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蕾 《东南传播》2014,(11):91-92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的种类和形式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电视节目行业发展过程中,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尤为快速。方言节目由于其更贴近观众的当地文化风俗,节目风格更为生动、活泼,因此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方言节目应该如何基于当前发展的现实基础来提升自己,成为当前方言电视节目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栏目的重视。本文从方言电视节目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了长久以来方言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基础,并对方言电视节目的长久发展的措施以及方向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从方言电视节日看传媒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作为大众文化的方言文本,与具有多功能大众传媒特性的电视“联姻”,各类型的方言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方电视台播放。本文以方言电视节目发展的历史为背景,梳理方言电视节目由开始的兴盛到语言标准化后的沉寂;从市场竞争、电视传播的本土化和分众化、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精神、消费社会中的新闻认同形式等多个视角剖析这种“联姻”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受众背景和传媒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李东 《新闻界》2012,(3):23-26
方言类电视节目从出现之日起就引起业界人士广泛争议,虽然各类方言节目经历过兴旺与萧条,但因其独具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人文环境的浓郁特色,因其轻松幽默的节目风格,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尽管存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依然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相似文献   

4.
方言电视节目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艺 《新闻前哨》2008,(8):88-90
竞争是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外部因素,方言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内在动力是媒介传播的分众化、窄播化。方言电视节目让受众在同一时间不同频道、不同时间同一频道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大众到分众,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被称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前四次是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莆仙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分析了莆田电视台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特点,阐述节目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莆仙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的思路,强调充分利用莆仙古代地域文化的优越性,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方言电视节目是目前电视节目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出发,分析方言电视的语言学特色,探讨方言节目中新老方言的选取、对普通话推广的影响等问题,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昆明的方言电视节目入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昆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本土方言电视节目的语言态度进行考察,有利于了解昆明地区人们对方言电视节目中方言的认知倾向,进而探讨方言电视节目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立足本地化、走地域性特色的地面频道、方言类节目来说,更是遭遇了重重冲击。但是,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传统媒体及其呈现的内容并未因此而消亡,就发展而言,归根结底还是适者生存的问题。因此,本文仅就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生存发展问题,结合方言类电视节目的优势、特点,以及发展现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蒋婕 《今传媒》2012,(3):83-85
方言类电视节目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电视节目样式,多年来方言节目的发展也遇到众多瓶颈,遭遇"俗"、"滥"等恶评。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听我韶韶》节目从2005年开播以来不断适应观众要求,优化节目内容,受到观众和社会好评,本文试以此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这几年,电视方言节目陆续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地面频道纷纷上马,成为了现在各地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而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运而生了,由于方言节目的备受欢迎,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明星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2.
方言类电视节目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动活泼的风格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收视热潮,但其后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发展受到制约。本文着重分析了制约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因素,并依据其存在必要性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斌 《新闻世界》2010,(7):120-121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分析了电视方言节目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方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在当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中似乎日渐没落。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方言热。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在电视节目中方言的使用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罗昕  陶丽 《新闻知识》2012,(7):47-48,51
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中国大陆各省市纷纷兴起。如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文化,以凸显电视节目多样性文化发展,已成为各大电视台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绍兴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生存现状,探讨其制约因素以及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为各大电视台制作方言电视节目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莹 《新闻前哨》2012,(7):48-51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加剧,受众需求不断细分,一批地方电视台高举“特色立台”犬旗,走上了自办节目之路,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没有资源和资本的诸多优势,自办方言类电视节目是一条创造亲和力、提高影响力、赢得竞争力的策略选择。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无疑给正统的传播形成了巨大冲击。如何看待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其勃兴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有哪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力图全面分析方言类节目兴起的原因,剖析制约其发展的共性问题,探寻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传媒生态角度解析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媒介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方言电视节目存在的要素:以收视率为指挥棒的媒介环境因素、以地域文化为代表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关注民生的受众环境因素;指出在媒介生态环境中方言电视节目面对的生态失衡风险,进而提出方言电视节目如何有效地调整并适应生态环境各要素,从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伴随着电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方言类电视节目在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在这些电视节目中,也混杂着一些质量低下、格调不高的滥竿充数之作,受到了各方质疑。如何提高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品位,使其在具有本土特色,受到群众广泛欢迎的同时又不流于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