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灰 《垂钓》2005,5(5):29-29
在垂钓时,经常能看到水底忽然冒出气泡,这就是钓鱼人常说的鱼星。常言道“鱼星冒,赶紧钓”,当有鱼星出现时,应该根据鱼星的大小、密集度、形状等判定鱼的种类与大小,赶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星”施钓,作到有的放矢,抓住机会。那么如何根据鱼星来判定水里的鱼情哪?请看……  相似文献   

2.
鱼星是鱼在摄食时,从嘴中吐出的串串气泡。当诱饵布窝之后,钓手可根据鱼星的大小、形状,判断是否有鱼进窝及鱼的品种,然后选用适当的鱼饵进行施钓。如果对鱼星识别不清,选用的鱼饵就未必适合鱼的口味,那么想诱其上钩很难。因此,要想提高鱼获量,一定要会判断鱼星。鲫鱼星:气泡不连串,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呈圆形状,有大有小,一般泛起2~3个,升速缓慢并很快消失。在受到外的干扰或进食过快时,有可能会吐出成串的气泡。鲤鱼星:气泡大而密。只要鲤鱼进窝摄食,气泡很容易呈开锅状,每次有几十个成片的气泡,大小不一。由于鲤鱼会拱泥,所以冒出的一簇簇…  相似文献   

3.
张长工 《钓鱼》2013,(7):37-37
钓鲤鱼的钓法很多,但撵“鱼星”钓鲤誊受嘻为上乘。鲤鱼找食像猪寻食那样,有用嘴巴在水底拱泥打洞的习惯,使得水面泛起许多气泡、污泥杂物。这种气泡就是“鱼星”。鲤鱼的“鱼星”与其他鱼类的“鱼星”不同,更与沼气不一样。鲤鱼的“鱼星”是:大小不一的气泡群,形似开水倒在干燥的水泥上一样,气泡群直径在15厘米左右是1千克上下的鲤鱼,气泡群泛出其直径有小脸盆口大小的往往是一条5千克以上的大鲤鱼在水底觅饵。  相似文献   

4.
识水与垂钓     
水是无色的透明液体。但湖泊、水库、河流,由于水中有许多水草和各种微生物及鱼类的活动,使水面呈现不同颜色。有经验的钓手到达新钓场后观察水质、水色便判断出水中是否有鱼,有何鱼种。因而,学会观水有助于选点、也有助于你钓对象鱼。然如何观水施钓呢?观水泡施钓水泡俗称“星子”,亦称“鱼星子”。一般水泡有两种:一种是连续不断的,出水即灭,这种是地汽(自然泡)。另一种是单泡、双泡、圆形多泡及连成线泡等等;出水长时间不破灭,这种泡是鱼吐泡(鱼星)。鱼星在初春出现,在夏季最甚,秋季次之。单、双和三五个星泡如黄豆粒般大,小泡是鲫鱼、鳊…  相似文献   

5.
伏治友 《钓鱼》2011,(14):23-23
鱼星与钓鱼关系密切,它不仅是鱼在水下某个位置的重要标示,也是钓鱼人下竿的重要依据。打窝者常以鱼星判断鱼是否进窝,不打窝者常寻找鱼星作钓点,被人称之为“追星钓”。不过,追星先要识星。只有善于识别鱼星,并根据不同鱼星采取相应对策,才能钓获颇丰。那么,如何识别鱼星呢?我以为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区分”。  相似文献   

6.
李洪生 《垂钓》2007,7(5):37-38
有时钓场、天气、温度、鱼情都比较理想,开钓时鱼咬钩很勤,但钓了一会,鱼咬钩的频率就会变得迟缓,甚至无鱼问津。但细观钓点,窝内却鱼星密布。这时该如何应对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浅谈上鱼慢     
若春 《钓鱼》2003,(21)
上鱼慢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鱼的密度、鱼饵的搭配、钓组的组合、季节的影响以及钓位的选择等因素。首先辨别鱼塘鱼的密度从以下几点来判断:首先观察所钓鱼塘的鱼星是否多。鱼星是鱼类在水底觅食活动时产生的气泡。如果鱼星多则表明水中鱼的数量较多;也可根据所垂钓水域空气中的腥气来判断,鱼的数量多则腥气大,反之则腥气少。二看水色,一般鱼密度较高鱼塘的水色是清中带浊、水色略黄。在垂钓中鱼饵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上鱼率。在春季要使用腥香的饵料,而夏季因为天气炎热,则应使用清香的饵料。当秋天来临的时候,鱼儿要为越冬储存…  相似文献   

8.
颜恒 《钓鱼》2009,(13)
钓鱼人在垂钓中体会最深的就是鱼咬一会停一会的现象,你有时也会发现窝里有鱼星冒就是不咬钩。这也是长期困扰钓鱼人的疑惑问题。因此也有一些钓谚作了一定的注解,如雷阵雨前,钓鱼空空;雷阵雨后,钓鱼丰收、春钓阳,冬钓午,夏钓早晚,  相似文献   

