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女性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科学史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在科学编史学层面上具有如下一般共性:均以建构主义科学观作为编史基础和前提;均采取批判编史学的立场,对关于科学“内部史”与“外部史”的区分、辉格式的编史原则及“进步主义”科学史观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
哈金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 ,因他的实验实在论思想而闻名于世 ,对每一位科学实在论的推崇者都是不得不关注的。文章就该思想的“内核”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 ,并对由此思想而“辐射”的一些推论作了诠释 ,对整体把握哈金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
波普尔的哲学研究范围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知识的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集中于科学哲学方面,波普尔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在整个西方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发展中可以作为重要的一环,是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中必然会涉及到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为了划分科学与非科学而提出的证伪主义。证伪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在科学、哲学乃至社会各界广受关注并被一再引用。重新审视其产生实质、演变过程、内在逻辑机理并予以科学评价,是我们正确对待理论,正确运用理论的前提和保障。他可以说是在哲学的海洋里逆风航行、独树一帜的一位。他的哲学思想推翻了之前哲学家的模式,进行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阐述。要研究透他的哲学思想并不容易,本文试图就他的证伪主义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阐述,包括证伪主义产生的背景,证伪主义产生过程中涉及的几个方面如对归纳问题的反对、一个理论进步的判断以及逼真性问题。最后是对证伪主义的一个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肯定了“李约瑟难题”的合理性,对近20年来质疑难题的“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和“修改说”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些说法涉及到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其实质是科学西方主义和近代科学特殊论;主张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理解难题。  相似文献   

5.
谈钱学森的“大科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学森的“大科学”思想,是他长期以来对我国科学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两者之忠诚融为一体的结果,体现了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思路。文章首先对本世纪中叶“大科学”概念的产生,以及产生“大科学”的诸因素作了分析,然后着重阐述了钱学森对“大科学”思想的开拓,以及他为此而构想的大科学体系,从而揭示了钱学森大科学思想的主要贡献和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作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巨匠,其卓绝的学术功绩和思想光辉在学术界掀起探究热潮。在钱学森百岁诞辰之际,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历数他给我们留下的思想财富,试图展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共词分析的结果表明, 他在“系统科学与工程”、“思维科学”、“大农业经济”、“科学学”、“技术科学”、“城市科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尤为后人关注,其中,“系统科学思想”作为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尽管弗雷格反对把名称的涵义和句子的思想与表象混为一谈,但是在表象、客观事物与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认为最可靠的还是表象。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尔式的“在场形而上学”原则。罗素把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能否被我们感知作为判定这个名称是专名还是摹状词的标准,甚至把它看做是决定一个名称的意义的标准,充分表明他以摹状词理论为核心的意义学说的经验主义本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说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实际上是把“我的思想的界限”看做世界的界限,这表明他的哲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我论”。逻辑经验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命题意义的标准,归根到底还是把感觉经验作为意义的标准,这充分表明逻辑经验主义及其“可证实性”意义标准的表象主义、唯我论和“在场形而上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吴学周“计划科学”思想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邦红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49-1156
 揭示1942年吴学周拟定的《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该计划所反映的思想、思想的来源、背景和实质等。认为:吴学周是坚持“计划科学”的,他的计划限于应用科学并充分考虑计划中的“自由”,计划应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建立合理的科研机构体系,其次是各方的“合作”。《刍议》的理论来源有贝尔纳的“计划科学”理论,也有波兰尼的“科学自主性”理论,更有国内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作为基础。其实质是完善建制化的尝试,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运用计划理论对科学发展进行“计划”。计划中的机构体系是我国建国初期所采用的体系。其中对《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广泛运用,在我国科学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邹旭怡 《科教文汇》2008,(23):192-192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治国”道路时,非常重视团体和党的作用,“以党治国”思想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以党治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从革命初始的“团体救国说”到向欧美学习政党思想再到向苏俄学习以党治国的经验,同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党治国”恩想体系。孙中山认为“以党治国”的党是具有革命党性质的党,“以党治国”是以党的主义治国。  相似文献   

