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天然松香与环氧乙烷(EO)的缩合反应,合成不同EO加成数的松香酸聚氧乙烯酯(PORE),并对其在造纸施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以来,有机金属催化剂的深入研究为C_1化学的掘起提供了广阔的开发前景,其中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类化合物在碱金属羧酸盐或烷基碳酸盐/冠醚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五员环碳酸酯就是被研究的新反应之一。本文拟就这个反应及其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考察。  相似文献   

3.
朱月芳 《时代教育》2009,(7):131-13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个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一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二是证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被吸收;三是通过压强变化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比性增强;反应装置变开放式装置为封闭装置,生成的P2O5被碱液吸收,防止了环境污染。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关于苯与溴的反应演示实验,利用所给装置进行苯的溴代反应存在以下缺点:①圆底烧瓶中加入反应物后处于微沸状态,逸出大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溴蒸气,污染环境。②烧瓶中挥发出的溴蒸气和反应生成的HBr被锥形瓶内的AgNO3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由于Br2和HBr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对验证HBr的生成易产生误解,学生难以接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设计了一套演示苯的内的水被吸入烧瓶中,烧瓶内溶液分层。2装置优点a.防止溴挥发b.用CCl4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可以…  相似文献   

6.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教学实验中,为了减少环氧乙烷的消耗,节约实验成本,对250 mL的高压反应釜进行了改造,筹建了一套耐高压反应物料量少的教学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合成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以验证此装置的性能。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控制油浴温度来控制反应物料的温度。当起始反应物料十二醇为8~10 g,油浴温度为120~160℃之间时,反应都能正常进行,但最合适的油浴温度为150℃。改造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大大减少环氧乙烷的消耗,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7.
环丙烷和环氧乙烷都易与AB试剂发生反应。其反应式分别可写成: CH_2—CH_2+AB—→ACH_2CH_2CH_2B \/ CH_2其中AB可为X_2、HX等亲电试剂。 CH_2—CH_2+AB—→AOCH_2CH_2B \/ O其中AB可为H_2O、ROH、RMgX等亲核试剂。 形式上两类反应极其相似,即都是一分子三元环化合物与另一分子试剂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加成反应。但第一类反应是亲电试剂对三元环化合物的亲电加成反应;第二类反应是亲核试剂对三元环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一类反应其反应历程是: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3):47-50
针对20万吨/年聚丙烯装臵丙烯循环气压缩机PK301出现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工艺参数、管线的技措技改、提高备品配件和检维修质量等有利措施,保证压缩机长周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考点精析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①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是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②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3.吸热、放热反应①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②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装置:(图示药品为反应开始前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利用铜片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在 U 形管中被蒸馏水吸收(蒸馏水中事先放置几小片铜片),制得无色的硝酸溶液。生成的稀硝酸又与铜片缓慢反应,无色溶液逐渐变成蓝色,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经导管进入盛有氧气的烧瓶中,在烧瓶中被氧化为 NO_2,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而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1.
关于NO被氧化和NO_2溶于水的实验 现行高二教材中,在讲解氮气跟氧气的反应时,其中谈到常温下NO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棕色NO_2。NO_2易溶于水生成HNO_3和NO。为使学生能观察到这两个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2.
在高二氮气一节课文中出现了NO_2溶于水后生成HNO_3并放出NO的反应。这一反应是学生不易接受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增补了“NO的氧化和NO_2的溶解”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NO_2溶于水时,不同于SO_3等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只生成对应的酸,它在生成硝酸的同时,还要放出NO气体。这个实验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在硝酸的工业制法中,常在吸收反应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的道理。现在就把补充实验的装置、原理及操作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同时放出一氧化氮的印象,在中学演示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的实验是有意义的。我们取一支干燥的玻璃管A,(其内径约30毫米、长度约300毫米),两端配上附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其中一根导管还附有玻璃活塞,如图1所示),并将管A作气密性检查。  相似文献   

14.
MTBE(甲基叔丁基醚)与异丁烯联合生产装置中的MTBE精制塔冷凝器换热管容易结垢,影响精制塔的操作.防止凝器换热管结垢是该装置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冷凝器结垢的原因,通过理论计算及试验,设计出一种防止换热管结垢的冷凝器.  相似文献   

15.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将生成的一氧化氮收集则可做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相互转变的实验。考虑到一氧化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不能采用常规的气体发生装置,从微型、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制取装置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中的铜和稀硝酸反应,按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因烧瓶内空间大,空气多,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在烧瓶内看到的是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学生难以相信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而易误解为是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易与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现象产物混淆。经改变反应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1实验装置将原实验装置中的圆底烧瓶改为小试管(以下简称试管)。2实验操作把试管配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里…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时,笔者将传统感观与数字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温度传感装置,观察并记录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值,从而更直观地呈现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一、实验原理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8.
N-烯丙基苯甲酰胺能够与间氯过氧苯甲酸发生反应,以较好的产率生成二氢噁唑,这一产物可能是从最初形成的N-环氧乙烷基甲基苯甲酰胺通过分子内的开环加成反应而产生.  相似文献   

19.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一、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导致发生装置内气压减少.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压进发生装置.根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像NH3或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产生喷泉。而一些难溶于水的酸性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产生喷泉。彩色喷泉不仅仅由烧瓶中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溶液反应生成的,还可以由烧瓶中生成气体后的溶液产生。在中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