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充足的维生素A、B、C、D,而且需要适量的“维生素N”。“维生索N”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心理学家是把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即英文中的“NO(不)”当作“维生素N”看待的。心理学家认为,“维生素N”是保证孩子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老师经常要求孩子把家中的一些废弃物品比如果奶瓶、雪花膏瓶之类,带到幼儿园,作为开展游戏的材料。废物利用无疑是好事,但有些老师要求提得不当,好事办成了坏事。莉莉小朋友星期天吵着要妈妈带她去吃“肯德基”快餐,因为老师要求孩子星期一把“肯德基”的包装盒带到幼儿园,班里要组织“肯德基”快餐店游戏。莉莉妈妈星期天刚好有事,没能带莉莉去“肯德基”快餐店。结果星期一带了“肯德基”包装盒的孩子都得  相似文献   

4.
1.“维生素”M——音乐(Music)。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给予必要的音乐熏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在幼儿园或家里,都要为孩子创设音乐环境。如在用餐时播放轻音乐,父母在空闲时和孩子一同哼唱、跳舞。孩子在晨间做桌面游戏和晨间锻炼时,在手工制作和绘画欣赏时,在做艺术体操和健康运动时,都要尽可能地配上音乐。课外或课间带孩子收集喜爱的录音带、敲击简单的乐器等,都能使孩子从中得到乐趣与满足。2.“维生素”N——自然  相似文献   

5.
初入园的孩子往往会把家里的毛巾、绒布圈、小玩具、小饰物之类的小物品带到幼儿园,从这些物品中寻求安全感。观察发现:这些物品常有使孩子停止哭闹的奇效,所以老师们戏称这些物品为“安全物”。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6.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天职,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识。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度迁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应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无可厚非,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日益迫切,为了孩子,苦了自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相似文献   

7.
漪然 《父母必读》2010,(5):154-156
“妈妈。再给我讲一遍吧。”“哎呀,这个故事都讲了八百遍了!”当这样的对话第N次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个故事都讲得熟能成诵了,孩子还是不厌其烦地让你再讲一次。通常你会怎么做呢?是硬着头皮将“嚼之无味”的故事再读一遍;还是想出了别的什么办法,既可以满足孩子再听一遍的要求,又可以让自己讲得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8.
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家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哇哇大哭。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边念叨着“宝宝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边用力拍打着椅子。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疑惑了:“椅子错了吗?”由于顾及着面子,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误导?孩子被椅子绊倒,这跟椅子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大人的错。大人没有按照安全的要求合理摆放物品,导致孩子被绊倒,这时大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告诉孩子“我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一则教育了孩子应该合理摆放物品,二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本身给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9.
幼儿常把玩具物品搞坏,把瓶罐杯盘打碎,把书撕烂……对此,不少家长会感到烦恼,感到束手无策。幼儿的这些行为.就是一般所说的“破坏性行为”。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类。“无意性破坏行为”主要出现在小年龄孩子身上。如递给孩子一件新玩具,他刚接过去,手  相似文献   

10.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23,(Z1):118-123
<正>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作用,即使是轻度的维生素C缺乏,也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保证孩子获得足量的维生素C。很多时候,家长会把“维生素C”与“营养丰富”画等号,只要某种食物维生素C含量高,那就是有营养的食物,可见维生素C在家长心中的分量。维生素C真的那么重要吗?缺乏维生素C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怎样保证孩子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C呢?  相似文献   

11.
小手很能干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物体、材料得以实现的。“手巧”就会“心灵”。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可把各种废旧物品收集起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一、拼拼玩玩把家里印有人物、家具、房屋、汽车、动物、风景之类的各种图画剪成几块,让孩子练习将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在拼拼玩玩中,发展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经常会有一些拾金不昧的孩子将别人遗失在校园内的钱袋、铅笔盒、钥匙和衣服等上交到大队部,但很少有孩子会来认领这些物品。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会将一盒未开封的牛奶倒在垃圾桶内……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长们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点,让孩子的欲望无限制地被满足,以至于遗忘了我们的传统美德———“节俭”。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既活泼有趣,又有意义的双休日呢?孩子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感兴趣的现象启发了我。于是我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大纸盒,让孩子把平时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家庭百宝箱”就此诞生了。到了双休日,只要我们稍稍动脑,“家庭百宝箱”就会变出许多令孩子喜爱的“宝贝”。例如:用牙膏盒拼装小汽车、大高楼;雪糕根儿拼摆出的小房子、五角星;空的易拉罐,放进一些细沙,再用胶布把日封上,就成了打击乐中的“小沙锤”;空的小果冻盒,稍加装饰就成了一盏盏漂亮的小灯笼;空的鸡蛋壳一头放人橡皮泥,再用彩笔在蛋壳上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的繁荣,幼儿园用品日益增多,各种食品、玩具、图书琳琅满目。孩子要买,非常正常。但如果遇上家庭经济无法承受的高档物品,或因其他种种原因暂时不能满足其要求时,面对又哭又闹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呢?忍痛节约其它开支而满足其要求?或不予理睬?或打他一顿?这些都不是好方法。我以为当孩子拼命哭闹时,你不妨和孩子一起算算本月家庭收支帐目,算算所需购买物品的款项,让幼儿了解各项开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样做可以达到多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博士说:好话使孩子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却不能使孩子体会到挫折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只爱听“好话”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就像孩子常简单地把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一样,孩子对人、对事的认识缺乏深刻性和辩证性。因此,他往往把成人说他某一点“错了”看成是对他这个人的全面否定,而把父母夸赞某件事的“好”“真棒”看成是对他的全面肯定。他想做“好孩子”,所以就只想听“好话”。  相似文献   

16.
让孩子学会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像人体中的维生素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孩子是在玩,却像在认真做事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情绪结合在一起的,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后者,忽略前者。苏  相似文献   

17.
游戏八则     
听“钟”准备:杯子、空瓶、空易拉罐、碗等。游戏:把这些物品摆放在桌上,充当“钟”。游戏前,让幼儿看一遍这些充当“钟”的物品。然后,叫幼儿背着“钟”,教师敲击。要求幼儿很快猜出敲的是什么物品,答对得分,分多为胜。  相似文献   

18.
幼儿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是指幼儿在游戏中利用一种物品代替、象征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品。例如,幼儿可以把很多物品假想为娃娃,如枕头、凳、瓶、菊花、黄瓜等等,把方形、圆形的积木当蛋糕,把细细的纸条当面条。前苏联心理学家艾唐宁认为:“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像,利用象征性的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位心理学家维果茨认为:“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环节,正是以物代物,促进了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对玩“娃娃家”特别有兴趣。他们会自愿结伴,…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福建某地一家人给周岁小儿过生日时,让孩子“抓周儿”。当孩子在众多“寓意深长”的物品中抓起一枝钢笔时,其父高兴得大喊:“我儿子将来要上大学,当博士,出国!”遂一把举起小儿向高空抛去。适逢盛夏,头顶上一台吊扇正快速旋转着,孩子不幸夭折。几年前,南...  相似文献   

20.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喜欢的小物品》习作,要求学生自选一件小物品,先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文章写具体。习作指导设计按“作前准备——示范观察——独立观察——互相交流——执笔写作”的步骤进行。一、作前准备习作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班上,这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小工艺品、玩具等。并初步想想:这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评析:让学生自选物品为写作对象,可满足学生习作兴趣,也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表达的能力。二、示范观察上课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