9.
诗二首     
j戛习又闻闲来无事戏水中,碧波轻盈一点红。香饵入水鱼不闻,呼朋引类说钓经。 数薄孰蔺己半亩方塘泉水清,桃红柳绿空气新。钓获多少何须问?偏爱池边数鱼星。诗二首@高小平!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10.
马洪良 《垂钓》2010,(3):39-39
浮游矶钓,原本是海钓的方法,其钓组搭配有着标准要求。我不太懂海钓,但在研究其钓组时惊奇地发现:将浮游矶钓的钓组改装后完全可在钓淡水时应用,且其用法十分机动灵活。在对付大水面或普通鱼池里被钓滑的大鱼或需追鱼星下钩时,改进后的浮游矶钓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姜丙利 《垂钓》2011,(11):26-27
绝大多数钓友喜欢钓老窝子,认为老窝子经常有人钓,饵料多,好聚鱼。其实,这是钓滑鲫的一大忌。因为,鲫鱼一旦被钓滑了,越是老窝里的鲫鱼越难钓——它们受到过多次伤害、惊吓,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是鱼滑的根本原因),不敢再轻易进窝觅食。这就会出现打了窝子但无鱼的现象,窝子外却鱼星直冒。  相似文献   

12.
余文 《中国钓鱼》2006,(7):38-38
夏日垂钓,常出现这种现象:水中的鱼星很多,但鱼就是不吃饵,或者只是轻轻蹭几下而不吞钩。这时你只要换上一种钓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谷物钓饵,堪称夏日垂钓的理想饵料。下面介绍几种谷物饵料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鱼星的识别     
识别鱼星乃垂钓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对于提高垂钓效果关系很大。技术娴熟的钓手善于发现鱼星并加以辨别,将这方面的信息运用到诱鱼投钩上,借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钓鱼》2001,(4):37-37
香、甜是鲫鱼的偏好,钓鲫爱好者们在用饵方面也就投其所好,围绕着香、甜而展开攻略。饵要香得出众、甜能酥鱼之心是“野战鱼星”和“竞技高手”们竭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钓鱼星串串上升的水域 在水库、湖泊、大山塘垂钓,可选择水域有鱼星串串升起的钓点水域,挂饵投钩。还可在鱼星位投撒诱饵料二三处,然后,用几支海竿挂荤饵、素饵投钓。  相似文献   

16.
一、钓竿:3.6~4.5米,其中以3.6米为最佳。二、钓线:母线2~2.5号;子线1.5~2号。三、其它:钩以伊势尼6号为佳,绑好双钩后子线的长度为24~34厘米为适宜。浮漂选用达摩漂,调六钓二,用快速别针将母线与缚好钩的子线相连整个钓具完成。抄网选用直径35~45厘米的质地较轻、操作自如的大口抄网为好。在到达钓场后,将颗粒饵料用鱼池的水泡开拌以香精、酒、蜂蜜使之能一捏成团下水后约2-3分钟即散,如粘度不够可加人少许面粉。在做完饵后便可以选择钓位了。我选位是找鱼星,找到鱼星后便在鱼星处撒一把配好的饵料,但不能撒得太多有拳头…  相似文献   

17.
颜恒 《钓鱼》2010,(17):42-43
上篇我们探讨了有关鲫鲤的“鱼道”问题,可以说这多少有点是仅凭经验的揣测,而本篇我们要说的却是很直观的话题——“鱼星冒,鱼儿到”。与这条钓谚相近的尚有“小鱼跳,大鱼到”、“鱼儿嚼水,顾命不顾嘴”、“水底泛青苔,必有大鱼在”等。统观这些钓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夏秋季节,一般钓手爱在阴雨天出钓,而当晴热天气来临时则歇午休息。 其实,老钓手都知道,副高压天气时,正是垂钓深水、肥水的好时机。因为当受到副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时,控制区内天高云淡,晴朗少雨,炎热微风;空中燕子、蜻蜓高飞,水中鱼儿沉底;早晨可见鱼儿沿边觅食,鱼星翻腾;气温虽高,但人坐在树阴或伞下,微风吹来,倍感凉爽和舒适。像这样的天气出钓深水、肥水水域,一般都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刚毅 《钓鱼》2006,(24):28-28
钓鱼中有许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象鲫鱼吞饵钓钝的必然抬送浮标,钓灵的浮标必然下扽,这是一般的规律。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或者是掌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钓者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它关系到你的收获和你日渐提高的钓鱼技术。传统手竿钓鱼可以根据鱼星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和多寡来判断鱼的大小,鱼的  相似文献   

20.
炎夏追星钓     
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对鱼类的活动和摄取食物有很大的影响。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鱼儿活跃,食欲旺盛;当温度上升到35℃时,由于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缺氧,鱼儿就不活跃,食欲也差,这时只有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17时以后找蔽阴处,找深水区才能钓到鱼。有时候钓鱼不上钩时,看见水面上有很多鱼星,追着鱼星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给钓友谈谈本人在池塘、水库、鱼池追星钓鱼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