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先来看三组镜头:镜头一:某小学五年级教室传出的歌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镜头二:某学校大门外家长的议论—一家长甲:哎,模拟考试的分数出来了,你孩子考得怎么样?家长乙:别提了,孩子成绩不太理想,刚好90分,你孩子呢?家长甲:我孩子考了99分,可还是排在第三名!镜头三:某校教师办公室的谈话——教师甲:现在课程改革后,考试如何进行?教师乙:我认为课改后,仍需要考试。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校读书,每经一定阶段,都要进行测验或考试,以检查学习成效。人们通常都把考试得80分以上的,认为是成绩优良;把得60以下的,认为是成绩低劣。一般来说,这种看法并无错误。然而也不能一般而论,有时成绩不低,可能名列队尾,有时成绩不高,却可能是全班的佼佼者。从下面几种情况不难看出,有时事实可能会被假象所掩盖。 甲学生的语文考试得70分,并知道同桌的同学只得68分,甲学生能否以此而高兴呢?不能。因为甲学生的成绩可能是全班倒数第二名。 某家长在期末接到孩子的成绩报告书,看到孩子的数学成绩只有70分,而中段考的数学成绩却是90分,这位家长能否以此指责孩子学习松劲、成绩退步呢?也不能。因为中段考得90分,  相似文献   

3.
前提:树立正确的分数观 每次考试的试卷下发后,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同学会因为考得好而沾沾自喜,还有些同学则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心态。考得好,固然好,但只是阶段性的,须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对于考差的同学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明白落后只是暂时的,一次的失利并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辩证地讲,错得多,才能改正得多,进步得多,考好的同学也许只能获得10分的进步,而考差的同学却可能有50分进步的机会,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理性地对待考试分数,树立正确的错题观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错题而不是自己的分数,从而为整理试卷开好头、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我越来越害怕。妈妈特别看重分数,一定要我考95分以上。因为过年的时候家里很多客人都会问我考得怎么样,还拿我和表弟妹们比较。考得好,妈妈特别高兴;不好的话,她会很么办法能让我不再害怕期末考试吗?严厉的批评我。哗啦哗啦,我真受不了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再害怕期末考试吗? 秋千你先别急,哗啦哗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烦恼呢。其实你害怕的并不是期末考试,而是来自妈妈的压力。其实你妈妈也只是望子成龙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也要理解你的妈妈。考得好,可以得到很多夸奖;考得不好,真是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连年都过…  相似文献   

5.
高考数学要想拿到一个好的分数不是件容易的事,从90分及格提到130分高分,很多同学感觉不可思议.要知道,高考不光是考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心理素质,考查考试技巧.本文从高三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三个角度阐述了提分应注意的方面,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锦 《小学生》2013,(12):20-20
素质教育虽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应试教育也依然存在,学生的高分仍然在升学中不可取代,为此家长要求学生考高分,学校要求教师抓高分,教师教导学生考高分。部分教师在受外界"分数评价"的影响下,在教学中对学生一股脑儿地"费尽心机"、苦口婆心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通过对学生的再三分析、再三强调、再三讲解、再三练习巩固,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知识",考试也许会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8.
您怎样看待分数回忆一下您平时的作法,您是怎样看待分数的? 分数高就是成绩好。不怎么看重分数,主要看孩子的努力程度。我那个孩子就是笨,老考那么点分。管他考多少分呢!必须考100分,否则以后怎么上大学。分数高当然好,但总不会人人都考高分吧!低点  相似文献   

9.
不安的一天     
张森凤 《初中生》2009,(12):56-57
期末考试结束了,我在等待考试成绩揭晓的不安与痛苦中度过。有句话说得好: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上了多年的学,考得好的时候还真不多。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例一:小学发生的怪现象有一天我上完课,在大学校园里忽然被一名远远追过来的教授叫住了,说要请教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学习的深入交流,从中了解了一个特别的情况,发现了一个怪现象。某学校小学四年级英语由一名优秀的教师执教,期末考试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考了100分,只有一名学生考了95分。老师高度重视,约谈家长说:“我教的学生个个英语考试都是100分,只有你家孩子考得这么差,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学生学习好,考高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对上,校领导高兴;对外,学生家长也高兴。从教以来,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课件,认真批改他们的作业,力争让学生能考个理想的分数。只是在心里,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看了《教育的幸福在这里》,深有感触,也再次想起了心中的那个疑问,我想这个疑问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那就是:考高分,是否是学生的幸福?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名次、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13.
案例1:小王同学英语基础较差,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英语只考了53分,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 他突然觉得英语对他来说非同小可,于是下决心要学好英语,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进步不快,就放弃了。案例2:有一位高三女生,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一提到考试就害怕,怕考不好,怕分数低, 怕名次低。但内心却很想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满脑子幻想各科考高分,复习时经常发呆。当然,考生到了这个阶段,都会期望自己考高分, 这是正常的。但不能不现实地幻想,情绪化地定出过高的目标。因为不现实的目标引起的不再是持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天地》2022,(12):46-47
<正>上高中以后,我开始害怕考试,害怕考得不好,也害怕考得好。考得不好时,我会害怕如果将来自己考不上好大学,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考的好时,我会幻想自己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全家人都为我骄傲,我在大学里作为一个优秀学生,快乐地生活,可是万一下一次考得不好呢……每次从幻想回到现实,我会更加害怕,如果高考考砸了,我该怎么办?所以我特别害怕考试,考得不好,我是不是就完了?!  相似文献   

15.
不安的一天     
期末考试结束了,我在等待考试成绩揭晓的不安与痛苦中度过。有句话说得好: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上了多年的学,考得好的时候还真不多。  相似文献   

16.
当你拿到孩子的考试卷时,你会怎么做呢?只看分数并对分数马上加以评价吗? "被扣了20分啊!" "你的学习退步了,上次还是90分呢,这次怎么才88分."  相似文献   

17.
<正>对中国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世人多有诟病,其中诟病最多的还是它的"应试取向":考试第一——教师教考,学生学考;凡考的必教,凡不考的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分数第一——对学生而言,谁考得好谁就是"王",就是"成者";对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得好谁就是"王",谁就是"成者"。升学第一——学生、家长、教师都不约而同一起把目光投向所谓"重点""名牌",小学的奋斗目标是考上名牌初中,初中的奋斗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高中的奋斗目标则是考上重点或名牌大学。这样的教育,无人不苦,无人不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都是采用现成试题或者由教师编制试题,学生答题,教师评分,最后由教师讲评。这种传统的检测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表现。但是,它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在检测评价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些思想品德好、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在考试和检测中并不一定能得高分;而那些创新能力弱、擅长死记硬背的学生,却往往能得高分。  相似文献   

19.
“你怎么考了这么点分数,平时怎么学的?”每当考试过后,教师训斥学生考分低的场景司空见惯。从考试入手诊断学生学习偏差和不足,引导学生查漏补缺,看似正常的逻辑,却违背学生成长规律。考试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分数仅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数据,教师怎能把追逐高分作为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考试和分数,是啊,以往教师常常通过它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优差生。家长只看自己孩子的分数.用分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无疑分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