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他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名山大川对于艺术创造的作用与体会,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赵勇 《文教资料》2006,(28):49-50
清代画家石涛在明末清初的乱世当中,总结出并力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即师法自然和“无法而法”等革新理论,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鼍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无数瓷板画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高等院校山水画教学应以建立中国画审美观念入手,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中国山水画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山水画临摹教学与山水画写生教学。临摹教学应从指导学生解读作品开始,在临摹教学中逐步了解传统,较好的掌握笔墨。写生教学中应感悟山川“心师造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目标去传达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写生一词,源自五代滕昌祐"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一句。宋代赵昌将鹰鸢养于笼中日日观察、元代易元吉追着猿猴漫山跑、黄公望尽日观山、董其昌月下看山、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皆为"摹写"与"心记"的写生代表人物。故此,凡临摹山川、河流、苍松翠竹、花果、草木、鳞毛、禽兽皆称写生。  相似文献   

7.
山水情怀     
大千世界,山山水水何等壮丽,何等可爱。人们爱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如醉如痴。于是,便引无数书画大家寄情山水,身临其境,或诗或画,陶冶情怀,抒发胸臆。因此,山水画便成为人们追求、向往、践行、欣赏、收藏的艺术珍品。为了达到至高境界,不计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惜瓦砚磨穿纸千万,以进行不断地探求、磨砺、拓展,并在继  相似文献   

8.
艾萍 《文教资料》2010,(14):111-112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综合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中国画教学面对新要求也需改革,将中国画论教学与山水画实践教学相结合,从建立中国画审美观念入手,提升认识。在山水画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山水画临摹与写生教学,临摹教学从解读作品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审美观念与技法两个方面的传统,较好地掌握独特的笔墨形式;写生教学重在“心师造化”的感悟,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目的去传达生活。  相似文献   

9.
孟庆远,1930年出生,号晚愚。幼承家学:十余岁临写《芥子园画谱》,大量临摹了“四王”、石涛、石溪、沈周、龚贤和近代画家的大量作品。曾先后得到书画名家穆仲芹、梁崎等指教。善采众家之长,几十年来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他立足于传统山水技法,但不保守,不为古人之法所囿,一方面“我定我法不苟同”,一方面“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是最富创新精神的画家,不仅创造出独诣之妙的山水笔墨图式,更在于把宋人臻于“高古、神秘”和元人取向“清逸、士气”的山水风貌,引向了“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美学境界。尤其是他旅居宣城十余年间,游尽江南名山大川,在自然里“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搜尽奇峰打草稿”,从而构筑其千姿百态、境界无限的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11.
石涛作为清初山水画名家,画风独具。他摆脱清初山水画家注重前人经典、因循守旧的思想,"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创作主体在画中的自我表现,"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在山水画中书写人生的悲欢历程。他的山水画,有对旧山河的留恋;有对"家非家","国非国",过去一切成烟云的清醒认识和冷静表达;还有对超脱尘世、追求生命真谛和宇宙奥秘的不懈努力。读石涛的作品,让人心灵慰籍,胸怀旷达,超然物外。  相似文献   

12.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西方经历了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自然”到近代的“再现现实”的过程,中国则有从隋末姚最的“师造化”说到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的演变,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把艺术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就启示我们,在我们讲授美术鉴赏课以及进行美术实践中,应该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进入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生活背景和时代意义,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王雪涛先生从未发表的作品中,看出其功力深厚,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并体现出画家出古入新,神于物游的创造力。但非一日之功,先生在早期学习传统上刻苦磨励,下了不少苦功,并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大量写生中,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博采众长,熔百家于一炉,体察生活,融汇自己感受,形成自家风貌,滴水穿石,日臻化境。潜心静读先生作品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硕果必须经过艰辛劳作,长期耕耘,用心血和汗水浇灌,才能瓜熟蒂落,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14.
斯泓 《教师》2009,(18)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清代,以"四王"为首的复古、仿古派成为画坛领袖,在创作领域保持着一种沿承性,但缺乏突破与创新的精神.<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正是从这一沉闷的历史背景中如一匹黑马脱颖而出,用富有战斗力的语言与精神成为了留传于世的名作.本文从石涛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游历写生经验,他的特殊身世、经历与个性,他不泥古的绘画思想、富有革新精神的创作方法等方面对这一惊世之作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西方经历了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自然"到近代的"再现现实"的过程,中国则有从隋末姚最的"师造化"说到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的演变,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把艺术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就启示我们,在我们讲授美术鉴赏课以及进行美术实践中,应该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进入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生活背景和时代意义,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红霞 《现代语文》2011,(4):125-126
关于议论文写作,"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议论文作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在中考作文中频频出现。近年来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但由于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特点认识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术学院读本科的时候,虽然学的不是国画专业,但对写意情有独钟,尤其崇拜八大与石涛。在近现代国画大师画册中常见到"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画之法"、"无法之法"等名句,后来得知,这些被引用的惊世骇俗的名句皆出自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于那时就开始关注这部奇书。该书自问世以来几经刊刻,有多个版本。有道光年问所刻《昭代丛书》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宣统元年(1909年)《四铜鼓斋论  相似文献   

18.
作者运用中国诗歌创作中的"起承转合"的基本理论,结合多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高考优秀作文的分析、归纳,得出了高考考生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开头怎样"起"开全篇提出中心论点;主题部分怎样"承"和"转",使行文摇曳多姿、变化有致;结尾怎样"合"拢、照应。本文对于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布局谋篇、经营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军  陈若祥 《学语文》2014,(4):63-64
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中,议论文对于思维水平的要求最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五"表达交流"作文训练均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用三册书进行专项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开展省级课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研究"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搜尽奇峰打草稿"句,见于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第八章"山川"一门,颇为人所乐道。我认为句中"奇"字是中心问题,因为奇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而言,通过大量观察来发现形象独特的东西或有别种感觉特征的东西,称之为"奇"。但是在这里有一个比较问题,这个问题取决于人的见识。然则石涛眼里的"奇"究竟怎样决定的?是由他主观上来决定,还是他在自然界里通过大量观察后把不同的峰峦形象加以一个"奇"字?在此,根据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