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能在泛化!     
一方面是市场与品种的细分,一方面是编辑、发行职能的泛化,当前的中国出版业在大整合的历史变革中,正出现类似的矛盾现象。 今年4月,在工人出版社举行的《编辑人的世界》出版座谈会上,刘果、聂震宁、王霁等几位出版界知名人士不约而同指出现在编辑职能泛化,编辑“泛策划”现象普遍;并提出了编辑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的问题。 近年来,营销一词被快速地组合进出版发行改革语汇中,用营销的理念革新传统发行概念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理解  相似文献   

2.
“大出版”时代期待“大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盼 《中国编辑》2011,(1):77-80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大出版"时代随之而来。各国都把这一变革当作加强出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契机,世界出版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历史变革时期,我们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这一变革,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我们的编辑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向"大编辑"靠拢;另一方面,还需要变革编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出版社在培训新编辑时,往往一上来就讲“市场意识”,这一方面说明当今各出版社都对新来的编辑期望很高,一方面则是因为图书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关涉出版全流程的业务,尤其不能忽视“编辑因素”在图书营销中的特殊作用。 我们都希望新编辑将来能够成长为具有策划能力的优秀编辑。以前的编辑主要是把案头工作放在第一位,要求编辑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算是一个好编辑了。然而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编辑已经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埋头审稿,甚至也不能满足于参加一些订货会,组织几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迈进,人工智能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智能,与出版业的融合也在不断地深入.人工智能对写作的全流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另外一方面又促使编辑们思考如何转型,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技术的革新已经带来一些关于编辑伦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过去,虽然自己也曾想过或听别人作过经验介绍:写稿不要光站在自己这一方面去想去写,还要多站在编辑的那一方面去想想,这稿该如何去写更好?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但是,长期以来,对此话的奥妙我仍然是一知半解。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还是最近兼任了《申城晚报》的编辑之后。这里结合自己当了几个月编辑的亲身感受,谈谈如何“站到编辑的那一方面去多想一想”的问题。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件呢?就一般而言,离不开“鲜、活、新、短、实”几个字。这  相似文献   

6.
蓦然回首     
一位作家曾用这个题目写他的创作道路。我也借用这个题目写一写我的编辑生涯。一-题记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比方说,我当编辑就和我的选择没有什么关系。我是学法律的,离开学校后,在共青团系统做宣传工作。1955年,听从组织分配,调到出版社,一干就是一辈子。当编辑虽然不是我原来的志愿,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项工作。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信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我发现编辑工作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编辑工作有动有静,不是成天蹲办公室,也不是成天四处跑,很适合我的口味;编辑工作的对象是不同的作者、读者和书稿,有无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编辑>2007年第4期,在显要位置刊登了李景和先生的长篇论文<构建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副题略).李先生在论文中一方面批评<编辑学理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编辑活动说",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编辑行为说".文章有破有立,读后颇有启发;同时对李先牛的批评和观点,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来向李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8.
从来稿、组稿、看稿、修改、定稿、校读到出刊或出书,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编辑人员在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篇文章或一部书稿问世后,编辑人员可以稍稍喘一口气了。但是,编辑工作本身还没有完结。一方面,编辑人员要为组织新的文稿或书稿继续工作;另一方面,就刚刚发表的文章或书稿来说,还有许多扫尾工作需要抓紧做好。这类善后的扫尾工作,也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有丝毫疏忽的。  相似文献   

9.
RGB扫描     
一方面,只要存在从模拟原稿转换到数字图像的需求继续存在,则扫描仪对印前领域仍然有利用价值,也有必要讨论如何扫描的问题。另一方面,色彩管理技术的成熟及印刷业的普遍应用,对扫描方法和图像数据的提取原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放弃传统CMYK扫描和CMYK编辑工作流程,改成RGB扫描和RGB编辑,成为新形势下必然的选择。一、图像输入设备的市场变化变化往往在人们不经意之间发生,图像输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出版行业做强做大和挺拔主业的形势进一步发展,发现、培养、使用更多的优秀编辑领军人才,应当成为行业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讨论现代编辑领军人才成长问题,显然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一个现代编辑领军人才,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才华和学识。学界曾经有一种说法:一个编辑半个学者。那么,一个编辑室主任就应当是大半个学者。现在我们的编辑室主任在这一方面准备得如何呢?纵观我国编辑史,大凡在编辑领域有所作为的,无一不是自身专业领域也都颇有建树的。例如茅盾、巴金、叶圣陶、邹韬奋、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广播电视报业迅速崛起。一方面,庞大的报业群体孕育和练就了众多的编辑人才;另一方面,一大批有较强实力的编辑队伍又营造和支撑了广播电视报业的兴旺与发达。 报纸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编辑素质。特别就广播电视报而言,采编队伍人数不多,以编为  相似文献   

