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更要在题型的设计上突出有效性。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习题。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运用、巩固数学知识的主要形式是做练习题。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更要在题型的设计上突出有效性。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要追求高效课堂,就必须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在学段上的要求和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书面练习设计。  相似文献   

4.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练习观:教师设计的数学练习,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按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创新练习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这是教师优化练习设计时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突出趣味性,走进学生的心灵;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强调应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6.
练习课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传统的数学练习课一般是教师机械地出示练习题,学生按部就班地解答,整个过程刻板、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1.明确练习要求练习课的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对现有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状况.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并突出本章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最后,教师还应明确此次练习课中学生的情感目标,如学生的体验、自信心的树立、对数学的热爱,等等.练习课中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高或过于简单的重复.2.精选练习内容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精选练习内容,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此外,练习课的内容应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即“巩固—深化—综合运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3.注重题后反思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他们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求下。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进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改革,其中练习的设计也被提到了较高的要求层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知识重点设计数学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练习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目标纳入其中,还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练习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练习,使习题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永刚 《甘肃教育》2014,(14):108-108
正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什么呢?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合理恰当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至关重要的途径。练习是要有针对性的,要全面权衡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与单一的机械训练。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通过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精心揣摩练习设计,有利于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1.
练习,既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思维活动的外显。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设计的练习必须具备开发智力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创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是所有思维能力中最活跃最可贵的一种。外显性很强的语文练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语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除着眼于双基训练外,应该自觉、主动、精心设计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兴趣的练习,有意识、有计划地强化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设计探索性练习,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语文练习现状不容乐观。要转变这种局面,教师要从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上细琢磨。围绕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教材,借助课程资源,适度链接生活,设计有趣有效的语文练习。体现目标准确、要求清晰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教法学法的改革,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评议练习法是采取以学生练为主,先练后讲,再进行讲练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重在学生参与,要求教师在教学前,精心确定训练目标,设计一系列紧扣新知的尝试题,以把握学生个别差异。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练习阶梯,逐层铺展,通过讲练结合,使所有学生能参与学习过程,逐步掌握新知。这种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发展学生思维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下面就讲授新知和复习旧知为例谈谈评议练习教学法的设计:一、讲授新知,在评议中注意激趣“搭桥”。…  相似文献   

14.
冯平 《考试周刊》2015,(30):52-53
<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双方间的相互承认,意味着师生在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改变教学过程.1.设置的问题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互动递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以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求下,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进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改革,其中练习的设计也被提到了较高的要求层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知识重点设计数学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模仿性练习任何创造,都是对以往知识和经验的突破。迁移应用能力是创造性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所必备的。模仿性练习的设计,应着眼于…  相似文献   

16.
统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化设计是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课程改革方向的体现。这要求教师教学中注重挖掘本土资源,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同时教师在加强学生阅读训练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让语文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回归。也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练习设计时应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的〉-j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设计练习要注意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科学规划,认真指导,妥善安排。具体要求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练习设计应该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练习,才有可能做到少而精,精而当,以一当十。怎样来考虑目标性原则呢,一要看目标的大小范围。如:一学期的评价测试就得依据学期目标;单元练习就得参照单元目标;课堂练习就得按照课时目标。二要看目标的分级水平。就认知领域而言,教学目标分为三级,即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业练习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主要方法,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作业练习设计要符合“十性”。1、基础性。要着眼于“双基”,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又要便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如教第八册“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教师在学生掌握三  相似文献   

20.
物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发展来进行设计。教师只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先有知识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确定适当的教学媒体、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