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组织大班孩子搞了一次题为“我是制作小能手”的活动,让幼儿制作“家具”。从“设计制作”到“产品推销”都由孩子来完成。他们在这一活动中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活动组织的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一天,他指着鱼缸中的鱼问我:“妈妈,鱼的嘴怎么一张一张的啊?”我说“它在呼吸空气呢。”孩子又问:“什么是空气呀?”我忽然发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失职,孩子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空气。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也难知道,于是我决定马上告诉他。 我对他说:‘妈妈先捏住鼻子,你学妈妈的样子好吗?”孩子点点头。我用一只手捏住了鼻子,孩子的小手也和我一样。我说“咱们一起闭上嘴巴好吗?”孩子学我闭上嘴巴。没多会几孩子就张开嘴笑了。我也放下手,对他说“你每天从鼻子吸进去的就是空…  相似文献   

3.
一缕飘香 《家长》2013,(10):20-22
那天,东东的妈妈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孩子放学回来后,我发现孩子的作业记录本上有一项作业内容被重重地涂抹掉了,仔细辨认后,才知道是“订正数学试卷”几个字。于是,我问孩子为什么涂掉了,他说试卷没发,不用做了。我接着问是什么时候考的,孩子随口说:“昨天。”恰好我偶然得知前一天数学老师没来,就对孩子说:“不对吧?”孩子又改口说:“周一。”后来,我在孩子的书包里看到一张没有做完的试卷,问是什么时候的,孩子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我觉得孩子稀里糊涂的。  相似文献   

4.
一次家长会后,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诉苦:“顾老师,我听你的劝告,对孩子不再像先前那样叫嚷了我很注意语气和场合的———你说过要充分尊重孩子———可孩子还是和我敷衍,就是不和我说心里话。我真有点搞不懂……唉!现在的孩子,不知要怎样才能如他所愿?”我问“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你是否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的想法中有无可取之处?”“这个……我倒没注意,但我现在肯定很少骂他!”“很少骂孩子就是尊重了吗?”我脑子里不由得迸出一个词:温情专制耐心温和的“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5.
夏萌信箱     
亲爱的家长朋友,在上一期的《夏萌信箱》中,我回答了一位家长关于“孩子入园该做哪些准备”的问题,谈得比较细,恐怕你要把我当成什么学究了。其实,我跟你们年纪差不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半也是“跟着感觉走”。我很希望借助这个“信箱”,同你一起探讨在教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还想通过征答的方式请读者朋友们献计献策。我真诚期待你的介入,并希望得到你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成长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望子成龙,急于求成。在家中,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唠叨着打断孩子,立刻包办,孩子没有机会尝试、学习;课堂上,当孩子学到“瓶颈”时,教师没给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硬灌给孩子,孩子成了“容器”。试问,没有了土壤,种子如何发芽?一次,学校安排孩子课间吃橘子。孩子们看到黄橙橙的橘子高兴极了。可这些家中的宝贝,拿到橘子想都不想,又递给我:“老师,帮我剥橘子!”不一会儿,我周围伸出许多小手,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让人忍不住…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身为孩子“精神导师”的父母,理应做孩子阅读之路上的陪伴者、同行者,与孩子在书香浸润中共同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效仿的“偶像”,也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导师”。我的儿子子钧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他活泼开朗、爱好广泛。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9.
我读了1995年第4期《家长》晓桥的文章《家长打孩子未必是无能》,有所感触,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我们现在的中老年人,有几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父母的责打,而我们当家长的又有几个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证明打孩子不是“无能”,而是“有理”。我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挨父母的打,或者作为家长打了孩子,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推出,我认为是不妥的。我翻阅过几本教育理论书,没有发现对孩子应该“打”的理论阐述,当然书上没有的也可以创造、发明,然而当我坐下来仔细回想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就感到用“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是不能教育  相似文献   

10.
芸和日本青年浩相知相爱并结婚,现有一双可爱的女儿,老大9岁,名叫沙多米,老二7岁,名叫妹妹。从芸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有趣的暑假作业去年暑假俩孩子各背着个沉沉的书包来到我家,一进门就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画画。我感到奇怪,难道日本孩子的作业负担也这么重?芸说,他们是准备“论文”。我更奇怪了,9岁和7岁的小孩子会写什么论文?芸解释说,其实,日本小学生暑假无“规定作业”,所谓“论文”,是让小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做一件事,把学会做这件事的体会和过程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研究”,最后做个总结就算是“论文”了。例如孩子种一…  相似文献   

11.
老师,别关门     
本期我们依旧关注“孩子入园之初”这个话题。“我和孩子”专栏集中发的这组文章,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工作着眼点的把握。无论是精心安排的活动,还是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体现了老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欢迎教师和家长都来写“我和孩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自从女儿“呱呱”坠地,我便不只是妈妈的女儿,同时也是女儿的妈妈了。教育孩子便成了我的头等大事。几年来,我充分体会到,教育子女的过程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父母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非常正确。一天,我心情不好,看见正在画画的女儿画出来的小鸟像只鸡,便对着她大声吼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 问题。通过摸索,我积累了一些帮助孩子解决 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我教育孩子的“法 宝”,我的法宝就是不急着插手,先问孩子八个 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奇妙的是,通常 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我戏称 “法宝”为“天龙八步”。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从教30多年,我的学生自然有一些“难看的孩子”。一位教师的使命感和师德不容许我抛弃他们。因此转变差生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中最苦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如何使差生成为“漂亮的孩子?”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施教过程中,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尊重。这背后自然意味着要献给他们一颗爱心。 古希腊有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在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英俊的国王,  相似文献   

15.
引子: 去森林公园春游后的一天,娴娴在与其他孩子闲聊。“我看到了开花的小草。”有人提出异议:“小草不可能开花。”“可是,我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漂亮极了。以前我只知道花会开花,小草怎么也会开花呢?”有六位孩子证实了娴娴的说法,但仍有孩子不信。 [看到孩子们对这一问题兴趣浓厚,我就想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孩子探索有关植物的内容,帮助孩子提高观察能力以及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与女儿一起看少儿节目《大风车》,主持人问现场的小朋友,“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小朋友众说纷坛:“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是个漂亮的孩子”;“我是个淘气的孩子”;“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我问女儿:“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按你自己想的说。”女儿先说:“我是个漂亮的孩子。”然后又说:“我是最好的孩子”。我感觉很欣慰。这说明孩子对自我的意识是不错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它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它是后天的产物,和意识一样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简单来说包括:“我…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合目的地发展。同时,我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实践——反思——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沟通我在口头上“说的理论”和在实际教育中“用的理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下面是我围绕“幼儿绘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源自课题组的一次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专家指出:目前,幼儿绘画教学正在由让孩子“学着画”转变为让孩子“画着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字位置的颠倒,但它却蕴涵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所谓让孩子“学着画”,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而让孩子“画着学”,指的是在孩子作画  相似文献   

18.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这位家长对我说:“我和小成他妈长年在外跑生意,没顾得上管孩子。听说邵老师是一位优秀班主任,孩子交给你,我放心!以后还请您多多费心!”我笑了笑说:“管好学生是我的…  相似文献   

20.
记得是去年春天,爸爸给我带回一本《孩子天地》,没想到从此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孩子天地》既是我的好伙伴,也是我的好老师。我在《孩子天地》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同时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孩子天地》里有“名家新作”、“自然与发现”、“艺术星空”、“科学与发明”、“大玩家”和“康乐园”等许多栏目。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