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鬼》是一篇叙事性的抒情诗,是屈原艺术上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全诗写山鬼去赴与情人幽会的过程,一共只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动身赴约时的情景与心情;第二层写她来到幽会之处没有见到情人时思绪纷繁,微妙复杂的感情;第三层写她最终的失望与怨恨,挣扎与疑惑,以及余下的一片绵绵无尽的苦恼《九歌》,特别是《山鬼》,与《九章》,特别是《离骚》的风格迥异.《九章》与《离骚》,屈原是用满腔激愤之情与大声镗鎝的气势来写的.而《九歌》中的《山鬼》,屈原却是用一腔幽怨,如泣如诉  相似文献   

2.
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三次“求女”:求宓妃、求简狄、求二姚;在《山鬼》中写了美丽的女性山神对“公子”的深深依恋与追求。本认为《离骚》的“求女”和《山鬼》的“恋爱”表现的都是诗人屈原在屡遭打击迫害之后,渴求得到志同道合的朝臣贤士的理解与支持,以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3.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山中少女形象。全诗有着较为简单的故事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好了在山上的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仍然在痴心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在屈原的作品中,属于自叙生平、志趣、遭遇的,除了代表作《离骚》外,就是《九章》,《九章》中的九篇作品,本非一时一地之作,大体上包括了屈原青年、壮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的作品。因此,为了探讨屈原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着重研究一下《九章》,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古人的论述中,大都认为屈原思想里的爱国与忠君是相杂糅而不可分的。司马迁说他是“存君兴国”(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王逸说他是“思君念国”(见《楚辞章句·九  相似文献   

6.
《九歌》。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现象,为历来《楚辞》注家重视而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九歌》,原本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九章,《礼魂》是前九章的“乱辞”。屈原《国殇》写于楚怀王十七年,是作者后来或后人编入《九歌》的,因而形成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格局,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九歌》是屈原创作的楚国郊祀祭歌。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山中少女形象。全诗有着较为简单的故事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好了在山上的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  相似文献   

8.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三次"求女"求宓妃、求简狄、求二姚;在<山鬼>中写了美丽的女性山神对"公子"的深深依恋与追求.本文认为<离骚>的"求女"和<山鬼>的"恋爱"表现的都是诗人屈原在屡遭打击迫害之后,渴求得到志同道合的朝臣贤士的理解与支持,以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作品,《离骚》创作的时间最晚。《离骚》是诗人投江前回首平生,以《九章》为基础,总汇其它全部诗作而重新创作的惊世之作。  相似文献   

11.
《九章》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存在,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楚辞》一书的校辑者刘向,在其《九叹》中曾说:“叹《离骚》之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最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两部作品的关系。东汉时代的史学家班固也说:“(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屈原列传》,成功地塑造出了屈原之高大忠善的完美形象;因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其几乎全部资料信息,是源于以《离骚》为主的屈原系列作品,这无疑便显示出了司马迁对《离骚》接受的全面性、深刻性及主动性。文章即以《屈原列传》为载体,来深入探究史公之于《离骚》的接受与理解,其中主要从司马迁对于《离骚》成因内涵的接受、内容风格的接受及人物形象(即屈原形象)的接受三个层面展开,并适当论述了司马迁的接受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因由。  相似文献   

13.
屈原作《离骚》的根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那样:“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对此,班固无异词:“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己,故作《离骚》。”(《离骚赞序》)又说:“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转引自《楚辞补注·目录》)司马迁和班固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从屈原的作品中,我们也可找到证明:如《九章·抽思》,“道思作颂,聊以自救”,为了表达心中的忧  相似文献   

14.
“南人”者,江南之楚人也,南人反秦事,发生于顷襄王二十四年元旦。(1) 屈原晚年的追述往事之作《九章》,对此历史事件是应当有所反映的。世之研究《九章》者,多将《思美人》与《抽思》、《惜诵》、《离骚》并连一起,定于楚怀王之世,屈原放于汉北之时。关于《抽思》与屈原放汉北的问题,我曾另有专文探讨。经多方论证,所谓“放汉北”,只是一种不存在于事实的  相似文献   

15.
屈原自沉汨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九章》与屈原自沉有无关系,屈原于《九章》中是否反映了自沉时的诀绝情绪。我们认为是没有关系的,而旧释者的回答则是肯定的。自汉以来,屈赋的研究者依据一条并不十分可靠的传说——屈原放于江南而复作《九章》,(1)便极力的在《九章》中寻求屈原的临诀之辞。于是,司马  相似文献   

16.
《离骚》“求女”的指寓是什么?屈原最大的人生痛苦是不被理解,《离骚》与《九章》中反复早说这一点;在《九歌》中也有人神或人神或神灵之间不相理解的叙写,而先秦时常以男女之间关系比喻知己关系,因此,“求女”就是求知己,但屈原又把求知己不成归结为介绍者的失职。  相似文献   

17.
《桔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今就《桔颂》确为屈原之作、《桔颂》的写作时间、《桔颂》在屈赋中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些管见,谓之“散论”,求正于方家。一《桔颂》是屈原的作品,关于这一点,已为自汉代至今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肯定。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怀疑或异议,然而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例如,闻一多先生在《论〈九章〉》一文中,怀疑《桔颂》与《息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是后人为求合“九章”九之实数而混入到《九章》名下的。主要理由是:一、《思美人》等三篇,其篇名均三字,“与《招隐士》、《哀时命》诸汉人作品之题名同风,盖亦汉人所沾”。二、“乱辞之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名可考的伟大诗人,他所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辉煌诗篇,不仅影响和激励了曹植、李白、李贺等一大批后卫诗人,也深深震动了毛泽东的心。 早在少年时代毛泽东即崇敬屈原。在他1913年所记读记笔记《讲堂录》前面,亲手抄写11页屈原的《离骚》和《九章》。在《离骚》正文的上面,还写有各节的提要。 1915年5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征友启事”,结识李立三、罗章龙等人.他们  相似文献   

19.
我是杜离骚     
要说杜离骚,就要说《离骚》;要说《离骚》,就要说屈原。除了在语文书里有屈原以外,杜离骚同学跟屈原先生没有任何关联。关于屈原,杜离骚只知道有这么几件事:第一,屈原很自恋;第二,屈原投汨罗江死了;第三,每年端午节因为屈原的死可以吃粽子。屈原《离骚》的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  相似文献   

20.
对《九章》的研究,我在前三篇的文章中,论证了《九章》的完整性。①探讨考察了《九章》与秦拔楚郢之战的关系。②了屈原在江南的行踪。③本篇将进而研究屈原的迁放问题。关于屈原的迁放,汉代人有过不少的论述,历代的研究家也都据以做过很多新的探讨和研究,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弄清屈原迁放的始末。我认为,《九章》是研究屈原迁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