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播音员的发展有赖于新的播音机制的形成,而这种新的机制只有在一定的广播体制形态中,才能得以正常运行。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广播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的播音机制就是作为一个要素子系统而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2.
张仲兰 《今传媒》2011,(7):96-97,124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对城市新闻广播节目而言,它就是播音和音响的艺术,"让听者身临其境"一直是广播媒体最根本的媒介属性和竞争根本。清晨,当广播响起,富于朝气、响亮悦耳的新闻节目总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说城市台新闻播音的语言美,赋予一个城市以速度感、时代感。然而,在城市广播新闻实践中,新闻播音有气无力,没有感情;引用音响假大空已成为广播新闻追求音律之美的拦路虎。"合适的人不说合适的话",广播声音构成的语言、音乐、音响三大要素不能和谐统一,背后反映的是广播新闻人声音再造责任感的缺失和浮躁心态。  相似文献   

3.
广播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的现代电子传媒。本文拟从主持与播音的角度,就广播节目的声音要素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策划问题,抛砖引玉,与大家商榷。一、广播节目的语言必须“和体”广播节目中的声音主要有语言、音响和音乐三种基本形式。其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的最基本的符  相似文献   

4.
毋容置疑,传统播音仍是当今广播节目实现优质播出的重要手段。运用播音技巧,忠实地表达稿件的主题思想及其感情色彩的这一种声音形式,是几十年来全国各级电台基本统一的播音风格。如今有文章把传统播音贬得一钱不值,我实在不敢苟同。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播音成了一门学科,具有了一套自己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随着改革浪潮在传统播音基础上产生分支出来了一个新播音品种,这就是主持人播音形式。这种形式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无限的生命力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它毕竟不能取代传统播音,只能分担部分适合自己完成的任务。而传统播音还有很重的担子要挑,这种有声语言形式不可能可有可无,它有着主持人播音无法取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年做播音工作,熟悉了话筒前的工作规律。近几年,为一些电视专题片做解说工作,体验到电视与广播对语言的要求确实不大一样。广播中任何内容、任何形式的节目都是靠声音来传递,听众靠听觉来接受。而电视除声音外(包括讲解词、音乐,现场效果等),它同时有画面,而且它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李康 《传媒观察》2006,(3):46-47
广播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艺术的“广播版”。它将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艺术通过广播载体的再加工传播开去。字和声音是两大要素。它是在听觉化思维影响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字(学想象力)+声音(播音、音乐、音响等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浸润了听觉化的最大想象空间,是想象力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和电脑在生活中的普及,曾经使用最为广泛的广播逐渐被更为先进的电视和电脑所取代,但是广播依然没有从人们的生活中离去,汽车上广播一直都存在着,电视机也有具有广播功能,收音机依然在很多人家里放置,所以广播还有着数量庞大的受众。不过广播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只有声音没有图像,而且广播基本上是单方面的交流,所以作为广播播音主持承担着吸引听众的重担,必须要提高播音主持的主持技巧。本文尝试着从听众注意度探究如何提高播音主持技巧,希望对广大播音主持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有声语言和音乐、音响构成广播的全部声音表现,声音的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决定着广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其中有声语言又是最活跃、最影响广播传播效果的一个因素。本文结合播音作品《探秘宣纸的制作技艺》,谈谈广播声音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直播与录播在广播中究竟应该各自占有着怎样的地位呢?其实,在广播史上,直播并非是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播音形式。在有广播之初,直播也就产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广播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一种对广播的更准确、更清晰、更完美的要求也随之产生并日渐强烈,于是,录播迅速地迈过了直播阶段,在广播的普及之时就取代了直播而最终成为广播的最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广播从业者都清楚,广播是通过电波传送声音的大众传媒,语言、音乐和音响是广播的三要素。其形式分为读播、实况广播和演播。而所谓演播,一种是给广播节目配上音乐,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描绘风土人情、展示时间、地点及环境特点,让听众能更好地感受广播节目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另一种是以口头为主,以音乐、音响为辅的广播节目。音乐、音响一般非实况,与播音内容无直接关系,在节目中陪衬背景、烘托气氛,以突出节目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帮助刻画人物心理。音乐、音响展示内容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与播音内容和  相似文献   

12.
在广播新闻播音这个大家庭中,通讯播音和评论播音是最能展现播音员个性特征和个人魅力的两种体裁,而这种展现都是基于原作者的报道和编辑之上的。在这个由文字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的过程中,播音员的再创作能力是一篇广播通讯或一篇广播评论成功播出的关键,广播通讯是体现这种能力的最佳例证。  相似文献   

13.
口语化是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这是由广播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当好一个播音员,就要讲究语言的口语化。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根据我的体会,在播音中改掉“八股腔”即人们常说的“播音控”,如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固定化、格式化,在语言的节奏,停顿、轻重、高低、长短和快慢上的固定的调式等等,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未,怎样的播音才算达到了口  相似文献   

14.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5.
柳晓 《新闻爱好者》2011,(21):92-93
在播音创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你的播音没有状态"、"今天你不在状态啊"等类似这样的话。一个"不在状态",就把一个人的播音创作给否定了,可见,状态在播音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优秀的播音作品中时常感觉到"状态"的存在,等静下心来寻它,想与它交朋友,又往往只是窥全豹之一斑而不得要领。那么究竟什么是播音创作的状态呢?笔者认为,播音创作状态是播音员的专业素养,即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相结合的整体呈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认识一下播音创作中好的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徐洲 《视听纵横》2003,(4):60-60
声音是广播的惟一物质材料,声音也是广播的独特优势。在声音上动脑筋,在耳朵上下功夫,善于捕捉美的声音,创作出好的录音报道,是对每一个广播新闻工作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算得上是美的声音、美的音响呢?  相似文献   

17.
清晨,当一抹红霞彩绸般地飘浮在东方暗蓝色的天空时,东海县农舍、山村、城镇、渔港的12万4千只喇叭便同时响起一个声音:“东海县人民广播站,本站第一次播音现在开始!”新闻、农技知识、青年之友、文艺信箱……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了数十万听众。人们能说出县站编辑部编辑、记者、播音员的名子,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和理解为了广播畅通而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在第一线的乡镇广播放大站的职工呢?  相似文献   

18.
广播以声音传播新闻,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作为载体呢,声音对广播来说是第一位的,是广播传播信息的唯一手段和最终途径。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为听而写是对电台记者的一个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理解播音的对象感?所谓播音的对象感,是指播音是借助于感知、表象、想象或情绪记忆的形式而产生的一种同言语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这样讲呢?播音的过程,实质上是言语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切言语都是人运用语  相似文献   

20.
在对播音亲切的探讨和追求中,我们的播音实践,在亲切方面的确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此,广大听众是满意的。但是,也有一种令人反感的“亲切播音”不时可闻。这就是那种想要亲切,而故作姿态,以声造情,使形式脱离内容的播音。听众对此不满意。怎样科学地对待人们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怎样更好地理解播音亲切,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