12.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4,26(2):194-195
正在美好的春日里,在校园的馨月湖畔,拜读了《编辑学报》2014年第1期发表的陈浩元主编的《你我戮力同心办好〈编辑学报〉》[1]一文,我的心也像那湖水一样,翻起了层层涟漪。一方面是被陈主编对这份科技期刊编辑同人刊物发自内心的呵护与期待,以及他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真挚之情深深感动;另一方面,是《编辑学报》对我无论是编辑工作能力提升还是个人事业发展,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权当是对陈主编文章的一种呼应吧,也可以说是为表达对《编辑学报》的敬意,我在此谈谈撰写科技期刊学论文的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一辞书编辑,是辞书学这门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工作者。他们一方面是编辑,需要具备一般图书编辑的共同性修养,另方面又是从事辞书编辑工作的专门人员,需要具备辞书学修养。借用哲学术语来说,辞书学修养是决定辞书编辑之所以能够成为辞书编辑的质的规定性。没有这种质的规定性,辞书编辑也就不成其为辞书编辑。因此,辞书编辑如果要名副其实,第一位的基本功是提高自己的辞书学修养,第二位的基本功是提高自己的编辑学修养。作为辞书编辑,在辞书学修养方面还有  相似文献   

14.
林辰同志在《出版工作》1986年第10期上发表的《从编辑实践到理论的思考——编辑明清小说的体会》(三)中提出了编辑工作的独立性问题。文章认为,编辑的基本劳动方式决定了编辑工作的独立性——编辑在书稿和书籍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主动性和指导作用。文章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于本是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的编辑学,不仅根本没有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反而长期把编辑工作和编辑,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这样,一方面是编辑工作失去了它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陈莉 《记者摇篮》2005,(9):59-60
随着数字革命和全球网络的兴起,计算机的应用、网络出版形式的诞生,一方面促使期刊业的发展更为便捷、高效,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这些都为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已不能满足于新时代的媒介要求。新时代编辑角色的转变,编辑素质的重新界定,编辑使命的拓展,都是我们这一代编辑同仁应该关注和审视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南华 《新闻实践》2002,(3):22-23
现在每家报纸都有娱乐版,但版面设计风格各不相同,选稿的标准也迥异不一。这一方面是各报为了突出自己的性质、特色,以显得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版面编辑的不同思路、风格、兴趣爱好及其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可以从中折射出编辑的不同政治涵养、生活情操和理想、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科技编辑工作中的常识性错误及其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琼  刘辉 《出版科学》2001,(4):61-61,53
要做好科技编辑工作,一方面需要掌握和追踪各门科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方向,另一方面也不可忽略最基本的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国际化的版面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宾 《青年记者》2003,(7):52-53
版面设计也称版面创作,它是对报纸版面进行的创造性编排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一方面体现出编辑的创意与思想,一方面力求以最美最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最具新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对新闻传媒领域的改革发展也比较重要,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对于纸媒新闻的编辑工作也要能够创新发展,只有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保障纸媒新闻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良好的生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征体现和新闻编辑职能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新媒体时代下纸媒新闻编辑工作的问题和创新策略加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纸媒新闻编辑工作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编辑部,一般地说,是不大愿意做版面编辑的,有的甚至认为,熬夜、耗体力不说,无非就是画画版,做做题,简单劳动,意思不大。比起记者,比起那些能编能采的编辑来,自觉得差一大截。所以,干上一阵子便想找门路跳出去,找一个能施展才干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对版面编辑的传统看法有关,一方面是从事版面编辑工作的同志没能充分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这里是编辑部的“总装车间”,是很富有创造力的地方。提高报纸质量,离不开版面编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版面编辑的创新意识。一般化的编排,往往把最精彩的内容“揉”进去了,什么也不突出,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