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各国经验     
美国:以立法和软件分级为抓手在美国,媒体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一直是热门话题。自互联网这种新媒体诞生以来,网络不良文化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成为争论的新焦点。近年来,许多举世震惊的青少年暴力犯罪背后,似乎都能找到网络暴力文化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媒体与青少年暴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少年是各种媒体的重要消费,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都发现,除了上学和睡觉,青少年花在媒体上的时间比其他任何活动都多。然而,现代媒体充满了暴力,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用科学数据确凿地证明,媒体暴力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暴力思想和情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的机制与中介因素,并从媒体使用和监管等角度阐述了减少和预防媒体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弗吉尼亚枪击案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除了枪支管理的混乱,有专家说,暴力文化是枪案“沃土”。美国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他们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媒体暴力一直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者密切关注的对象。媒体暴力主要包括暴力电视、暴力电影、暴力电子游戏、暴力音乐、暴力书刊与互联网络攻击。媒体暴力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旁观到的暴力,主要是观看电视或电影上的暴力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青少年不是暴力事件的直接卷入者,只是观赏别人的暴力行为,是一种被动的、替代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内的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对于预防中职生校园暴力而言,深入了解青少年暴力犯罪实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占据大众传媒首要位置的电视媒体作为一种表意特征很强的符号系统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重要消费者,然而,电视媒体充满了暴力,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用科学数据确凿地证明,媒体暴力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意志、情感和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视媒体为何以及如何影响青少年的机制与中介因素,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减少和预防媒体暴力时青少年侥面影响的应时措施。  相似文献   

7.
曹亚杰 《文教资料》2006,(27):29-30
当媒体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体中的暴力成分已对今天的青少年社会性行为发展构成很大威胁。本文主要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度,针对青少年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暴力文化是记载、描述暴力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具体过程及主观故意心理状态的一种亚文化,具有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表现行为的凶残性等特征。而暴力犯罪是行为人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突发性、残酷性、冒险性等特征。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关系相当密切。暴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暴力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暴力文化和暴力犯罪必须从刑事立法、行政立法上予以区分遏制,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构建和谐、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9.
《世界教育信息》2000,(8):24-27
一、前言近日许多暴力犯罪案件的凶手均表示,其犯罪手法是仿效以社会案件为蓝本制作的电视节目,电视暴力甚至成为台湾妈妈十大痛苦排行榜中的第6位,因此它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当偏激的暴力行为发生在家里或街上,我们都会本能地遮住孩子的眼睛或试着把他们带开。然而当相同的暴力行为发生在电视节目或新闻报道上,我们却时常提供爆米花、舒适的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社会各界通过思想教育、加强管理及设立相关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方面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最终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从社会角度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政策的影响、传统文化出现断层、法制和道德观念淡漠、传媒暴力和不良文化的影响、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教育的脱节、预防手段的滞后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体是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过多地观看电视会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健康,甚或影响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电视媒体所传播的暴力信息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恐惧  相似文献   

13.
选取暴力犯罪青少年这一典型群体,将其与普通青少年的元认知水平进行多维度的对比调查和分析,以期科学了解暴力犯罪青少年的内在因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暴力犯罪青少年的元认知水平与普通青少年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明显低于普通青少年;双亲家庭、家庭经济一般或较差、来自乡村、男性等维度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群体的元认知水平低于相同维度的普通青少年群体.这提示我们,注重对青少年元认知水平的训练与提升应该是降低青少年犯罪比率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青少年暴力犯罪活动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并由过去的单一型暴力犯罪逐步发展为综合型的暴力犯罪 ,恶性案件日趋增加。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 ,有关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本文主要对研究者关于暴力行为结果价值的研究做一综述。(一 )当前的诸多理论认为某些青少年之所以偏爱从事暴力犯罪行为 ,是因为他们相信通过暴力犯罪可以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或象征性的报偿。而且他们在认识方面过分地缩小了由暴力犯罪所导致的有害的和惩罚性后…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境下的影像具有怀旧、凸显身体、暴力血腥等多重特征,它同时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构成了低智性致幻、暴力性刺激、道德性毁灭等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有必要通过影视艺术和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法与途径,达成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对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调查发现,电影电视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稳定媒体,媒体影响在道德价值观的类型与范围上存在差异。媒体影响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在年龄上基本已经形成了差异明显的两类群体。同时应该注意到,以教师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体仍然以一定优势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但其道德教育者的身份已有出现严重危机的迹象。从总体来看,大众媒体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绝对力量,而青少年对大众媒体的道德价值观影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暴力在影像市场大行其道,既有其历史的渊源,人性的弱点等原因,又有人为的发掘和强化。就其形态而言,可划分为话语暴力、行为暴力和观念暴力,各有不同影响。应推行民族化的影像生产和艺术表现策略,高度重视影视文化安全,积极研究和防范影像暴力对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大众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近二十年来国外有关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的暴力媒体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特别介绍了两种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治疗技术.诸多研究显示,无论是起间接作用的暴力电影电视,还是个体可直接操纵的虚拟暴力游戏,都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增加有关.认知干预和阅读干预的方法在改变青少年的攻击认知,减少攻击行为,以及增强解决社会问题技能等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6个多小时时间来使用媒体,并且他们绝大多数自己拥有独立的卧室电视、电脑、互联网络以及一部手机.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大量关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认为大众媒体对青少年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倾向、社会隔离、青少年肥胖、饮食失调、抽烟、饮酒以及性行为等都有很大负面影响.我们要利用其积极影响,并尽量减少消极的,推进青少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飞 《文教资料》2011,(25):113-114
大众媒体作为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构建大众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