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的二十四部正史中有艺文志者仅六部,清前期兴起了正史艺文志补撰之风,迄今为止的三百余年间共产生补正史艺文志六十余种,其中现存四十余种。这些补志丰富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内容,它们和原有的正史艺文志成为整理传统文化遗产、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书目工具之一;正史艺文志补撰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当前的书目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对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就成为中国文化史、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史志目录即是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为此,在分析《汉书·艺文志》与《七略》所蕴含目录学思想的基础上,指出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学的先河,在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史志书目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志书目包括: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及其补作;历代国史艺文志、经籍志;政书、类书中的书目,以及地方志中的书目.史志书目对目录学发展有发凡起例作用,学术价值极高,保存书目资料最为系统、完整.应当加强对史志书目的整理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4.
史志目录是流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书目形式,它和官修书目、私人藏书目录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书目的三大类型。史志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同封建社会正史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所谓正史是利用本纪、世家、表志、书和列传等编纂形式,以历代君主的传记为纲领,详细反映各朝代历史事件并被封建统治阶级认可的正统史书。史志目录就是正史中编纂的“志”的一种,它专门记载图书典籍,通常以“艺文志”、“经籍志”相称。各朝代正统史书里的“艺文志”或“经籍志”都力图全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图书流传情形和学术源流。所以,正确地分析我国史志目  相似文献   

5.
补史艺文志是我国古代史志目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清代以来出现的补史艺文志著作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分析补史艺文志在目录分类体系和具体类目设置两方面的基本情况,说明补史艺文志著作在分类上既吸收了前代已有的分类学成果,同时又根据不同时代图书具体情况而有所创新的特点,从而揭示出补史艺文志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辛平 《图书与情报》2004,(4):27-29,44
正史艺文志补撰是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目前的书目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应该注意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工作,使之在总结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书目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理目录又称地名目录,收录论述世界或一国的各行政区和各自然区的图书,所以又称地域目录。我国古代的地理目录,主耍有正史艺文志地理目录和地方志艺文志两种,前者是分类目录的一个大类,后者是独立的地理目录。这两种目录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代代相因,形成我国历史上为期两千年的地理目录系统,为世界地理目录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现以正史艺文志地理目录为例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清乾隆起,相继有学者对《后汉书》开展了补史志工作,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和姚振宗《后汉艺文志》代表了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前人多关注姚振宗之书,往往忽略曾朴之书。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一书采用辑录体提要的形式,吸收了清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功能,集中体现了曾朴的史学和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王承略、刘心明主编的《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考补萃编》收书全面,勘校精良,利用方便,集史志目录之大成。《萃编》汇集史志目录及相关的考补之作于一编,有利于对我国古代著述与藏书情况的全面考察,具有中国古代图书总目意义。此外,通过《萃编》,可以从目录分类、书目著录、细目统计、书目序跋等方面对传统学术,特别是目录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史志目录创始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以后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对《汉志》、《隋志》等有所论列,但对史志目录却很少进行宏观研究和理论总结,以致于对其中许多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还留有空白。笔者不揣固陋,拟就这些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从而把史志目录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补史艺文志是我国古代史志目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补史艺文志在分类方面既吸收了前代已有的分类学成果,同时也有所创新。本文拟从补史艺文志的分类体系和具体的类目设置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研究,进而总结补史艺文志在分类方面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那世平(阜新矿业学院图书馆)《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我国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班固根据《七略》而撰写的史志目录,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班固撰写的《汉志》,为了与《汉书》的其它九志相平衡,采用了把《七略...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目录学?根据《辞海》的定义;“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我国丰富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这就是目录学。目录学是以图书、目录和读者需要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目录工作这个手段来解决浩繁图书文献与特定读者需要之间矛盾的一门学问。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梁启超把目录学当作学者之顾问,鲁迅先生称目录学是“治学  相似文献   

17.
于兆军 《兰台世界》2011,(12):10-11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目录学的鼎盛时期。本文着重探讨了缪荃孙于晚清目录学的贡献 ,包括目录学史和目录学理论、收书标准、类目设置、类目注释、目录著录、书影及艺文志的编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正史中两部最早的史志目录,它们的内容都颇为详赡,并且在图书分类方面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历来被称为史志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史志目录自班固始创《汉书·艺文志》以记一代藏书之盛以后,经历了《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明史·艺文志》才始变记一代藏书之盛为记一代著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