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名文,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第一册“月是故乡明”专题选用此文。将选文和原文作一点比照,可以看到选文至少有六处地方与原文不同,其中三处为改,另三处为删。作为名家名篇,一篇文章这么多的改动应该算是非常大的一件事了,玩味再三,忍不住想发表一点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济南的冬天》属名篇无疑,但因它是教材编者根据老舍的《一些印象(四、五、六、七)》“拼凑”起来的一篇文章——标题也是编者“加”的,因而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是很自然的。课文注释中就出现了“有改动”或“略有改动”的字样。经改动,有些地方很好地体现了编者的美好意愿,有些地方却事与愿违,比如文末的几处改动,就有一厢情愿的意味。我们拟从31处改动中,摘选几处,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3.
《包身工》是高中语二册教材的首篇课。作为我国报告学的典范之作,其无论在现代学史上,还是在中学语教材体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帮助中学生尽量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篇作品是十分必要的。但课已非原作,注①告诉我们,选入教材时已“略作改动”。  相似文献   

4.
《散步》原载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选入教材时作了改动。将原句与改句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叶伟  尹刚 《学语文》2010,(6):20-20
一、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简析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各版本中,鲁迅作品占有相当数量.而且鲁迅也是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最多的一位作家。其中,入教版收9篇,苏教版收6篇,语文版收5篇。主要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自传》、《社戏》、《同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平均占到阅读篇目的7%左右.以散文、小说居多。  相似文献   

6.
《背影》教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散文大家朱白清先生在他不很长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如大家熟知的《春》《绿》《荷塘月色》《匆匆》等,其中《背影》一文是不着粉黛,纯用白描的诚朴之作,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为什么一篇短小的文章会有如此之大的感染力,以至于具有超越时空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呢?笔者试图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下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案头有上世纪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现将鲁迅作品在这三套教材中的选用情况介绍如下:第一套即1990年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共6册,选鲁迅作品10篇,计有《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祝福》《药》《论‘费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很好的演讲稿,人教版二册、苏教版四册、山东版五册都作了编选,而且三套教材依据的译稿都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版许立中译本。只不过人教版、山东版有改动,而且改动颇多。比较修改前后的两种文本片段,又找来英文原稿,揣摩其翻译、修改思路,忽然灵机一动:翻译的要求、修改的目的不就是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写过两篇《薛大娘》,一篇是散文,另一篇是小说。汪曾祺有改写自己旧作的爱好,改写目的是要挖掘到某个生活片段的更深广的意义。他所遵循的改写原则是"小改而大动",即情节故事基本不变,而在关键细节的地方加以变动,以增强人物思想的现代意识。《薛大娘》的两个不同文本具体改动有八处,区别最大的在结尾部分。通过改写,汪曾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健全人性的独特感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向来是比较多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6册教材正本共选鲁迅作品6篇,分别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雪》,平均一册一篇,可以说是作家当中最多的,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多也对鲁迅作品感觉比较难教,教浅了,文章讲不透;教深了,又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11.
《苏武传》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古代人物传记,分别选取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及《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其中《苏武传》是整个单元中篇幅最长、文言现象和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一篇课文。可就是这样一篇重要的课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材在注释此文的时候有多...  相似文献   

12.
梁维力 《现代语文》2006,(10):32-32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第五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是《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我在初中时代就已经对这篇章提出了质疑,现在过了九年左右时间,这篇章还在充当着教材。我认为这篇章的几处逻辑矛盾使得议论应当具备的逻辑性、辨证性在此中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过秦论》《鸿门宴》两篇课文,篇幅较长,涉及的内容繁多。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有些资料对文中若干知识点的见解,笔者浅作探讨如下,以资切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4.
陈远 《教育文汇》2004,(5):16-17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以下简称《悲》)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写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六单元收入三篇寓言——《愚公移山》《黔之驴》和《工之侨献琴》。笔者认为,教材编者能高屋建瓴,选取了中国古代寓言创作三个高潮中的最具典范意义的三篇作品,引导中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寓言精品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三峡》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川美景”。可见,编者将《三峡》纳入富有文学性的“山水文”范畴。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18.
薛艳 《语文天地》2010,(10):22-24
近日翻检《李清照集校注》,品味精妙字句,获益良多。念及《武陵春》一词,其中有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觉其似有所本,然又不甚明了。复忆起与宋初郑文宝诗《柳枝词》末句相似,于是笔者又翻找《宋诗选注》,幸得其然。钱锺书先生还于注释中提供出几处“载愁”之例,只周邦彦《尉迟杯》、石孝友《玉楼春》、王实甫《西厢记》、陆娟《送人还颓安》四处,仅列例句,叙述简略。为了弄清“载愁”的来龙去脉,笔者又查找了一些其他诗词,并作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学教材里的常客,从教材中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到《故乡》。每一篇课文里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仔细琢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第四次执教《故乡》这篇课文。每一次研读这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杂记》选择了以下几篇杂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洵的《木假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几篇杂记“从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专题导言),各类教参对每篇文章的微言大义都进行了深度挖掘,却很少从整个专题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通览这几篇传世之作后,感觉有一股浓浓的“爱”的热流在每篇文章内潜行暗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