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张家界的旅游演艺产业吸引了海内外许多游客,成为当地旅游一大特色。旅游演艺既能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地及景区发展,又能演绎文化精髓,保护文化遗产。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如何推进旅游演艺产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国演艺之都"的目标,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了旅游演艺市场的繁荣。旅游演艺既能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地及景区发展,又能演绎文化精髓,保护文化遗产。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如何推进旅游演艺产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国演艺之都"的目标,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旅游演艺在丰富景区及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地形象,以及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演艺业与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本文以舞剧《一把酸枣》落户平遥为例,分析了其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音乐种类中有一种是民间音乐。其功能特点和其他音乐种类是相同的,真实地反映了民间人民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也给旅游地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旅游充满了热情,对旅游心理充满了文化气息。然而文化气息已经成为一项最基础的文化动机。人民不仅仅局限于当地文化特色,逐步地对新生事物及文化充满着渴望,更加追求异地风情,从中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旅游音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旅游音乐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音乐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体。通过打造旅游地音乐名片、发展音乐节会旅游、开发式保护民间音乐资源、培育演艺市场、开发音乐旅游商品、发展传媒音乐等途径,推动旅游音乐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演艺的文化体验性与原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和演艺业携手发展,带来新兴旅游演艺市场勃兴。为推动旅游演艺业可持续健康开发,并提升旅游演艺发展水平,有必要关注、研究和提升旅游演艺的文化体验性和原真性,在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下实现旅游演艺的“舞台真实”。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强,以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的地方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旅游活动正在成为倍受游人青睐的旅游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的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形式、类型、内容,还是在规模和影响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成为未来大连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只有采取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百年新城的文化气息;以"大海"为基调,突出"浪漫之都"的文化主题;以"北方不夜港工程"为契机,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机遇,提升文化旅游的信息化水平;重塑"花园城市"形象,美化文化旅游的环境氛围等对策才能实现大连文化旅游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开封宋文化旅游演艺是继承、保护、开发和创新"宋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触媒体"之一。开封宋文化旅游演艺可分为市井民俗文化、宫廷文化、府衙文化等八个方面,其特点主要是鲜明的"宋文化"主题、明确的差异化定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的演艺剧目。目前,开封宋文化旅游演艺发展面临着"潮涌现象"、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宋文化旅游演艺的体验性有待挖掘、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政企携手防止"潮涌现象",加大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增强旅游演艺产品的体验性,不断健全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等举措,是开封解决目前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用文化自觉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变迁及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将中国的旅游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这其中,民族旅游地的文化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力量。民族旅游地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少数民族地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带动了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加强了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变化。由旅游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成为社会学者所普遍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旅游地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各种影响,运用人类学中“文化自觉”理论,从少数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提高自身意识出发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城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甚至成为支柱性产业。但同时,旅游从业人员的历史文化修养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以重要旅游地丽江为例,从旅游从业人员的历史文化修养现状、增强历史文化继续教育对策等进行创新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才使得大型旅游文化演艺项目得以不断发展。目前,丽江市推出了一系列运用现代创意理念、独具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文化演艺项目,比如印象丽江、丽水金沙、彩云飞歌、花楼恋歌等。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丽江大型旅游文化演艺项目品牌建设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也随之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将会持续有力的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文章立足东阿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极理论、旅游经济理论等成熟理论为指导,详细分析了东阿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我国旅游演艺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我国旅游演艺业正在朝着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涌入不仅使市场更加活跃,也为旅游演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文化旅游热度越来越高,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等与传统文化、历史有关的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新的休闲时尚。  相似文献   

14.
邓敏  王艳 《教书育人》2012,(33):26-27
一民族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一)民族旅游的涵义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异域被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域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的旅游经历。强调的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文化范围,旅游目的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民族文化[1]。民族旅游往往具有民族性、神秘性、乡土性、参与性、原则性的特征。民族旅游的发展往往依托了民族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地往往因为其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灵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提速,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化旅游已成为将群众潜在文化需求转变为现实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文章通过对芜湖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推动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芜湖市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科学依据和发展思路,为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明显,由此衍生了新的旅游产品形式,即旅游演艺产品。但是各地在开发旅游演艺产品的过程中,盲目化、大制作的作品越来越多,陷入了文化枯竭的怪圈。本文从旅游演艺产品的特点、开发的重要性出发,梳理目前国内旅游演艺产品面临的现状,提出开发的对策,以实现旅游演艺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7.
文化演艺与旅游产业属于开放性服务业。随着产业间联系的加强,文化演艺与旅游产业的要素以网络关系相互作用,呈现出产品跨产业再生产的态势。在消费需求升级的拉动下,企业对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学习效应的诉求是驱使文化演艺产品在产业间再生产的内部诱因,文化演艺与旅游产业要素的耦合和产业功能的互补是产品进行产业间再生产的推动力,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则最终激活了文化演艺产品在旅游产业中再生产。因产品的受众与空间影响不同,文化演艺产品在旅游产业中的再生产可划分为旅游平台+游客消费层次、品牌影响+兴趣消费层次、全民参与+大众消费层次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生产路径分别是景点化演艺、产品化演艺和生活化演艺。  相似文献   

18.
秦玉梅 《考试周刊》2009,(51):48-49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旅游业的发展,关注游客旅游体验,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已成为旅游经营者和从事旅游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旅游体验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并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探讨了旅游体验的交往互动模式。体验旅游强调的是游客对文化、生活和历史的体验,追求的是一种发现:发现文化、发现自然、发现历史,进而在多元与差异中发现自我。这不仅是新时代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的结果,而且是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和提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旅游本身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涵义.随着近年来人们旅游观念的加强,对文化旅游体验化的要求愈来愈高.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有物可看,有话可说"的旅游经历,而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色.由此,本文针对传统文化旅游模式的瓶颈,阐述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开发策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京杭运河苏北段沿岸城市淮安、扬州开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战略,认为可以依托运河文化主题强化文化、旅游合作以及创意产业融合,开展产权共享、影视演艺、创意设计等多层次合作,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业态和多样性文化旅游区,这对于传播运河沿岸城市的文化形象、合作打造运河文化品牌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