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8,(1):14-16
2008年3月6日,正值“武林大会”开播一周年之际.由CCTV-5精心策划和制作的一档”武林大会”周年庆典特别节目《武林盛典》.即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全国电视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8,(3):66-71
在《康龙武林大会》开播一周年之际,《武林盛典》作为特别节目,它不是一般意义的文艺晚会,而是对已进行了一年的“还原真实武林”的大型赛事活动进行再升华与再促进的赛事盛宴,在2007年度登场的八大拳种优中选优,每个拳种选出3名优秀好手,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责任     
2007年3月号,《中华武术》杂志以《武林大会》现场为封面,记录了3月6日,国家电视台——CCTV5开播传统武术赛事节目,这一非凡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红拳门赴北京武林大会武术擂台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此刻硝烟散尽.没有了耳边的呐喊助威.没有了场上紧张的战事.一切归于平淡。我作为习练红拳多年的红拳人.经过艰苦训练奋力拼杀,有幸参加了这一使每一个习练传统武术者都感到振奋的盛会.感慨万千,心中滋味酸甜苦辣难以尽言。为释心情搜集心中点墨.写下此感想愿与各位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表明:随着"武林大会"的大力宣传和首届"WMA"竞赛成绩的公布,陕西红拳展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实战技击能力;但红拳也面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建议:建立健全竞赛制度,优化陕西红拳的文化生态,在制度保障下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化生态学原理,立足于原生态红拳不能割裂的“核心物”和“环境要素”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部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从原生态红拳与现代社会生存需求视角进行调查和探究。研究认为原生态红拳和现代红拳生存方式不同,现代社会表现方式存在“生存与发展”“守旧与革新”“原生态和生存需求”矛盾,研究具体分析现代社会原生态红拳不同层次的生存需求,提出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解决原生态红拳与生存需求矛盾的思考。研究对解决当代社会红拳拳种生存与存在矛盾、拳种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传统拳种的现代社会生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继振 《武当》2007,(10):8-8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自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尚武新风,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收视率不断上升。《武林大会》节目的创办,不仅填补了现代中国传统武术无技击比赛项目的空白,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武术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8.
《武林盛典》武术盛宴2008年3月6日.正值武林大会开播一周年之际,由CCTV-5精心策划和制作的一档武林大会周年庆典特别节目《武林盛典》,即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全国电视观众见面。《武林盛典》将在CCTV-5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节目以中华传统武术门派拳种的精彩展示和精彩对决为主线.通过现场擂台比武的形式充分展现2007年在武林大会已播出的节目中  相似文献   

9.
红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红拳作为“查、华、炮、红”四大流派之一,影响不可谓不广,但要认识真正的红拳,认识红拳的真正魅力,必须要亲往红拳最流行的陕西走一走。  相似文献   

10.
5月份,写了《文化红拳》的稿子,在《中华武术》刊登之后,在陕西红拳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回到西安,很多红拳的前辈、老师、朋友纷纷和我谈起读了文章的感受,向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历史资料,希望我能把“文化红拳”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特别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邵智勇先生多次邀我去商谈红拳的发展思路,向我讲解自己多年来关于红拳的心得体会,慷慨赠与了80年代“挖整”时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让我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11.
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竞赛规则是体育竞技比赛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决定着运动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制订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武林大会”的前途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武林大会”现行规则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功做法、存在不足及引起的比赛问题,并提出修缮的若干原则,对设置内容进行探讨,旨在完善比赛规则,增强武林大会节目的观赏性,促进传统武术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忠毅 《精武》2008,(9):18-18
红拳是流传于西北,兴盛于陕西的古老拳种,注重实战,击技性强,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朴实、大方是红拳的特点。自清朝中后期以来.陕西红拳主要分成四个流派,即三原的鹞子高三、临潼的黑虎邢三、宝鸡的司宝龙和通背李四。这四位武林前辈,人称“陕西四杰”.他们对陕西红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今的陕西红拳不仅以实战性强而享誉武林.更以其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喜爱。  相似文献   

13.
在《康龙武林大会》开播一周年之际,《武林盛典》作为特别节目,它不是一般意义的文艺晚会,而是对已进行了一年的还原真实武林的大型赛事活动进行再升华与再促进的赛事盛宴,在2007年度登场的八大拳种优中选优,每个拳种选出3名优秀好手,这样,基本代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华武术》2008,(1):17-26
2008年5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一周年的《武林盛典》现场,将揭晓“武林大会年度人物”。各路武林英雄将集体登场,展现英雄风采。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09,(5):44-46
问:韩老师,网上有人说,“武林大会”是上去一家、死一家。既然如此。“武林大会”还有什么举办下去的价值?是否应该停止?  相似文献   

16.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之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亮 《武当》2007,(9):4-5
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我先后参与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形意拳”“武当太乙五行拳”等几个拳种的擂台评判工作,通过执裁《武林大会》,有这么两点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从“武林大会”现象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武林大会"热播现象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透过"武林大会"热播的表面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振兴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国兴 《武当》2008,(8):4-5
今年5月2日至5月5日,湖北《楚天都市报》以《“真实武林”还是“真实谎言”》为标题,刊登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教授质疑央视《武林大会》的系列报导,并且围绕着“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散打是不是武术”等问题,与《武林大会》专家评委韩建中教授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8,(3):80
更多人是通过《武林大会》认识到“好视力”这个品牌的。同“武林大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不认真到每一个细节相同,好视力也是因为认真而被消费者所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