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庆华 《视听界》2005,(5):50-51
现代新闻编辑较从前最大的变化就是编辑的策划性加强了,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媒体不断革新后的产物,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媒体进步的表现之一。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受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而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随着电视、网络的兴盛,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受众兴趣也更趋于多元化,这些都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时代理应发展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新闻信息,并迅速发掘出能令受众为之心动的兴奋点,是广大记者非常头痛的问题。所谓新闻的兴奋点,是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能给编辑、记者以采写冲动的新闻事实。 常言道,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寻找新闻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决定着记者能否迅速找到新闻,能否找到新闻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记者,光埋头实践而不作理论上的总结、升华,就不能更好的实践。他所走的发展之路应该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循环往复,从新闻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我在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做了五年编辑、记者,几乎跑遍全省各地,编写了差不多数百万言的经济稿件。其中有不少篇章获奖和受到有关领导与群众的认可。总结这段新闻实践的历程,感受颇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在采写经济新闻中的哲学思考。一个记者的理念问题,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方法论,往往能帮助他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由现象到本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谁最先发现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中。即使是显性新闻,如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新闻、大庭广众面前发生的事件,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及随之带来的变化等等,除媒体不同而采用的新闻语言、表现方式等不同外,不同的记者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认识和报道的角度不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闻报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而那些隐性新闻,即被显性新闻掩盖着、在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喉舌论》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神仙可以点石成金,谁没有钱就给他点一块金子拿走。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神仙给他点了一块金子,他不走,又给他点了一块,他还不走。神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那人说,你给我点那么两三块金子,用完了还不是没有,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故事寓意很深。世界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根本不存在,但有点石成金般功效的思维和方法确是存在的。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什么也  相似文献   

6.
涉及新闻采写,大多论是从发现新闻、表现新闻两个环节进行论述的。本认为,在发现新闻、表现新闻的过程中,思维是一个核心环节,正是鉴于此,本首先论述了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论述了新闻采访、构思、表现过程中的基本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汇报1999年度设立了一个新机构─—信息中 心,这个机构的设立以及其后的运作,逐渐引起新闻业同行的关注。透过信息中心几次重大的新闻策划,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从1999年元旦开始,信息中心策划并推出了辞旧迎新的目击式专题报道─—《 洲湾:1998的最后一夜》,文化产业运作的典型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研讨会性质的主题报道─—《明星村官看上海》,迎接上海解放50周年的重点报道─—《再走烽火英雄路》等等。这几次重大报道,可以说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当前的新闻报道运作中,成功的策划是搞…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上说,新闻采访是一项调查研究性质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报纸副刊新闻与正版新闻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报纸副刊新闻的采访活动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克服“社会刻板印象”,把副刊新闻做“活” 副刊是党报适应形势要求,顺应受者呼声和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与正版有机的统一,是正版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延伸。随着副刊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对副刊新闻报道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所说的副刊新闻与历史上的副  相似文献   

9.
10.
如何使新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和媒体的竞争力强弱。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往往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取得常规思维所表达不到的传播效果。其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社会,如潮的讯息冲击着每个人,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获取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不但大大超出人们的接受能力,而且剥夺了人们深入思考的机会。有时受自身或外界条件的影响,受众对讯息的“选择、加工能力”并不很强,这一客观现实无疑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王振祥 《视听界》2000,(1):50-51
新闻评论《岂能“一卖了之”》先后获’98江苏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已有52件用品在全国、省级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获奖。作品有的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批示;有的成为报刊专题讨论的“导火索”;有的被20多家报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同一题材的报道中,人们渴望着能看到从新的角度来进行报道的好新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新闻工作者为了寻求更好的宣传效果所应该努力做到的。因此,选择各种各样的角度来报道某些不可避免地需要反复宣传的新闻主题,就成为新闻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某种标志;角度对于表达主题的重要性,也就理应受到更多的注意了。  相似文献   

19.
张芳 《新闻导刊》2005,(2):27-27
何谓“点式思维”?即在新闻采写中,我们要运用切取的方式.切取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取构成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予以报道。这里略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东京有一家超级商场,生意兴 隆,但偷窃太多,公司损失颇巨,不堪其 扰。董事长召集开会,部门的建议均为“增 派保安人员”或“加装闭路电视”。董事长 不置可否,又向策划顾问求教。顾问了解 了问题的症结之后。提出“雇用小偷”的奇 特策划案。这个策划的要点是:公司雇用 的小偷到超级商场偷东西,如果得手,所 偷的物品直接上交董事长;如果小偷被 抓,则规定直接送董事长办公室,董事长 立即重奖有关职工。有一天,董事长宣布: 已有一个小偷集团以商场为目标,请大家 全力对付。开始,雇用的小偷屡屡得手。3 个月后,员工们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