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虹 《编辑之友》2003,(3):76-76
“勘误一词在《辞海》里被解释为:“报刊、图书出版后,因文字、图画和内容发生差错而进行的校订更正工作。一般用‘更正'或‘勘误表'等方式通知读者。由此推之,勘误表即是将所要勘误的内容列成的表格,是对差错的一种更正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图书中夹着一两页勘误表,尤其是在教科书中,作为对书稿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事实上,勘误表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其特殊性,但就其物质产品的特性而言,它又具有一般产品所共有的特性,在其制作过程中,会有优质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同其他…  相似文献   

2.
贺洁 《出版参考》2009,(21):I0007-I0007
寻找博雅堂的所在耗费了我些许时间。这是一家位于北大校园内的小书店,靠墙处是三个大书架,很高,上面摆放着各种书籍。店中央是新书柜台,上面摆着最近出版的新书。新书柜台两边各有一个稍矮的书架,书架两头摆放着一些畅销书。我一进门,就被新书柜台吸引住了,随手拿起一本翻阅,竟然是津津有味,虽然我早已不记得那本书的名字,但当时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样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编辑杂感(7)     
勘误表之我见大凡需要搞勘误表的书,肯定是编辑发现了书中的某些失误和欠缺,出于对读者的负责才采取这种补救办法。在“木巳成舟”的情况下,勘误表似乎是弥补失误的唯一办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书摊书店门)专柜多,突出新书、畅销书、特价书每家书店,除了在两壁书橱里分rl别类陈列图书外,在书店中间设立许多专柜,如本月新书、今年畅销书、特价书的专柜等,逢节日还出与节日有关的专柜,像圣诞节专柜,专门出售与圣诞节有关的书。设立专柜不仅可以经常...  相似文献   

5.
多开窗口作为一名外语编辑,常喜欢翻阅一些外文期刊和报纸。不止一次地发现,不论是《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还是《经济学家》,都会经常出现最新图书介绍。每本新书以清晰微缩的彩色封面为主,  相似文献   

6.
’99图书订货会的观众大致有这么四类:做发行的、做出版的、做新闻的和买书的普通读者。发行人要订货,出版人要寻找选题,记者在捕捉新闻,普通的读者却是指望在闭幕那天购买打折的新书。于是,订货会便分别成了批销中心、选题展场、新闻集散地和图书超市。面对这四大人群,订货会最集中的功能就是新书发布会。据称有五万种新书在订货会上集体亮相,是颇为壮观的阵容。要想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翻阅五万种图书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实际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测览和精蜒点水似的抽阅,所以在这里,记者向本刊读者提供的书情报告也无非是带有杂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三封”空白现象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笔者在翻阅期刊时,注意到很大一部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类期刊没有将封二、封三和封四(下称"三封”)很好地利用起来,空白现象较为普遍.于是,笔者专门就"三封”的编排利用情况,调查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00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的最后一期.其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8.
最近,出于好奇心,于旧书摊涉猎,无意中翻阅到《中国新书月报》(1931年11月)第10~11号中署名吴铁声的文章,题为《翻版书的黑幕》。读后感慨万千:时下一些伪书的手法与七、八十年前竟如此惊人之相似,如出一辙简直是故伎重演。文中披露:据一位在出版界服务的人说,翻版书当中,有一  相似文献   

