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一些简单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时,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但当前的小学数学考试只凭一张考卷的分数来确定学  相似文献   

5.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6.
蔡月珍 《江苏教育》2007,(14):72-7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在初步认识分数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之后。由于本课知识点不多,备课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于是我在教学中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考和追问。  相似文献   

7.
付红梅  赵梅 《湖南教育》2006,(10):37-38
在第一学段(1年级-3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获得了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二学段(4年级~6年级)中,学生要更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编排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学生学习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方式,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生动地发展,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学生拥有数学活动时空的现状及在小学数学中如何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晓红 《教育》2014,(8):60-6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密切联系着的,小学生正是从点,线,角,圆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及其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中,获得一些初步空间想象力的。因此,加强这些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数学考试的方法,弊端甚多,急需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如空间形式的科学。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教师通过对几何图形最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为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秀菊 《考试周刊》2013,(23):71-71
<正>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大纲对基本计算能力的要求是: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分布在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熟悉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初步知识,要使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在此进程中,获得一些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从而在头脑里进行空间形体的分解与组合而形成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教师应制订相应的教学环节,充分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来实施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过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唐瑛 《江苏教育》2000,(1):37-37
培养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陈濛 《贵州教育》2023,(6):37-40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初步接触此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组成与运算技巧,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对图形概念的内在理解、空间构造思维和现实应用能力,不再简单地按照课本知识进行单一讲授,而是从多角度联系实际并通过发散性课堂教学,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的阶段性认知发展特点,遵循人本教育理念,从教材的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小学数学应当在学生认识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学习数与形的最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但是,客观上,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  相似文献   

20.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它的作用,把它纳入到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范畴之中。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经过一定的基本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又使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达到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