名誉权,一审胜诉。被告不服上诉。一年后,柳暗花明,诉讼两造握手言和,冰释前嫌。新民晚报记者钱勤发《“济公”官司》一文报道本案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闻官司”仍是新闻界同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湖北武汉市,发生了一起因新闻图片引发的侵害名誉权诉讼。历时三年,以一审判决驳回原告之诉,二审裁定准予原告撤诉结案。《湖北日报》记者金涌写《一张新闻图片三年“新闻官司”》一文,报道诉讼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连昆 《今传媒》2006,(11):32-33
采访在上海新闻界小有名气的陈乾年,是一件既困难又感到轻松愉快的事。说乾年兄小有名气,决非指这位高级编辑曾担任过电台总编辑,乃至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而是说他从1982年起获得中国首届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上海广电奖、上海新闻奖、中国广电奖、中国新闻奖,全国广播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闻单位被诉侵犯名誉权官司日益增多。《工人日报》曾以大幅版而感叹“诉讼干扰让新闻界穷于应付”,“法律该给舆论监督撑腰”。新闻界在呼吁《新闻法》出台的同时,其自身也要认识到舆论监督与社会权利意识的冲突机率加大是当前新闻官司增多的根本原因。只有冷静地从法律角度研究好这个问题,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即便出现了纠纷,也能在诉讼中沉着麻战,让滥用诉讼者得不到任何好处,打消动辄起诉的念头。基于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1999,(3)
主持人: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陆俊诉讼《羊城体育》报侵害名誉权一案,前不久以陆俊一审胜诉而告一个段落,但此事对新闻界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的。《新闻记者》在1998年6期发表贾亦凡、顾向东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  相似文献   

7.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在一周年台庆之际,与上海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于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联合举办“迈向21世纪——现代广播上海研讨会”。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郝平南、何光,首都和上海新闻界、教育界的代表和知名人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台的领导及部分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电台的领导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东方广播电台台长陈圣来首先做了题为《广播新时代的召唤》的发言,全面介绍了东方台成立一年来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和培养明星主持人的做法和经验。接着,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9日,上海市广播电视学会、上海市语言文学工作者协会、上海演讲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陈醇从事播音工作四十年学术研讨会”。陈醇同志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会上,范蓉、赵兵、王家熙等同志就陈醇的播音艺术特点、播音技巧、播音语言应用等作了专题发言。上海市新闻界、广播电视界、文化艺术界有关著名人士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万学远、张瑞芳、刘元璋等10多位同志  相似文献   

9.
羊年岁尾,上海新闻界在保持原有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的前提下,另在浦东新区创办了两家分别拥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实体——东方广播电台和东方电视台。此举一开,不仅冲击了我国大陆广播电视事业旧的格局,而且还开创了大陆广播电视事业深层次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的先河。“东广”、“东视”次第开播,都先后在社会上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效应,赢得了受众广泛的青睐和支持,为上海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同时也给上海一向较为发达的报业带来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05年11月23日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这是一次换届会议,是全省广播电视新闻界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山东广播电视新闻战线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上海新闻界、法律界的部分人士鉴于近年由于新闻报道发生争议而要求进行诉讼的人显著增多,为了使这些争议得到妥善处理,维护新闻工作的正常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在本市尽快建立新闻纠纷仲裁制度的建议。早在1986年11月,上海有关人士就已建议设立新闻仲裁机构,妥善解决因新闻报道而引起的纠纷。1987年《民法通则》生效后,新闻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文报纸《中报》10月30日、31日两天连续刊文介绍了近几个月来多起上海新闻官司的事件。告记者案即诽谤案增多是各国新闻史上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此想介绍一下美国新闻史中有关诽谤的最重要的一个案例.即沙利文诉纽药时报案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时很少有人会把刑法与新闻报道联系在一起。几年后,上海的一起诽谤案,使刑法中的“侮辱罪”、“诽谤罪”在新闻界同仁眼里不再陌生了。 1983年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第1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二十年“疯女”之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应,也带来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两位记者因“故意捏造和散布足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季鉴1997年第1季度新闻界纪事1月4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金话筒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经民政部、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报业协会”。1月9日,我...  相似文献   

15.
黄鸿业 《新闻窗》2014,(1):68-69
丁淦林和徐培汀曾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撰文评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界十件大事”,“苏报案”位列第一,足见其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但纵观我国学术界对“苏报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冶学、历史学、法学,以及人物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为视角研究“苏报案”的学术成果却非常少。对其进行综述,能从宏观上把握新闻学界对“苏报案”的研究概况,有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纵观国际新闻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乏名家大师.  相似文献   

17.
李侠  李刚 《新闻传播》2007,(3):72-72
近年,由一些南方广电媒体率先引发的民生,新闻现象引起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并被视为广播电视界冲出的一匹“黑马”。至2004年6月,全国已有20多家省市广播电视机构开设了此类节目,其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成为地方省市广播电视媒体市场突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其伟 《传媒》2001,(9):28-29
这些年来,各行各业的评奖活动名目繁多,异彩纷呈。全国新闻界、广播电视界的各种评奖活动也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毫无疑问,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奖活动对繁荣和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及其他类型的节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13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工作发展之快,成果之丰硕,是广播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虽然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还有一段距离,但无可置疑,迄今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此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1979年,我国新闻界就提出了“新闻改革”的口号。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于是加强新闻理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官司”,即因传媒发表新闻作品而产生名誉权纠纷的诉讼案件,近年多了起来。原告总是新闻作品中涉及(主要是批评或有其他贬低等评价的)的当事人,被告是作者和发表作品的传媒机构。从目前情况看,原告胜诉居多,但也有一些经法院调查证明新闻属实而宣告原告败诉的。如北京信远斋诉《北京晚报》案,廖福志诉《厦门日报》案(见本刊今年第3期),何增荣诉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案(见本刊今年第5期),陆永富等诉上海《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