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计划经济进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后,一些企业的干部职工觉得,市场经济就是搞钱,人越少越好,何必再去养企业报的“闲人”,有的裁减企业报的工作人员,有的降低企业报的级别,有的撤销了报社建制。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对企业报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企业报质量上不去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企业报的办报思想不明确,对企业报的认识缺乏理论研究.例如,对企业报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就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新闻性,认为企业报要像社会上专业报纸那样,“冲出企业,打入社会”;有的强调实用性,认为企业报的唯一任务就是为生产经营、企业政治工作服务.前者把企业报置身于本企业事业之上,追求超企业社团目标;后者认为企业报是以报纸面目出现的企业内部的宣传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前,企业报质量上不去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企业报的办报思想不明确,对企业报的认识缺乏理论研究.例如,对企业报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就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新闻性,认为企业报要像社会上专业报纸那样,“冲出企业,打入社会”;有的强调实用性,认为企业报的唯一任务就是为生产经营、企业政治工作服务.前者把企业报置身于本企业事业之上,追求超企业社团目标;后者认为企业报是以报纸面目出现的企业内部的宣传材料. 对此,我想就企业报的属性及办报方针,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报已越来越引起企业家们的重视。它作为企业发展的文化平台,必须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就建筑企业来说,其市场的竞争、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队伍结构的变化,需要企业报不断拓展功能和扩大视野。一、市场竞争的新理念促使企业报拓展功能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办报,历史由来已久。在企业面临改制、脱困、破产、重组的重大变革中,企业报也经受着考验和挑战,许多曾经辉煌过的企业报,有的随着企业的并、停、破、转而停刊停办,有的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似办非办,有的出版周期延长,人员压缩,经费…  相似文献   

5.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企业陷入困境,面对这种状况,产业报以及企业报该怎么办?有的无所作为,有的坐等形势的好转,企盼宣传政策,还有少数企业报甚至抱着“你倒闭我解散”的消极态度;但有些产业报和企业报则不然,它们充分利用其舆论引导、鼓劲、传递信息等优势,出谋献策,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走出困境。《中国冶金报》就是采取后一种态度,努力帮助广大冶金企业走出低谷。我们编发该报编辑撰写的《满怀信心渡难关》一文,目的是希望其他产业报、企业报也从中受到启迪,为那些正在苦苦探索的企业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产业报、企业报的编辑记者踊跃来稿,共同探讨“产业报、企业报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报不仅面临其他新闻传媒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且其作为企业重要的舆论工具,担负着为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服务提供舆论支持的重任,因此,如何根据企业报自身的个性(即关系隶属企业、读者群定向单纯、出版周期较长)和企业报固有的共性(即归属于新闻载体、凭借事实传播思想观点等),唱响、唱好深度报道这台重头戏,已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报”□王纪民“钢报”是冶金行业企业报的统称。目前我国冶金企业“钢报”已达200家。企业报命名无外乎两类,一、企业(行业)简答;二、企业(行业)产品商标。由于办企业报没有排名法“规矩”。所以同一类企业(行业)报便会出现两类报名,有的是企业(行业...  相似文献   

8.
企业报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哪儿?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企业报是企业办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立足点只能放在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企业报的同志提出“企业报要走向社会。”于是便以过多的篇幅和版面报道社会新闻,甚至有的企业报让这些内容占据了主要位置,有关企业的报道被挤到了次要的地位,作为企业报应该着力宣传的先进人物也减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稿件少、分量相对不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增加视觉冲击力、赋予信息内在浓度。是企业报编辑文稿、版面时常常遇到的课题。有的企业报在文章的题目上又缀以有些文采的“小栏题”。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10.
新闻照片不仅起着美化活跃版面的作用,更主要的在于它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对所载新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摄影报道有着文字报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企业报在新闻摄影报道方面却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值得引起重视。下面就几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谈谈粗浅之见。一、有的企业报整版无一幅照片;有的版面偶有一幅照片质量也不高。这就削弱了宣传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是一些企业报的领导和编辑囿于设备、器材的匮乏,致使摄影报道很难在版面上占有一席之地;二是有的企业报领导或编采人员把摄影报道视为陪衬,重文字轻照片。从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最近,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经济工作部等有关部门主持召开的企业报新闻改革座谈会和企业报整顿工作会议上,决定对全市企业报进行整顿。具体要求是:1、隶属关系明确,必须是企业党委机关报,党委主要负责人应分管报纸工作。2、编辑部机构健全,必须是党委的独立部门,专职编采人员不能少于五人,有条件的,要单独成立党组织。3、必须要有固定的办报经费。4、报纸的规格必须是四开四版,  相似文献   

