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2.
“黑色幽默”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的小说流派,荒诞是黑色幽默小说的普遍特征。作家通过对事件、人物等以荒诞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刻画,无情地鞭挞了残酷的战争、黑暗的世界和虚伪的美国社会。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塑造了主人公斯洛索普等一系列荒诞病态的人物形象,寄托了对战后西方疯狂和荒诞世界的沉重忧思。  相似文献   

3.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即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4.
《五号屠场》中荒诞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现象,是后现代派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作家通过对事件、人物等以荒诞的形式进行描述和刻画,无情地鞭挞了残酷的战争、黑暗的世界和虚伪的美国社会。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五号屠场》中塑造了主人公毕利等一系列荒诞的人物形象,以此来揭露残酷、虚伪的世界和荒诞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在佩列文的小说《夏伯阳与虚空》中通过对人物外在表现的描写、内在精神的挖掘以及小说本身的建构共同塑造出一个虚空的文学世界。小说主人公彼得不断穿梭于精神病院世界和战乱世界,但这两个世界都荒诞、奇异,两者都是虚空的世界。主人公彼得正是在这两个世界的经历中逐渐领悟到了世界的虚空、自我的虚空,最后投身于虚空之中。这反映出作者对俄罗斯社会的失望和否定。  相似文献   

6.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是荒诞哲学思想的展示。该小说主人公莫尔索以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荒诞的彻悟,即对一切事情均采取一种超然态度的生活哲学。他凭借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荒诞的社会抗争,造成了自己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沟通。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表现主义注重自我的表现,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对主人公异化的表现,明显带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怪异"变形"的生理异化以及周围人与社会异化来表现来表达主观精神,使自我表达达到了新的真实。在看似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描绘中,人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过人的内在异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两者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8.
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生动诠释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本文试图从加缪的荒诞哲学角度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内容及成因,从而揭示主人公的等待看似荒诞,但其本身就是反抗,就是西绪福斯式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坡在其短篇小说《泄密的心》中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的关注,使得这部作品与存在主义思想产生了共鸣。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通过探索主人公对人生本质的追求过程,揭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格非是一个喜欢沉思、具有怀疑精神的作家,他眼中的世界既包含荒诞又存在美好,他怀疑和企图反抗这个世界但同时又喜爱并且臣服于它。同样,格非笔下的主人公们常常挣扎在记忆和想象之间,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格非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各种问题。荒诞是格非小说关键词,它从遗忘、死亡、分裂三个方面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作品《画像》详细的呈现了主人公斯蒂芬的精神成长过程,以及其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否定,同时也展示了在当时的爱尔兰社会中人的基本生活状态的荒诞性以及人是如何意识到生活的荒诞并通过种种方式成为积极的"反抗者"的。  相似文献   

12.
郭笑甜 《海外英语》2013,(5X):184-185
叙事学提供了一个分析劳伦斯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的新角度。通过对叙事,开篇,主人公以及他们爱情,和结尾的解读,揭示小说中看似突然、荒诞爱情的合理性以及劳伦斯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3.
荒诞的彻悟与超越——《老人与海》寓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普遍主题.《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应属于这一主题范畴。根据主人公生存的徒劳、沉重的孤独感以及小说寓言式的叙事方式,本文从内容到形式.将作品同最典型地直喻人类生存之荒诞本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西绪福斯的苦授”作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作品的荒诞意识。作品强烈地表达了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彻悟又是超越的起点,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和超越的努力,正是主人公“硬汉子精神”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4.
荒诞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普遍主题,《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应属于这一主题范畴。根据主人公生存的徒劳、沉重的孤独感以及小说寓言式的叙事方式,本文从内容到形式,将作品同最典型地直喻人类生存之荒诞本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西绪福斯的苦役”作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作品的荒诞意识。作品强烈地表达了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彻悟又是超越的起点,对生存荒诞的彻悟和超越的努力,正是主人公“硬汉子精神”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基于对人类荒诞生存状态的彻悟意识,在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个人生死攸关事件中表现出的漠然超脱,解读默尔索坚守诚实、拒绝矫饰、孤独反抗荒诞的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黄金时代》中陈清扬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宏观上更好地来把握这篇小说。由此新的视角也可以看出,《黄金时代》中的人物都处于一种荒诞与孤独的生存处境中,“狂欢”、“戏谑”、“玩世不恭”不过是一种“面具”,一种身处荒诞、无法抗拒却又不得不面对,从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故做旷达与超脱。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陈清扬在面对那个荒诞的世界时,其生存态度也经历了一个由逃避、自欺到承担的复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虚无的,人可以自由选择,但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野草在歌唱》中女主人公玛丽在这荒谬的世界上孤独地生存,盲目地选择自己的婚姻,在婚后枯燥痛苦的生活中,精神分裂、异化,饱受折磨后身心枯萎。她不能改变这一荒诞的处境,又没勇气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选择,唯一结束这种荒谬的办法就是死,玛丽消极地等待着死亡,在这个没有统一原则的混乱世界上承担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荒诞的视角考察,正是由于"存在"和"本质"的分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众多人物才出现了所谓的"道德疯狂",他们都是荒诞世界的受害者。因此,对小说和其中的人物草率地进行"不道德"的定性是失之偏颇的。在小说中这场有关道德的战争中,小说的主人公尤索林,不仅不是传统观点中反英雄式的小人物,虽然势单力薄却英勇无畏地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