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息在编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编辑离开信息便寸步难行。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编辑对信息的依赖关系。信息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编辑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精神产品,传播各种信息,满足人们的需要。信息是事物特征的反映,不同的事物,可以传播不同的信息。人们正是通过各种信息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不需要经过编辑之手,例如谈话、报告、电话、电报等,但由于这些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信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这就需要编辑,因为编辑是这些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信息具有指导、管理、教育和娱乐的功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微博信息传播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特征,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对构建的微博信息传播网络,进行基于度、路径统计指标的分析,发现该网络具有集群性、小世界、高度中心化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信息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效率比其他在线社会网络更高;网络中介数中心点对信息传播效率的贡献显著,但网络并不脆弱;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意见领袖。按行业属性对网络进行群落划分后,发现各群落在微博中表现出的信息传播特性与在现实社会中相似。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匿名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由于多数用户在传播中都采取匿名制,一方面,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有机会表露自己不为人知的或压抑的一面,甚至于多重面貌,在其中,没有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约束,一切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好恶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李佳柔 《今传媒》2022,30(2):95-99
本文以5G时代人机交互技术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渗透、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人机交互传播系统对科学传播模式的改变。简要介绍人机交互技术内涵及其发展趋向,重点探讨人机交互技术对科学传播的积极影响。文章认为,新技术运用颠覆了传统的"人—人"科学传播模式,并有望以"人—机—网络—云端"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成为未来科学传播的重要模式,并尝试构建了贴近5G时代技术发展轨迹的科学传播简化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智能的机器应用,延伸并增强人类的科学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并对科学传播者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路径等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继blog(博客)、SNS(社交网络)之后最新的网络互动平台和社交媒体,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等方式,自由编辑发布长度一般不超过140字的微博贴子,而他人作为跟随者(follower)可以及时查看、转发、收藏这些信息并发表评论。凭借其独有的交流方式与机制,微博基本具备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终端)发布、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所钟爱。  相似文献   

6.
任孟山 《传媒》2016,(14):38-39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生态中,出现了一种传播新现象,笔者把它称之为“国际吐槽”。
  “国际吐槽”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网民通过互联网网页、社交媒体、网络评论、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等把“吐槽”出口到其他国家。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吐槽”都集中在国内,很少有机会“吐槽”到国外。国外民众如果想知晓一个国家的内部舆情和民众意见,一般都需要借助国际媒体。国际媒体采集其他国家的信息传播给本国民众或第三方国家。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社交媒体日渐发达的信息传播环境,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变,国内网民如果通晓外语,以对象国语言进行发帖、评论、广播等的“国际吐槽”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获悉。  相似文献   

7.
泛传播的观念——基于传播趋向分析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Internet的新的传播时代 ,在模型建构和总体理念上对传统的传播思想形成了调整 ;使用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与一体化等概念 ,可以描述这一被称为“泛传播”(pan communication)的新传播观念中最为重要的属性。有关“媒介成为人”、“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等泛传播的学理意义 ,可以经由对泛层级 (pan step)、泛媒介(pan media)和泛网络 (pan net)的讨论而提出。其中 ,有关泛层级的描述 ,富有辨证意义的分析了在泛传播中 ,中介性与非中介性在技术及人文层面是共生的。在结语部分 ,文章试给出了有关泛传播的理想化的模型图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又常常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继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媒体。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指出:“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因此,可以说“网络媒体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交流、传播信息,目前特别是指借助于因特网交流、传播信息。”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对它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照媒体的形式来看,它可以划分为网络报  相似文献   

9.
INTERNET对中国新闻传播的意义--以新浪网"王志东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炘炘 《现代传播》2002,(3):99-105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 ,通过分析前不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新浪网公司(www sina com cn)前CEO王志东先生去职事件 ,引发中国国内媒体和网络传播机构展开密集报道的情况 ,来观察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格局和运作特征。通过对国内主要传播机构和著名网站对此事件的报道情况的调查 ,我们发现国内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利用网络手段传播新闻方面 ,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本文发现 ,网络新闻传播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 ,可以独自设置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议程 ,如此次对“王志东事件”的报道 ;而网络传播确立独立议程的重要手段是设立新闻性专栏 ,给予特定新闻事件以突出的强调处理。这是网络新闻传播不同于其他新闻传播媒体的特殊手段。。本次调查对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站在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的参与程度的描述 ,将会随着网络业界的发展而改变。报刊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紧密关联 ,主要因为国内网络传播目前还是以文字形式为主。网络作为一个传递信息的平台 ,已经得到一致的公认。当这个信息平台用于新闻传播时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它究竟是一个信息平台 ,还是一个新闻媒体 ?当它作为一个“中性”的信息平台传播新闻时 ,我们发现 ,它几乎等同于一张没有社论版的报纸。网络传播在容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雪球"的内涵与研究现状目前,关于"新闻雪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观点意见,从受众者变为传播者。这些观点、意见和主张随着原始信息一起传播开来,使得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  相似文献   

