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隋明兰 《科教文汇》2009,(18):241-241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可替代的终生教师。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方面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启示,为中国的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提供一点儿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09,(4):15-15
在复习的备考阶段,家长尤其关注怎样为孩子请家教的问题。一般来说,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孩子成绩好,请家教则会更上一层楼;孩子成绩中等,请家教就可以争取更高的分数;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请家教可以给孩子再听一次课的机会。那么,您的孩子是否需要家教,应该请什么样的家教,如何使家教充分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可替代的终生教师。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方面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启示,为中国的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提供一点儿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成为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英语成为每个家长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家教兼职经历就家长教育孩子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红娟 《科教文汇》2012,(11):10-10,66
学生在学校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为了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老师和家长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只要让家长能感受到班主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就一定能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博客的应用就是势在必得的了。它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能使学校,家长和学生参与沟通,参与互动,无形之中会增强三者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博客的应用可以资源共享,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他们主动参与与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正确应用博客,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难度。原因即为: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常常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大大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品质。如果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味的放在教师身上,无疑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那么如何能家校共同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罗玲 《科学生活》2023,(3):32-33
<正>01说什么都不对?也许是因为家长太焦虑初中生家长经常会有这种体会,跟孩子说什么都感觉不对:说让他好好学习,孩子觉得压力大;说让孩子多放松心态,尽力而为,考上什么学校都可以,孩子又觉得你低估他。另外,有时家长越让他放松,他自己的压力越大,就好比你看恐怖片自己感到很害怕时,就会告诉身边的人“你别怕”。  相似文献   

9.
陈烨 《科学生活》2013,(7):44-45
当今社会,孩子身材矮小成了家长们的一大心病。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从就业到交友,身材的高矮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个子矮小容易影响孩子某些特长的发挥和身心成长。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身高异常敏感,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的身高问题找医生看过病。儿童身材矮小已成为父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众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共同配合。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家校共育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晓黑板" APP不仅可以发通知发作业,还可以将学生们每月的情况表现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记载下来,还可以适当地把学校的要求一一呈现出来,让老师走近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把家校共育落实体现在学校、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落实在孩子成长的点滴生活之间。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已是个老话题。如果班主任日常工作仔细,与家长沟通及时,交流有主题,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和方式方法,家长合作意识就强,也会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大部分的教育责任是由教师来承担的,尤其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教育工作。所以班主任不仅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更应该知道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当孩子在学校呕吐时,学校老师会马上电话通知家长,让其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呕吐。这时家长常常会问,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是不是食物中毒呀?是不是诺如病毒呀?是不是肚子着凉了?还是吃多了没消化好?这里我想说不必去纠结原因(正常儿童突然呕吐无外乎两种原因:感染和非感染所致)。感染所致的恶心、呕吐,可伴或不伴发热。看到这里,有家长会说,查个血常规不就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呕吐了嘛。其实,绝大部分儿童单纯性呕吐时,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教师的亲密伙伴,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幼儿园应于家长和社会一道为幼儿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开展家园共育,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推动亲子间、家庭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可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家长一般都只是通过参加家长会和打电话的方式与班主任沟通,每次开家长会也只是看一下孩子的分数和排名。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工作,就连家长会都不能来参加,更不用说督促孩子的日常学习了。他们不了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知道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不清楚孩子在学校是否有异常,不能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家园共育"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尤其在城市)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开口训斥,闭口嘲讽.孰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会产生很大的伤害.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心理都比较脆弱,他们的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弄不好就会抖落.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苏霍姆林斯基语).不管家长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其教育效果却适得其反. ……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某微信公众号在"关注疫苗安全"的主题下发布一篇文章,声称所有的疫苗都是有害的,如果家长为了孩子着想,就不能给孩子注射任何疫苗,否则孩子就会留下终身残疾。一个微信公号号召家长抵制疫苗,有点像非洲一些国家特定族群抵制儿童疫苗注射一样,带有一点民族主义,也带有一点宗教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因此,家长的教育水平与教育态度、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况且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单从我们这里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爆满就足以证明。有的家长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有时候却是事与违愿,电视上、报刊上经常报道的某某孩子父母硬逼着孩子弹琴,而孩子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父母也许是要面子,或是真想孩子好,但是却没  相似文献   

19.
中职阶段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中职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情绪比较消极;厌学情绪强烈;自信心缺失;盲目追求个性。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从家庭角度出发,中职生家庭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家校沟通,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平台。2.结合"关系"教育,增强学生的"逆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家长也要学习提升自我。4.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问题。  相似文献   

20.
拥有良好的举止习惯,是培养学生德育及学习的基础,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校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目的,叶圣陶是我国的著名教育家曾对教育本质有过定义,教育应该要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初中生处于各个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叛逆期的思想,许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重视给孩子规定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习惯的鱼龙混杂,本文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普遍存在的恶习,希望在这里通过本篇文章能够对初中的学生及家长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