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剂和防毒     
在战争中,利用化学物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物資、技术裝备的兵器和器材,叫做“化学武器”。化学武器的战斗作用,是依靠化学作用来完成的。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物質,具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和化学效应。毒剂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它与普通兵器不同。炮彈、炸彈在爆炸的瞬間,是用碎片来杀伤敌方人員或毁坏技术裝备。而毒剂是以所特有的化学效应,来破坏人体的生理组织。它的杀伤作用,有的能在極短时间内(一、兩分鐘)使人伤亡,也有的能使人在中毒几十天之后伤亡。毒剂的蒸气、烟、霧还能进入到設有防护設备的掩蔽工事內,發生杀伤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许多发明都得益于大自然的启示,如今的仿生学就是借助于研究大自然生物系统的特异功能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的科学。美国军事专家研制出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二元化学武器,就是受气步甲虫的启发而获得成功的普通的化学毒剂装在炮弹内不仅腐蚀弹体,而且自身也会变质,因此平时贮存这种毒剂弹对自己的军队也是极不安全的。为了攻破这一难题,各国科学家争先恐后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均一筹莫展。美国军事科学家一次在南美洲森林里偶然发现有一种气步甲虫,约1厘米大小,当它遇到敌害进行自卫时,立即喷射出一股股液体“炮弹”,喷出时不仅有恶…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大战早已成为历史,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也开始和平共处,然而,当初为争夺战争胜负所制造的化学毒剂却依然在连续不断地滥杀无辜,甚至伤害着制造者自身。已经被“销毁”的化学毒剂,成为悬在人类和平生活之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  相似文献   

4.
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或简称毒剂。装有毒剂的化学弹药,用步枪、各种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气施放至空间或地面,从而发挥杀伤力。因此,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合称为化学武器。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化学     
化学武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登上战争舞台以来,一直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召开过多次国际性的禁止化学武器的会议。但是,一些国家研究、发展这种武器的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甚至有的国家还在局部战争中频繁地使用化学武器。少数军事大国拥有庞大的化学武器库,拥有化学武器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化学武器也将向更高水平发展。世界依然面临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迄今最大噬菌体被发现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目前未有定论。主流观点认为,病毒不是生命。是否拥有核糖体和蛋白翻译功能是区分细菌和病毒、生命与非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新发现的一些巨型噬菌体却令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噬菌体是一类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研究人员检索了一个噬菌体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活体传感器     
阎庚 《世界发明》1998,(12):14-14
有这么一些细菌,当它们遇到污染物中的化学物质或是化学武器时,就会发出光亮,因而可以把它们制成理想的生物传感器。座落在英国威尔特郡的英国生化防卫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经找到一个运用活体细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04,(4):22-23
就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还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fl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  相似文献   

9.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这个名称对许多人说来是相当陌生的,但是没有一个搞农业生产的人,包括所有的农民在内,会不知道“防治病虫害”。其实,农作物同人畜一样,受到其他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昆虫)的侵害,也会害病。既然有治人病的医生治牲畜病的兽医,那么自然也应该有治植物病的“植物医生”。植物医生不但要保护农作物不受微生物和昆虫的侵害,还要保护农作物不受鸟兽和杂草的侵害,所以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就叫做植物保护专业。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10,(14):10-10
中美科研人员日前发现了一种能“吸食”石油的细菌,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清除墨西哥湾泄漏的大量原油。这种细菌名叫“NY3”,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绿脓杆菌的一种。研究人员是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种细菌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说人吃一次亏,能变一回乖。这对于拥有记忆力的人类来说并非难事。但现在科学家发现植物也有这样的能力。当植物受到外界的侵害时,比如说病菌感染或者紫外线照射,植物不仅能够激发自己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将自己的防卫策略传递给后代。偶然窥破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文化》2005,(10):7-7
最近,德国柏林高级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凯文·福斯特通过研究发现,刷牙不仅能清洁牙齿,还能严重破坏口腔中剩余细菌的群居生活,有可能使细菌侵蚀牙齿的能力降低。和其他许多微生物一样,口腔中的细菌生活在被称为生物膜的保护性化学基质中。这种生物膜限制了细菌的移动,因此细菌往往在各自的家族群落里生长。这使它们得以与周围的“亲属”发展合作关系,迅速繁殖。而刷牙打乱了口腔内细菌的这种温馨的群居关系。研究人员或许还能从这项研究中受到启示发现处理其他生物膜的新方法,比如解决那些黏附于导尿管、隐形眼镜以及船只和潜艇表面而造成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0,(3):10-11
消毒剂助长“超级病菌” 人们都知道,消毒剂使用时间长了,细菌就会产生一定抵抗力。而爱尔兰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消毒剂还会“训练”细菌,使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形成“超级病菌”。研究人员向绿脓杆菌的培养液中添加消毒剂,并且不断增加消毒剂的用量。当把对消毒剂产生抵抗力的绿脓杆菌置于临床常用抗生素“环丙沙星”环境中时,绿脓杆菌竟然有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汗液为何能杀菌?人体汗液具有杀菌功效,但其杀菌原理却不得而知。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人体皮肤不仅是阻挡异物的天然屏障,还拥有一套抵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化学防御系统。在这套系统中,人体汗腺可产生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细菌“制造”黄金细菌不仅能在实验室里“制造”黄金,而且也能在野外土壤中制造。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认为,在河床和土壤里发现的沙金或天然金块是细菌“制造”黄金的证据。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为RALSTONIAMETALLIDURAN的细菌“吞噬”土壤中具有毒性的黄金复合物,然后吐出纯金。此前人们曾在金块中发现类似细菌残迹的结构,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一些细菌能从溶液中“提取”黄金和其他金属。欧盟禁止22种物质用于染发剂欧盟委员会决定从今年12月1日起,将禁止在染发剂中使用22种物质。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某些染发剂有可能导致膀胱癌,因此需…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电子鼻(eNose)”,它可以“闻出”病人携带的病菌,甚至能给出合适的处方。“电子鼻”就像×光仪一样,它可以绘制出病人的“呼吸图”,医生可以从中看出病人是否受到细菌的侵害。“电子鼻”还能提供对抗这种细菌的最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三类抗排斥药各有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术后 抗排斥药必不可少 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完好的自然防御体系,医学上称为免疫系统,它是我们身体的卫士,可抵抗一些不属于自身的外来物,这些外来的“侵入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移植脏器。免疫系统并不能识别这些外来物是否对机体有利,所以无论是流感病毒或是移植的脏器都会被淋巴细胞攻击和破坏,前者保护机体避免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9.
石炳毅 《金秋科苑》2008,(17):76-76
移植术后 抗排斥药必不可少 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完好的自然防御体系,医学上称为免疫系统,它是我们身体的卫士,可抵抗一些不属于自身的外来物,这些外来的“侵入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移植脏器。免疫系统并不能识别这些外来物是否对机体有利,所以无论是流感病毒或是移植的脏器都会被淋巴细胞攻击和破坏,前者保护机体避免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星系就好象由许多彼此独立的领地组成的大帝国。每颗恒星都主宰着自己的小领地,与外界互不关联。虽然宇宙历史发展的大方向由整个银河系决定,但太阳系发生的日常琐事只跟太阳有关,但是,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太阳的主权并不是如此稳固的。天文观测发现,太阳系内98%的气体并非来自太阳系自身,而是偷偷越过太阳王国“马其诺防线”的外来物质。平均第100个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就有一个是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入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