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劳伦斯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创作主旨———揭示自然与工业化的对立,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从《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这三部劳伦斯的代表作中的自然界中的四季的景物描写入手,从象征、烘托情节和二者结合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景物描写在反映作品主题方面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解读劳伦斯作品创作的第二语言。这三个角度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读者理解景物描写在劳伦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以一系列独具个性的长篇小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绝大部分的评论家都将目光投射在他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于转型期创作的几部作品。《出走的男人》是劳伦斯转型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探讨了男人出走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也是劳伦斯希望重建和调整男女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是由英国诗人、小说家。H.劳伦斯创作的,劳伦斯认为当时的机械文明摧毁了人们的本性,尤其是下层的工人阶级。本文通过分析、剖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尤其是作品中修辞和特色词汇的使用,来加深对劳伦斯作品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和他的《儿子与情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创作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简单套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来概括这部作品是不恰当的。它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对劳伦斯作品《狐》的写作特点及创作的背景进行阐述。尤其他对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从而赋予了小说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使我们对该作品有了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戴·赫·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时间上分,经历了三个阶段:1907~1914年期间,劳伦斯的创作以心理分析见长,语言朴实,情节动人,人物丰满;1915~1922年期间,劳伦斯短篇小说创作进入旺盛期,他的作品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绝望;1923~1928年期间,劳伦斯创作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的腐朽堕落,同时挖掘了崭新的小说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工业时代初期,出现了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作家劳伦斯。在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学领域中,劳伦斯的作品具有着世界文坛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英年早逝,让世人惋惜,但他所创作的几十部作品中,每一部小说都是艺术,成为现代文学的无价之宝,产生了深远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他将自己的思想借助文中人物进行转述表达,表面是在描写两对情侣之间的情爱纠葛,但潜在的却强烈的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对生态的观点与思想。因此,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美学进行全方面深入的解读,以期准确把握劳伦斯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白孔雀》是D·H·劳伦斯早期重要作品之一,他的早期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本文将从叙事隐喻的角度来解读《白孔雀》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以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H.Lawrence)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太阳》写于1925年,是劳伦斯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除了表现出对劳伦斯作品中常见主题——对西方物质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本能的压抑的批判以及对在工业文明社会中如何建立和谐圆满的两性关系——的探讨,而且还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和命运这一问题的关注,因此是他短篇作品中不应当被忽视的一部。劳伦斯在《太阳》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来塑造人物形象,探寻人物内心,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烘托并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本文试从《太阳》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来分析、解读被作者潜藏在种种象征意义之下的主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赋予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巅峰之作.在小说中,劳伦斯独具匠心地运用小说与神话原型结合的创作方法,铺排情节的发展,映射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性格.本文结合希腊神话中酒神与北欧神话中洛基邪神对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发现劳伦斯通过神话人物的普遍象征意义来暗示小说人物的命运,表现出了其作为天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于1916年继《彩虹》之后创作的另一姐妹篇,整部作品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掩护宣扬了菲勒逻格斯中心主义,小说赋予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方式来抗衡同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标志着其由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  相似文献   

1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了大量的富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凸现出的创作观念也同样引人注目。从整体上讲,其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灵肉统一"的生命观,如《儿子和情人》等;二是"身体信仰"的本能观,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如《羽蛇》等。这些文学观既成就了劳伦斯文学创造的独特性,又冲击了英国文坛固有的传统文艺观与道德观,从而繁荣了英国文学园地,使之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李静 《考试周刊》2009,(4):25-26
戴·赫·劳伦斯,20世纪英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虽命运坎坷,但他矢志不渝,勤于写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羽蛇》在他后期作品当中,不算起眼,但它是劳伦斯探索拯救西方文明的新途径,是我们能够更完整更深刻地探讨劳伦斯思想和创作的关键纽带。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虹》和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安娜和尼科尔的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两人童年时期的记忆创伤、两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两位作家的文化传承使然.两部作品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呈示,表现了作家自身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一生的创作都在书写女性以及与女性相关联的主题,然而舆论对劳伦斯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甚至是有失公允的。本文通过对劳伦斯《自信的女人和温驯的男人》一文的文本解读,分析了劳伦斯对女权运动的理性思考,探讨了劳伦斯女权意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创作的《恋爱中的女人》是其由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蜕变为反对者的转折期作品,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掩护宣扬菲勒斯意识,以赋予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方式来消除如火如荼的女权运动对作者及其同时代人造成的焦虑恐慌,从而遭致众多女性主义者的尖锐抨击,标志着劳伦斯与女性主义之间恩怨突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白孔雀》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于它在结构布局和人物塑造方面尚欠成熟,故常被认为是二流作品。该小说劳伦斯始创作于他在伊斯特沃德当小学教师时,1906年他进入诺丁汉大学学院后继续构思加工,曾经三易其稿,最终直到删改成“一块精美的香皂”符合了出版商“净化”的要求才在1911年1月得以出版。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作品深受《圣经》的影响,其短篇小说《肉中刺》也不例外。借助"耶稣"和"玛利亚"的人物原型,劳伦斯在《肉中刺》中不仅宣泄了自己的恋母情结,还表达了自己对于宗教教义的独到见解和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