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丹姬 《考试周刊》2012,(89):36-36
叶圣陶曾指出:国文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八股的余毒。而今,八股作文和以八股的方式读书教语文并不鲜见。令人担忧。我认为议论文写作八股化表现在三个方面:结构单一化、用例平庸化、语言贫乏化。议论文写作呈现平庸化、模式化,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自我的缺失。记叙文写作讲究自我。讲究真情实感,议论文何尝不是呢?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以我论物,万物亦著我之思、之情。须知八股与应试,是语文的死敌。活生生的文本被僵硬化,不可能使学生受益。要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必须告别八股模式。我以大家熟知的苏洵的《六国论》为例,谈谈现今的议论文写作如何走出八股。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各种考场作文技法宝典层出不穷,试图对学生的考场作文进行技术化的指导。这造成了当今高考试卷新八股之风的盛行。这种新八股的最大特点就是“去现实化”。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是作文教学的时代要求,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是具有文学的笔法和文学的语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实践始终是围绕着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进行花样翻新,结果越弄越复杂,越复杂越艰辛,甚至到了像“引———评———联———结”一类刻板的公式化,使作文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八股。我们只有在文笔上下功夫,才能跟上“文学性”要求的脚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散文的笔法作文。提高联想能力。联想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思维方式。因而,教师教育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运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  相似文献   

4.
考场作文技法大全、考场作文宝典等类作文指导书,注重模式化写作,考生奉为圭臬,造成考场作文"新八股"之风盛行。这种文章是思维僵化、感情虚假的伪文章。"新八股"之风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选材古代化;二是表意虚泛化。很多学生在作文指导书的引导下,作文选材紧盯古人、古文、古事,造成选材的古代化。如关于"意气",有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优秀作文,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对写作满怀热情,有强烈的创作欲望,那么作文教学中的“费水、费时”而“花多、果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6.
我在作文课上无意中听到了学生的一句真心话:“要是谁说不怕写作文肯定是假的。”由此可见,习作成了学生天字第一号大敌。厦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缘何带给学生如此之深的恐惧之感呢?我想恐怕是教师这样那样的要求无形之中为学生形成了“八股模式”,  相似文献   

7.
黄雄威 《师道》2008,(7):74-74
通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课题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应重视个性化,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写出精彩!“个性化写作教学”区别于传统写作教学之处,在于“个性化”三个字,它强调了张扬个性的重要性。个性化写作的特征是,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我们的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有几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现代新八股”现象.大多数习作都中规中矩,找不出特别薄弱之处。然而,几十本批阅下来,如同一张脸孔.引不起阅读者的兴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习作者的现状。过多依赖教材范文.过多仿照充斥市场的作文宝典.学生习作失去生活本真.缺少独特的体验、个性的语言及洋溢在字里行间里灵动的思想。而写出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个性化作文”提倡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抒发个体心灵体验,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让学生认识写作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提高思想的过程,体会写作本身是一项让人愉快的经历,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9.
潘新和 《新作文》2004,(2):11-14
清末民初,指的是从1901年(科举考试禁用八股程式)至五四运动前这~段时间。这是我国写作教育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写作教育思想开始从为“功名”转向为“章”、为“实用”,但传统的写作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写作。“教”这一行为就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这一行为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源自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个性化的“教”是个性化的“学”之前提,个性化的“学”是个性化的“教”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探讨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方法与运用,主要阐述以下三个问题:1、用“日记、练笔、小作文”来给写作“松绑”;2、多元命题,启开学生的心灵之窗;3、巧“评”激思,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  相似文献   

12.
林晓晴 《考试周刊》2009,(28):75-76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许多学生写作时往往带有浓厚的“八股”味道:一说到难忘的事,便是有错挨批改过;一写到友谊,就是离别释嫌……作文无个性,缺乏想象与创意。本文针对学生的八股作文,从日常周记入手,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生活,厚积薄发,创设宽松环境,为学生量体裁衣。培养个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3.
段美玉 《湖南教育》2002,(16):27-27
北宋欧阳修说过:“作文之初,意欲奔驰。”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意”的奔驰,作文时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划定写作素材,规定写作方法,看似“苦练基本功”,结果却不利于学生放开手脚,其思维受到束缚,立意自然“奔驰”不起来。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关是让学生放开思维,寻求“意”的驰。只要教师有心,不论课内还是外,都能找到让学生的思维放开驰的天地。以课内为例,我教完将相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中一个故事进行改编,体裁、情、语言都不作具体要求,让大家体自己的个性,结果大家兴致很高,出了一批立意很有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学期初,班上学生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针对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我在班上作了一次学生写作兴趣专项调查。并特设了一间学生作文“急诊室”.专为学生习作“咨询”、“把脉”、“诊治”,几经尝试,效果颇佳,学生的写作兴趣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写作是学生的一个大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关键。“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保护学生创作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有以下几个看法。  相似文献   

16.
赵峰 《成才之路》2014,(20):67-67
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思想肤浅,条理不清,文句不通,语言干瘪,错字连篇,甚至满篇假话,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胡编乱造。究其原因:一是教师陈旧的八股,固定模式教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缺乏素材,缺乏能力、技巧;二是学生的态度问题,“懒”“烦”“怕”的思想,使他们不思考,敷衍了事。只有不断探索,实践研究,开拓作文教学的新路,才能走出这个怪圈。首先,要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学生是主体”,作文课也不例外。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摆脱“出题—旁观—批改”的固定模式,发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其次,重视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①写作难是一个兴趣的问题。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写作兴趣是写作动机的一个主要心理成分,它是使学生写好作文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生活空间,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才能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流露真情。最熟悉的,也就可以变成最有兴趣的,在熟悉的事物中,汲取写作素材,获得灵感,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内在驱动力。②写作难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技巧问题。有了材料,有了感想,我们又怎样把它们组装成一个活灵活现的“模型”呢?这就需要一个技巧问题。语文能力是综含能力,各种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人不可能读的能力很差,说的能力很差,而写的能力很强,所以作文教学要采用递进方式,即把一个写作线分解成几个点。写《我》,可以让学生先写其中的某个点,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的理想等等,然后让他们运用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 ,语文教学的倾向是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 ,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学课文与做作文毫无关系 ,其实语文课本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文章 ,通过分析引导 ,能使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门径来。生活是写作之“源” ,这是常理 ,在这里我也不妨把语文课本比作写作之“流” ,利用课本这个“流”来引导学生写作 ,能使学生思维畅通 ,受益非浅。一 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给作文命题课本中的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给人以启迪。首先 ,课文中许多名言警句其实也就是一个个明确的课题或论点。如写忧患意识就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迎合阅卷老师进行的所谓“作文训练”,更是使学生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新八股”,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这种现状实在让人担忧。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从语言、内容、思想、形式等多方面有所创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激发兴趣、感悟真情、丰富积累、张扬个性”这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把心灵的触角伸向…  相似文献   

20.
江凌 《湖南教育》2005,(9):41-41
命题活。作文命题的呆板与灵活,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命题作文形式一般分三类,即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单一的全命题作文,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禁锢学生的情感,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在文中“畅所欲言”,不能真正地、 自由地创造并表达,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的双重性格。半命题作 文 给学生 的 写作束缚明 显 减 少。 有 位 老 师在 给 学 生上 作 文 课 时 , 给 学生出的题目是:“ 的我”,这个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从写作时空来看, 既可写记忆中的“我”, 又可写现在的“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