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很认同一个观念,就是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孩子将来就会花多少时间在你身上;你怎么对待他,他将来就怎么对待你。这点,我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家教论语     
天下父母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什么让你觉得不顺眼的地方,你就是产生这个不顺眼的地方的根源。孩子身上的毛病都应该到父母身上去寻根。一般父母总爱把孩子成绩不佳同孩子不用功联系起来,其实导致学习成  相似文献   

3.
计时隔离     
当你的宝宝不乖乖吃饭时;当他对你的话置若罔闻时:当他和小朋友们为了争夺玩具而打得鼻青脸肿时……你是否为此而头疼?为此,我们向你推荐一个好方法:计时隔离。 在美国,一旦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最喜欢使用的法宝就是: “TIME OUT”,即“计时隔离”。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呆上一定的时间。这是一种父母和老师都经常使用的,用于惩罚一时不规矩的孩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森林里经常会有迷路的孩子,那里的到一个迷路的孩子,很可爱。大灰狼让男孩把外套脱下来,挂在他迷路地方的树上,又把男孩身上的小背包、帽子……每隔一段距离往树上挂一件,直到自己的家。“非得这样吗?”男孩身上已所剩无几了,他的袜子也被挂到了树上。“是的!你的父母会根据这些找到你。”大灰狼看看男孩,笑着说:“放心,我不会让你没衣服穿的,我家里有好多衣服,你可以随便挑。”经过兔子商店时,大灰狼进去买了巧克力。迷路的孩子心中会慌乱不安,哭哭树木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转来转去就迷路了。大灰狼总是收留这些孩子,不是吃掉他们,而是等待…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6.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检查起来问题往往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原则,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勇于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就翻老帐,这样很伤孩子稚幼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  相似文献   

7.
从有些父母的角度来看,不让孩子做事情,是呵护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会对孩子说“:不行,你别做了。”父母说这些话的意思可能有:你还小,还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用做;你做不好这件事,别捣乱了,等等。可是他们没想到,孩子经常听到“不行,你别做了”之类的话会渐渐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不行,你别做了”这种反向的负信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消减了一分自信,就增添了一分自卑;剥夺了一分自然,就强加了一分呆滞。当自信、自然和自尊都被吞噬之后,生命的灵性之根也就折断了。每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  相似文献   

8.
你能做得到让孩子当你的老师吗?你能真正平等地虚心地向孩子学习吗?如果你能做到了,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很成功!不妨学学文中的家长是怎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就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父母给孩子建议,甚至好的建议,他们也会不理睬。他们需要的是顾问、支持者。当你知道孩子…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跟着梦走的。当父母的梦实现时,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梦再转嫁到孩子的身上。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父母的梦和发生在子女身上的现实之间发生了错位。“你怎么现在才想起来管我!”这是吴先生一提到儿子时,马上就会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曾经是那么深地刺痛着他。吴先生是国有某知名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因“你怎么现在才想起来管我”此,他潜意识中的概念就是,儿子很优秀,能够对自己把握得很好。正是如此,工作繁忙的他对儿子非常放心。在儿子上高中后的一天,他回家吃饭时看到了…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2.
你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有些孩子不善于跟别的孩子接触,显得很孤独。由于没有同龄伙伴玩,生活当然谈不上快活。在我看来,其根源往往是在父母身上。你看,这位母亲就是这样严格限制自己儿子的活动范围的。她对儿子说:“你不要跟  相似文献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突出了母亲的爱子之心,也表达了儿子对伟大母爱的歌颂。是啊,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并抚育孩子成长,孩子理应尊敬爱戴父母。可现在不少孩于却对父母很冷漠,甚至轻视父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通过采访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父母身上。“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妈?”刘丽的父亲是位生意人,家里不缺钱,于是妈妈就成了全职太太。  相似文献   

14.
子墨 《家长》2014,(8):7-10
浏览网站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图中的父母亲手用大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孩子只是无奈地站着,任凭他们剪着自己的翅膀。图片的配文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翱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深以为然。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事等着家长做决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其实,孩子没有主见的症结主要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存、独立决定事情的人,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我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家长”。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一项调查对父母与孩子的“互爱”认同度做出了这样的“结果”: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只有30%的孩子予以“认同”,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爱,不仅不觉得是爱,相反觉得“讨厌”。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笔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但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到底应该是如何“模样”呢?有人说,你的档案在别人的心里,同样,父母的形象在于女的心里。当“我期望中的爸爸妈妈”这一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出现在一群中学生面前时,你想象他们俨然成为“考官”,对自己的父母“评头论足”时,会是一副什…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年幼的孩子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首先影响他,可供他模仿、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俗话说,“三岁看老”,从三岁孩子身上能看出什么来?父母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新新人类”的中学生,他们思想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而最不能让父母放心的就是早恋现象。那么,当早恋真的在孩子身上发生了,父母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张小敏 《湖南教育》2005,(12):13-13
之一,要学会倾听那天,你很伤心地告诉我说,你一个朋友也没有了,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孩子,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你说错了,谁说你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不就是你的朋友吗你肯把自己的伤心事告诉我,不就是拿我当朋友看吗?其次,我要告诉你的是,你一直是个不错的女孩子爽朗、热情、勇敢、大方、健谈……这么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在一个女孩身上可不多见哟!有的时候,连我都有点羡慕你呢!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孩子,你过多的使用了嘴巴的功能而忽视了耳朵的重要。有好几次,我发现你们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时你总是一个人唱“主角”,当别人忍不住插…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20.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