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成院士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座太阳塔(塔式太阳望远镜的简称)的研制。该太阳塔定天镜口径60厘米,配备有特色的三波段CCD二维太阳光谱成像系统,开辟了国内CCD二维光谱研究的新领域。太阳塔的太阳光谱仪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性能最好的。该成果曾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利用太阳塔取得了一大批宝贵的观测资料,其中1991年10月24日白光耀斑光谱观测的时间分辨率(5个波段同时,5秒)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高的,首次观测到耀斑红外连续辐射增强,还有一批耀斑脉冲相和日珥的多波段两维光谱资料,在国际上也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我国科学家在太阳高分辨力观测领域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当时世界上通道数最多的太阳大气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2020年初,该所又成功研制了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这也是美国4米太阳望远镜DKIST正式运行之前国际上已建成的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如果太  相似文献   

3.
1993年7月5日-11日,在日本相模原市的国民生活会议中心举行了中日第二次太阳物理讨论会。与会的中日太阳物理学家有53位(美国大熊湖天文台王海民博士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美国著名的射电天文学家孔杜教授也列席了会议)。纵观该次讨论会和几年来中日太阳物理界合作的累累硕果,深感我国科技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技合作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科学院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中科院的国际科技合作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从建院初期单一的学习、引进、考察的状况发展到今天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目标的格局,经历了学习—停滞—突破—发展的曲折过程。这一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既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变迁对科技工作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程。一、从单向学习为主到多方位合作的起步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的国际合作主要特点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苏联学习;国际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建国50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为我国科技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也为甘肃各行各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谨代表甘肃省人民政府,向中国科学院领导、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及全院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问候。1与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富有成效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自1954年建立以来,为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45年来,兰州分院各研究所已发展成为西北最大的区域性科学中心,在重离子物理、催…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15日是中秋节,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日子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入轨。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装备了很多高科技装置,如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一台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耗8年心血研制而成的太空尖端"相机"。作为该团队的一员,李春来与有荣焉。  相似文献   

7.
太阳日冕爆发活动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国际前沿课题,对理解太阳和恒星活动的起因及相关的磁流体力学过程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改进现有的和发展新的预报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的能力有应用价值利用近15年来最优秀的、涵盖从光球到日冕的多台地、空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资料,该项目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嚏要进展.该项目具体研究的内容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7(3):232-234
在国家经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经济科技合作协调小组召开的“强化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推动经济科技横向合作首次座谈会”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和中国石化总公司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经过充分协商,在1986年12月成立了“兰州精细化工技术开发联合体”,并列入两委一院的百项合作计划中。1987年7月为进一步进行高层次的合作,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部分科技力量进入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成立了“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州化物所石油化工联合研究发展部”,为研究所与大型骨干企业的长期紧密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历来重视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将其作为全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中国科学院已同 6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大学、公司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签署了院级科技合作协议 70余个 ,1 999年请进和派出科技人员已超过 1万人次。全院有2 5 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 ,有 1 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受聘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已成为我国对外科技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合作形式已从单一的专业考察、访问和讲学 ,发展到合作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考察、共同开发产品、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超导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在中国科协国际会议中心协作下主办的第五届国际超导大会,于1997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重要研究所、大学和公司的800多位科学家和我国的200多位科学家。高温超导电性发现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缪勒(K.A.Muller)教授和贝德诺兹(J.G.Bednorz)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做了题为“高温超导电性的最新进展”和“神奇的两维钙钛矿结构”的报告,近年来在超导研究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的国际合作论文产出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以2006年数据为重点,分别对中国国际合作的合作伙伴、合作领域和合作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史上,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实现了机器代替手;晶体管和集成 电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实现了机器代替脑。纳米技术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 革命,它将使人类进入智能化的类生物体系的生产时代,这意味着纳米科技的最高宗旨是制 造出类似于动物具有感官,智能,反馈,自修复等高级功能机器的一门技术。本文从未来科 技发展对人类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出发,阐述了发展纳米科技是迎接这些挑战的必经之路。发 展纳米技术是势在必行,机不可失。从科学角度本文也论述了什么是纳米科技,为什么发展 纳米科技目前如此之火热。  相似文献   

14.
云南珍稀名优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云南省蔬菜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表明,有珍稀名优蔬菜34种(包括变种、变型或品种),隶属12种21属,其中木本蔬菜2科3属3种,草本蔬菜11科19属31种。本文论述了以上蔬菜资源的特点、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今后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宣 《资源科学》1997,19(4):59-62
卧龙是四川省珍惜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4种,隶属18科,20属,其中一级保护2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11中。本文论述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以及这些植物的一些利用价值及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振西 《资源科学》1995,17(2):56-59
栎树为栎属植物的统称,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泛,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数目字原本文论述了栎树的植物特性、生态学特性、生态效益、开发利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文化。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协议生效3周年,也是6年过度期的中点。在迎来WTO第3次“年审”的时候,作为中外经贸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不断出现各种纠纷的领域,知识产权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凝练话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总被引:113,自引:5,他引:113  
罗明  张惠远 《资源科学》2002,24(2):60-63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式下 ,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展开 ,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 ,该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并对当前我国土地整理活动的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