9.
周海忠 《出版参考》2007,(10S):12-12
图书后附勘误表,在铅排时代较为常见。如今的出版业只有在报刊上能见到勘误内容,图书勘误表几乎绝迹。难道图书不再需要勘误?显然不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四月初的一天,接到吴冷四大入萧岩同志电话:新出了一本冷西同志的书,你如果需要可以来取。当天,我即赶到萧岩同志住所。寒暄之余,她把一本带着墨香的新书递到我手中,只见绛红色的封面上,右边是冷西同志的头像,左边几个大字:吴冷西论新闻报道。我一边翻阅着,一边听萧岩说着出版的经过。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邓拓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撰写有关文章时,有机会翻阅《邓拓同志撰写社论稿目录》,目光一下子被《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这一醒目标题所吸引,立即产生先读为快的愿望。一查原稿,完好地保存在1953年的档案里。原稿的邓拓手迹,并附有“即排,未完稿即送去。邓”的说明。想了解一下,从初稿到发表有何修改,却找不到一次改样。一查1953年1月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阵子,在脸书上看到某位出版界的朋友,抱怨新书配送到某连锁通路后遭受到的不当对待,退书之后的破损比例太高,决定忍痛以后不和该通路配合活动,避免高单价书退书的耗损. 新书配送到书店后,自然要公开陈列展示,供读者翻阅,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一部分书,作为样本,在书店,经数百人或数千人翻阅而磨损、折伤而毁坏,无法销售,最后只能退回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从革命先驱宣传体育的业绩想到……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目子里,信手翻阅了有关五四运动的一些资料。做为一个体育宣传工作者,是想窥探一下五四这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中体育的位置和作用。真叫人高兴,开卷有益,翻阅的结果,使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专题档案就是根据社会、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选题编制的档案材料,为使专题档案有较大的价值,一是要熟悉馆(室)藏,二是要了解社会需求,因此,在汇编专门档案信息时,要做一些必要的社会信息需求调查,每项课题都需要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有的还要进行考订,作必要的社会调查,这样编制的专题档案奢具有系统性、集中性,且内容丰富准确。  相似文献   

15.
“当月新书展示厅”——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一周年之际又推出的新服务项目。方便读者是它的宗旨,展示新书是它的特色。20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窗明洁净,每个陈列有序的汇展书架前。都有几十位读者在认真翻阅新书。他们中有博士、硕士,在校大学生、中专生,各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还有不少离退休干部。对外开放后短短的十天里,读者就达10000人次以上。数十家出版社所展示的新书令读者趣味盎然。受到读者欢迎的主要图书有:《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书》、《岁月随想》(上海人民出版社);《学习的革命》、《国际商务谈判——原则、方法、艺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世纪良心——巴金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文物鉴赏丛书》、《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忙人学电脑系列》、《学术集林》(上海远东出版社);《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笔者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信来自笔者的老乡———一位刚从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不足两年的同行。大意是他收到一份广告,特来信询问真伪和可行性,随信还附上了题为《为高校学报勘误》的广告。该广告文字不长,开门见山指出:“本人原为《××××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不久即将退休。鉴于身体尚好,退休后还想干点事情,于是牵头办起了‘××××服务所’……为了促进一些高校学报提高编校质量,不揣浅薄,决定搞学报勘误。”其后附有6条关于勘误范围、收费办法、工作时限等的简明约定和明确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末了端端正正地盖着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出版的不少图书,封面多有前后勒口,使读者拿到一本新书在翻阅时,首先会产生一种庄重厚实的感觉。这种设计方法所费材料有限,而好处不少。一般是利用前后勒口提供该书的简要内容介绍文字,或是同类书的书目(包括同一丛书中的其他书目)等,也有提供该书著译者的介绍文字。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读者从中得到信息和知识,目的是有利于对图书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图书馆新书通报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SULCMIS系统的新书通报个性化服务,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并讨论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巧用方正排版系统中的结构注解绘制框图框图是一种表示电路、程序、工艺流程等内在联系的图形,在科技期刊中极为常见。笔者翻阅一些科技期刊,发现人工绘制框图的情况比较普遍。手工绘制的框图质量一般比较差,破坏了整个版面的美观性。北大方正排版系统(BD)中,...  相似文献   

20.
感应时代     
1992年底,有位朋友向我转达了《人民日报》的一位读者的意见,认为《学报》发了一些访谈录之类的稿件,办得有些不象学报了。大家都是为了办好这份学报,我很感谢,但是我没有接受这个意见,我解释说,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它符合某种模式,而在于它具有真知灼见,具有新思想,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超越体系,超越模式,重要的发现往往在不同学科、不同观点、不同流派和不同研究方法的夹缝里,过度带上爆出。之后我写了一篇随笔《不正经》,进一步阐述了我的想法,发表在《学报》1993年第一期上。后来我才逐渐明白当时我的想法在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