12.
怎样办好企业报的副刊,使其独具特色,一直是企业界新闻同行们关注、探讨的课题。笔者拟就此问题略谈粗浅之见。企业报的副刊应该有企业味,否则将失去了企业报副刊的特色及意义。因为作为企业报,它是企业办的报纸,理所当然地应该为企业服务;而作为企业报的副刊,它是企业报的一部分,与其它各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当然也不应背离为企业服务这个宗旨。它应以培育企业精神,弘扬企业文化,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为己任。但是,现在有些企业报的副刊离企业的生产、生活相去甚远,有的办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报应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企业报是一张给本企业职工、家属看的报纸,它既具有一般报纸的特点和功能,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企业报的短处,如报道面窄,内容较为单调,专业性强等;有的则是企业报的优势,如机构小,编采人员土生土长,对企业熟悉,在思想感情上与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信息反馈快。企业报每期报道的新闻面比较窄,是它的短处,但它可以向新、深、近发展,这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所谓“新”,即报道内容新,角度新。发现新闻要比其他报纸快。“深”,即报道有特色,有深度。凡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工新闻工作者协会华东分会去年底在无锡召开年会。会上,进行了华东化工企业报头条新闻竞赛评选、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并就企业报工作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与会同志提出,现在有人在研究和探讨“晚报学”,我们也应当研究和探讨“企业报学”。企业报是新闻战线一个重要的方面军,近十年来异军突起,发展至一千多家,有的企业集团的报纸发行至十几个省市,不可小视。企业报不同于综合性大报,不同于专业报,也不同于信息报,它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15.
4月27日至5月2日,全国大企业报经验交流会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召开。与会的60余家企业报聚集一堂,探讨企业报的特点、作用,交流怎样立足于社会与企业、行业的交叉点上办好报纸的经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企业报800家以上,最早的创办于40年代,大多是这几年新涌现的。其中,期发数最多的达8万份。有的报纸自费订阅率达到90%以上。企业报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之,记协书记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大中型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私营企业)90%以上都办有企业报,有的甚至还办起了日报或对开的大报。一张企业报,之所以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她不仅立足本企业,始终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当着企业党政领导的耳目和喉舌。同时,她还较好的发挥着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厂矿企业报如雨后春笋,带着企业的特色,时代的新姿,蓬蓬勃勃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副刊在企业报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这是当前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说:“企业报副刊,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6日至9日,中华全国企业报联谊会在西安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就如何搞活企业报版面的问题,探讨了改进的措施。近些年来,企业报在宣传政策、沟通信息、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单就数量而言,目前全国企业报已超过2000家。但是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版面编排不活,内容单调;有的报纸甚至办得像“黑板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有54家企业报代表参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最近,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经济工作部等有关部门主持召开的企业报新闻改革座谈会和企业报整顿工作会议上,决定对全市企业报进行整顿。具体要求是:1、隶属关系明确,必须是企业党委机关报,党委主要负责人应分管报纸工作。2、编辑部机构健全,必须是党委的独立部门,专职编采人员不能少于五人,有条件的,要单独成立党组织。3、必须要有固定的办报经费。4、报纸的规格必须是四开四版,刊期必须固定。全市将在年底前分三批进行登记注册,  相似文献   

20.
隋冬 《新闻知识》2001,(3):48-48
自 1998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内部报刊后,绝大多数企业内部报纸,一夜之间全变成了改为“内部资料”保存下来了。有的大型企业还将企业报改为日报,有的改印彩报,还有的扩版增刊,由过去的半月报、月报改为周报、周二报等。这说明,无论从企业领导、机关,还是职工群众,仍然需要自己的报纸,这就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   但凡事都具有双重性,企业报扩版增期自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稿荒”的矛盾在相当多的企业报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报定编有限,像笔者所在的这张本月报、报社定员仅两人,且编、摄、采、发、投等等全权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