11.
数字媒体有哪些特征 数字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少特性: ──充分的互动性。数字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完全是互动的媒体。它可以形成人与机、人与人、机与机之间充分的彼此运动,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和身临其境的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予人们在收传过程中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信息的开放性。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向所有人开放,这里没有报刊的发行渠道,没有电视频道的封锁,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发布信息。用户可以在信息网络中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愿,点播电影、音乐,阅读报刊,预定要看的各种节目,查阅图…  相似文献   

12.
谈网络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为核心的高科技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活力的源泉。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资讯时代,即网络时代。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虚拟空间和虚拟生存方式,使人类能够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社会里感验生活、实现自我,捕捉社会动态以及与他人交往沟通。 网络传播的首要特征是交互性,其次是个性化。网络中的每个人在…  相似文献   

13.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交换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网络传播的信息空间与国家主权的地理空间之间存在着很大张力.前者的取向是跨越国家间地理边界进行信息传播,后者的取向是约束网络信息的无边界传播.本文从传播主体、身份认同、跨界传播、信息管控等方面分析了网络传播引发的信息现象以及国家主权的相应反馈,指出了网络传播与国家主权的调适程度将会决定现实社会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传播的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它给我们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当我们享受着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带来的乐趣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当网络中假新闻、假信息、不利消息或负面新闻出现时,若我们不巧妙运用公关手段及时去化解它,而任由负面消息在网络中传播,那将可能演变为网络危机.严重的话将会令一个人名誉受损、企业破产、政府公众信誉下降,因此当网络危机出现时,我们应及时运用公关手段防止危机蔓延,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减轻网络传播危机带来的损害,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6.
冯华 《军事记者》2003,(10):50-51
网络评论是新闻评论这一传统新闻体裁在网络媒体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新闻评论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与创新。因为所依附的载体不同,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在体裁和样式上都有其特殊性。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评论体裁,网络评论也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不足和局限性。一、网络评论的特点1、反应迅速、及时。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复杂,通过网络传播信息所需的时间要比报纸传播少得多,只要按一下相应的键,信息便会迅速传至各个网站,且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网络技术还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既可以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朱清 《青年记者》2016,(35):79-80
“口碑”一词最早出自宋代诗词:“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原意指人的嘴巴像石碑一样可以传递信息,可见其本意就蕴含着动态的传播过程.口碑传播是消费者之间关于供应商或它的产品/服务特点的、可能会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的非正式沟通.①因此,口碑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效果都很明确,分别是消费者、口碑信息和高影响力.网络口碑传播不同于传统时代的口口相传,是指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口碑传播方式.绝大多数网络口碑信息是以社会化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如内容社区(如专业论坛)、电子商务网站、专门的口碑网站和微博微信等.②网络口碑传播渠道提升了口碑传播的信息详细度、信息专业度、被搜寻速度等,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决策参考来源之一.然而,网络口碑传播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上“社区”概念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和生活的一个区域。如今,“社区”概念正被网络传播媒体加以广泛使用和推广,使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新的扩充,成为信息(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兴致勃勃谈论信息革命时,各种新概念满天飞。但面对繁杂信息,没有理想的收集、整理手段,更难以实现快速传播。使信息实现既量化又快速传播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生长和发展时期。不知互联网的“始作俑者”是否想到,如今地球上的人居然用这样的方式凝聚在一起:一个网线连上许多许多的局域网,彼…  相似文献   

19.
宋扬 《新闻三昧》2006,(12):27-29
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一、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奥运会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属于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因此,奥运传播是一种对外传播。所谓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这些信息又可以称为出境信息。对外传播将传播的内容立足于国内,传播的对象在境外。外国人、其他国家的华人或港澳台同胞,都是对外传播的对象。其实质是:(一)对外传播是跨国的传播。不论具体的传播者是谁,也不论具体的传播内容是什么,所有对外传播均被视为代表中国,从而与树…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彻底改变了传播的模式,传对信息几乎已经失去了控制的力量,信息的过多过滥使得网络新闻陷入了一个混乱的失控局面,甚至有不少“把关人”在网络中死去,传播媒体中的编辑在网络中只被看作一个信息的搜集和复制,但是,通过议题设置在网络编辑中的合理使用,可以实现传受的良性互动,并实现对信息的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