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最早留学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是容闳。他于1847年进入美国麻萨诸塞州孟松学校,学习2年,成绩优异,1850年考入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经过勤奋攻读,1854年毕业回国。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它于1862年7月成立,最初仅设英文馆,第二年增设法文馆、俄文馆。以后又陆续添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德文馆(1888年)、东(日)文馆(1896年)。  相似文献   

2.
郝淑霞 《教育评论》2012,(4):132-134
晚清时期,语言障碍曾造成中国对俄外交困境。京师同文馆俄文馆为了适应中俄外交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主要以培养对俄交涉的翻译、外交人员为目标,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俄文外交翻译人才,在中国俄语教育史及外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1862年,为适应当时对翻译人才、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的需求,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从组织分析角度看,京师同文馆属于教育组织或学校组织范畴。作为一个组织,京师同文馆具有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既有纵向的层次结构,又有横向的部门结构,还包括职位或角色结构。具体而言,京师同文馆组织层次结构分为管理决策层、管理执行层和教学层等;组织部门结构包括各外文馆、各科学馆以及各教辅机构等;组织职位或角色结构包括总管大臣、专管大臣、监察官、提调、总教习、教习、帮提调、助教、副教习、翻译官和纂修官等。它们构成了京师同文馆整体的组织结构。通过对京师同文馆组织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晚清教育组织或学校组织变迁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北京同文馆是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设的。它是一所招收十三岁左右的满族八旗子弟学习英、法、俄、日、德等外语的专科学校。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外语学校。  相似文献   

5.
奖励出身是随着清末兴新学和派留学热潮的兴起而出现的。早在1862年,奕在《新设同文馆章程》中,援引乾隆时设的俄文馆旧例,提出对同文馆学生由总理衙门自行考试一次,优者授以七八九品等官。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在《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中提出每年...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近代中国由政府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外语学校,包括英文馆等外语教学机构和天文学馆等西学教学机构。《八年课程表》是京师同文馆草拟的一个"由洋文而及诸(西)学"的学习进度表,其本质是为"诸(西)学"教育,而非外语教育。《八年课程表》的招生对象,系从英文馆等外语专业借调学生,这与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学者不能适应"诸(西)学"教育有关。《八年课程表》的出台,体现了140余年前近代中国在西学教育中盲目求广、求快的心态,试图以有限时间追求诸多西学专业的全面教育目标,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八年课程表》最终没有实施,"诸(西)学"教育实际上朝着专门化、长期化的方向发展。部分学术成果以未执行的"诸(西)学"教育《八年课程表》,对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做了过多的解读,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的学堂是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在1862年成立的。上海方言馆、广州同文馆则稍晚一些时候成立。这些学堂水平,大约与现在重点中学的水平相当,主要是培养翻译人才,收的学生极少,也没有一定学制。京师同文馆除了教授外文外,还附设算学、天文、物理、化学、万国公历等,并没有一般生物学科。但后来,为了培养医学人材,开始设立了一门医学生理。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9.
成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从语言、历史、文化、教育等角度对京师同文馆展开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京师同文馆成立的原因、课程设置、人物评价、社会影响等,学术界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京师同文馆中外教学人员共同翻译的各类书籍,尤其是法学书籍以及法学术语,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文馆是我国正规俄语教育的滥觞,不仅培养过优秀的翻译人才,也为其后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馆俄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不同于科学、规范、系统的现代外语教育,文馆在官办旧学的体制影响下,浸染着封建的管理制度和保守的教习方法。文馆教习主要依赖在华的俄国商人、俄国传教士团教士和学生等俄人,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流动性大、素养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俄籍教习在华期间刺探军政情报,损害中国利益。文馆没有独立编撰的、完备的授课教材,虽然翻译出了引自俄国的《俄罗斯翻译捷要》,但该书未自始至终作为教材来使用学生来源较为局限,囿于八旗,且未经语言禀赋方面的严格考查,俄语学习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源于京师同文馆,它由一个翻译学校变为一个实用科学的学校,经历了顽固派与保守派的激烈论战。同文馆最早传授实用科学课程的是其中的算学馆,算学馆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科技教育迈出的关键的第一步。此后,同文馆不断输入新课程,制定了“八年课程表”,并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同文馆科技课程的输入和设置,以及对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文馆的科技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福建船政学堂是清廷继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之后建立的一所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目的的新式海军学校。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独具特色,如聘请专业英法教习并制定奖惩制度,重视科学技术和外语学习,对学生严格管理和派遣优秀学生赴欧继续深造等,培养出了一批实业人才,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其“馆政”制度即行政管理制度;“掌教”制度即学校教学制度。这种行政与教学的严格分开制度,随着京师同文馆各项制度的确立亦日渐完善。“馆政”、“掌教”人员各司其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则根据他们各自的职责,制定不同的任用原则,并给予一定的侍遇。  相似文献   

14.
王小欢 《教育》2014,(9):74-74
“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这是北京第一所近代学校一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教士丁韪良对同文馆的总结.京师同文馆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说是北京第一所近代学校?  相似文献   

15.
京师同文馆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组织。同文馆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配备较高、考核体系科学,为晚清培养了大批外交外事人才。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可以为我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华 《中国教师》2009,(17):62-64
<正>同治十一年岁末(公元1872年)的一天,15岁的八旗子弟庆常照例来到同文馆,他入学整整一年,现在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了。一份化学考题摆在了他面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清王朝摆脱困境、谋求"自强",奕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以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又通过添设天文算学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他还积极支持派遣留学生以猎取西学的真经。奕讠斤在洋务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启蒙和示范作用,他率先吹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号角。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新式学堂,是洋务派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务运动期间最先设立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1858年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将来给中国的外交文书以英文、法文书写,而当时清朝没有合格的翻译人员,因此,培养翻译外国的外交文书的翻译人员便是京师同文馆创设的直接原因。洋务派企图通过创办京师同文馆,培养一批外语人才,以适应鸦片战争以后中外交涉日益增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了维护清王朝的血腥统治,镇压人民起义,迎合外国侵略者进行文化侵略的需要,巩固他们自己的实力地位,提倡所谓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语文、军备和船政等。1862年(清同治元年)创设了京师同文馆,接着设立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新教育萌芽期的矿物学启蒙 清政府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以矿学为本图”,兴办学堂,设立机械、船政等局,以培养外文和科学技术人才。1867年,京师同文馆增设算学馆,学习期限为八年。第八年教授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其中“金石”即矿物学。尽管教育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认为这是把矿物学引入教学计划的最早记载,因此,似可认为我国矿物学教育始于京师同文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