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与市民体育的兴起——美中城市体育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欢 《体育科学》2008,28(1):13-21
就美国和中国城市变革对体育的发展的影响探讨中、美市民体育的不同发展路径.通过文献分析、访问调查、参与观察以及比较研究,认为美国的城市化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自然发展过程,城市体育的发展随之也是一种渐进的、历史的、社会的进化(evolution)过程;而中国的城市化比较复杂,体育的发展和城市化一度并不成并行发展的趋势,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当城市中出现了市场机制,市民体育的动力因素才在市场的刺激下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革新性的变化,这个过程与美国市民体育的发展有类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城市社会需要有一个良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体育.  相似文献   

2.
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的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网络覆盖面增大,城市体育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市民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所推进。但是,市民的体育健身参与状况仍不乐观。通过整理近三年来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探索我国市民体育健身参与的研究进程,认为:大众的休闲意识制约体育健身的广泛参与;市民体育生活化的愿景尚未实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健身的个性需求存在矛盾;市民体育参与率的提高离不开体育志愿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5年为一个周期,从“市民素质”的视角研究上海国际体育大赛对市民素质的影响。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3年国际体育大赛对上海市民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国际体育大赛的举办丰富了上海市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市民的荣誉感和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参与体育活动更加积极。还分析了2008年和2013年国际体育大赛对市民行为影响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特征下的香港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香港这一具有地域特征的的市民社会内涵及其特征,以及香港的体育制度和体育组织等,剖析了市民社会下香港市民的体能活动参与.研究结果显示香港作为中国独特的市民社会,无论在体育体制还是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市民社会的烙印,呈现出社会办体育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市民体育行为与倾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市民生活体育行为与倾向进行了研究,为构建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模式提供依据。结论:(1)市民体育行为现状:日常生活圈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周末生活圈主要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主要以特色度假体育活动为主。(2)市民体育行为倾向:日常生活圈呈现出由传统型向健身、休闲、娱乐和社交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周末生活圈市民希望以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市民希望参与更为新颖、丰富的特色度假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全面分析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的时空结构,找出上海都市市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上海都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乔冉 《体育科研》2016,(3):43-47
以专家访谈法为主,以文献综述法为辅,在对上海体育的过去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上海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前行,体育也到了转型发展的时期,大众体育、终身体育等以每个个体为重的体育观成为了主导,然而在国家意识到体育应走全民路线的时候,市民的体育观却尚不完备,市民对体育的认知还存在偏差,所以,重塑市民的体育观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想要保证市民稳定地参与运动,并从运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构建体育社团将是最有效且易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将以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和完善首都城市功能为出发点,以提高广大市民体质、素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为目标,全面整合首都体育资源,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建设成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日前,《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体育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合公布。古老北京城的一个崭新的定位——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浮出水面。对于我们来说,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还是一个虚幻的词汇,目前它只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2008年,北京这座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将以什么的容颜出现在我们面前呢?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家庭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问政于民是我国制定各项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本要求,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社会调查分中心针对市民对体育的认知及参与情况、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印象及满意程度、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及希望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体育的喜爱度和参与程度比较高,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存在时间、经济、设施等障碍,市民对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有期待,建议制定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响应市民呼声。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广州市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内容、消费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较强、体育健身普及程度高、体育消费水平与广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市民的收入水平是相应的,处在较高水平;当前市民健身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或工作太累、没有场所锻炼、不懂得怎样去锻炼等。为此,要采取措施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优化体育人口结构、正确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市民的健身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韩冬 《体育科学》2005,25(6):87-93
运用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上海、北京和沈阳三城市市民就体育活动对市民提高素质的认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社区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等多种形式而开展。通过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质;2)城市体育活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形象的改善与提高等方面,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城市的整体文化理念,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三大城市体育活动对市民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市民的思想道德的提升;对运动参与者创新素质的开发;对市民心理的完善;对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的强化和对市民审美素质的提高上。针对现阶段三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1)提倡“素质”体育现;2)注重需要动机的转换;3)更新学校体育的观念;4)重新定位职工体育的价值;5)开发群众体育的社会集群性;6)挖掘竞技体育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田雨普 《体育科学》2008,28(3):12-15
根据多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小康社会市民体育出现了锻炼目的逐步多元化,项目选择趋向娱乐化,运动负荷偏向轻量化,活动时间比较随机化,运动消费呈现层次化,体育人口有所年轻化等特点.经过与美国市民体育的比较,发现在锻炼目的、项目选择、运动负荷、年龄构成、时间间隔和场地器材等方面,中、美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在发展战略、社会责任和组织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等对重庆市民假日体育消费的动机、态度、倾向、时间、形式等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得出了重庆市民假日体育消费的原因和结论,并提出了重庆市民假日体育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强 《四川体育科学》2004,(3):125-126,142
通过对川北五城区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出影响市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因素,即经济条件水平、工作家庭、健身场所、不健康休闲方式以及人际互动关系等。建议在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加大社区体育发展力度,提供给市民相关的体育指导,培养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元12—13世纪的中古盛期是欧洲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市民体育广泛开展、蓬勃兴盛的重要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对中古盛期欧洲城镇化背景下市民体育的兴盛情况进行梳理和探究。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城市既是市民各项活动的场所又是市民体育存在的首要条件,市民体育理所当然地会与城市化的进程亦步亦趋。然而,市民体育也并非是完全被动的被产生和被决定,它依旧能够凭借自身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积极地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为其提供激励与助力因素。此外,研究亦能为我国新时代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带来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市民体质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温州市民体质和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温州市民体质总体水平比 1997年下降10%,低于浙江省国民体质的平均水平。市民对全民健身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高 ,参与率较低。温州市公共体育用地人均占有量只有0.45 m2,距体育强市人均体育用地 标准相差甚远,客观上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市民体质水平,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 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有表达团体意愿和获取利益的集体诉求,市民社会需要通过传媒空间表达观点影响从而制约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而体育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传播媒体的主要内容,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构成市民社会的潜在力量。要正确发挥体育传播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传播对市民社会成长的助推作用。体育传播要遵循主流价值观,媒体要增强社会公信力,还要避免不当传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近代体育报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曾先后出现过近百种体育报刊,经历肇始、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发展时期,在中国体育报刊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是全国的新闻中心和两次思想启蒙运动的发源地,租界体育异常繁盛,市民体育意识觉醒较早,再加上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体育政策的引导,促使上海近代体育报刊获得较充裕的发展.上海体育报刊发展呈现出持续时间较短,综合类体育期刊多,运动专项类期刊已出现,办刊单位多元化,文章内容批判性意味浓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市民体育从宋代开始兴盛起来,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当时及时行乐、娱乐之上的现实风俗.而从宋代市民体育的构成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以路歧人构成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体育活动传承者与表演者;其二是以瓦舍为主的位于中层的集体育娱乐活动于一体的市民娱乐场所;其三是凝集于最上层的各种近似于专业体育活动组织的会社.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三大体系的发展使得当时的市民体育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而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