10.
“返乡”思潮是发轫于19世纪欧洲虚无主义批判的一种哲学主张,试图在古典时代寻求克服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在肇始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返乡”思潮中,洛维特将虚无主义界定为历史哲学对意义的过度追问所导致的历史本体的消解,从历史观角度反思虚无主义,具有致思进路上的独特性.《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中,洛维特创造性地以倒叙方式将西方历史观嬗变整理为古典自然史观→神学救赎史观→进步史观的谱系,将历史哲学的弊病追溯至《圣经》造成的自然史观和救赎史观的分野,将18世纪启蒙哲学所营造的“进步”观念还原为基督教的神学概念“天意”,为我们今天反思进步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洛维特主张否弃历史哲学、重返古典自然,他的返乡之路暗示了一种将以自然疗救历史的哲学取向,对于辩明历史和自然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思想冲突也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莱士与达尔文在性别二态性、杂交与杂种不育及人类的起源问题上存有分歧:达尔文采取多元论,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引入性选择与相关律的解释,华莱士则坚持适应主义的自然选择一元论,但在人类进化问题上引入了唯灵论的超自然解释。分歧反映出达尔文主义在“非达尔文革命”中的困境:遗传学的不足与进步主义的盛行使神学进化论与科学进化论妥协的可能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微观实验室研究把科学作为实践和文化,导引出“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的形成。“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主义认识论,将超越早期SSK的“科学的社会建构”主张的极端性和偏颇性,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伍星 《科教文汇》2009,(18):280-28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他的世界历史观点为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诠释的“全球化”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以及人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经济一体化”引起了各种社会现象,“全球化”的过程仍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首先是“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向和谐、统一的“全球化”模式转变,才能使国家、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都走上协调之路,形成建设地球村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哲学曾是20世纪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源之一,也曾是推动20世纪人类思想文化进步的强大动力之一。胡塞尔、罗素、卡尔纳普、波普尔、奎因、库恩这些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无不是从求解科学的哲学难题展开其哲学思想的探索和创造。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却日益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扰之中,以至于费耶阿本德干脆宣布科学哲学是“有一个伟大过去的学科”。[1]此后,随着后现代极端泛文化主义思潮指向科学的强势攻击,随着对科学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勃兴,科学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一度几近四面楚歌的处境。学术思想领域的这一状况甚至…  相似文献   

15.
自有科学以来,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就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许多创新性科学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温床。实际上,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工程技术都是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学科交叉的系统。学科交叉已经形成了大量“成熟”的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态学等,并且还将陆续形成重要的交叉学科。这些交叉学科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尤其在现代“大科学”发展趋势下,几乎已找不到没有学科交叉的“纯”科学问题。然而,在另一方面,传统学科的“保护”或“壁垒”主义又在有意或无意地强调“纯”学科,排斥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介入,从而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柯瓦雷开创的西方科学思想史流派在科学史发展中具有上承“内史”、下接“外史”的关键作用。柯瓦雷以现象学、历史语境方法和科学、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整体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对西方科学思想史进行了成功的哲学建构,形成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柯瓦雷范式。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的多元文化起源与欧洲中心论的反思,确实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新问题,但当这种反思与后现代“学界左派”相结合时,就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激烈攻击与解构。后殖民主义攻击科学为殖民主义的先锋队,指控科学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欧洲中心主义与男性至上主义的社会建构,斥责科学方法是剥削殖民地国家的手段。这些批判已经在某些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后现代主义与强纲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理性与真理的解构,为后殖民主义的激进思想与行动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工程技术哲学的代表德韶尔是活动在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的最著名的、也是最具争议的理论"第四王国论"或称为"第四批判"是在康德哲学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这一理论沿着康德主义的路线解决了物自体与现象界、科学与道德、自由与必然的分裂问题,完成了对康德哲学的超越,成功地为技术建立了哲学基础.德韶尔的技术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充满智慧和富有哲理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接近,甚至是超越.但是他的柏拉图唯心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又使他最终与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背道而驰,只能形成同一前进方向的一个分叉,成为我们理解和发展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具有借鉴和补充意义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吴瑞,1925年出生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下庄村。读了两年私熟后九岁的吴瑞离开父母寄居在伯父处读小学,1940年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六年的中学生活使他接受了良好的课程教育,还在地下进步组织的影响下长期受到“抗日救国”思想的熏陶,学习过毛主席著作:“新民主义等革命理论”等和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等,特别在高中学习阶段差不多每天都要挤出一些时间阅读进步书报和杂志。在他的内心里逐渐巩固了革命人生观,立志不但要学好各门基础课还要学有专长,在不久的将来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正是在这种崇高思想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后现代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后现代科学的三种形态其一是有机论的后现代科学,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观的进步;其二是科学知识的权力学说,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相对主义,二是科学知识的意识形态化。这种学说的直接根源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的“叙事说”的转向与福柯的知识权力学说,体现在“强纲领”SSK,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科学观中。在当前的“科学大战”中,科学卫士批判的主要是这种思潮;最后是科学文本的解构主义,其目的是破坏对科学文本解读与理解的任何确定性的规则,破坏了科学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