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教育者。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口号的影响下,他们从怀孕的  相似文献   

2.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现在分析、批判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非常重要。前几年反传统成了时髦的口号,“全盘西化”思想猖獗,这种情况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很有害,现在应该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加以批判、分析。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是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也是向往资本主义的一种表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处在民族危机下,一  相似文献   

4.
郭峰 《教育与职业》2003,(20):53-55
多少年来,我们的媒体上总是在宣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还有“教育是立国之本”等等很好听的口号。是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了,无论是经商、受雇,甚至是种田,知识都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就业的选择面越宽。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是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希望。在此基础上,对于教育来讲,逐渐进入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现实局面,虽然从经济学来讲,供小于求就会使得价格上涨,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规律。但是,教育毕竟不能当成一种产…  相似文献   

5.
口号多,是中国的特色.看看那大街小巷墙头门口上涂抹的悬挂的张贴的就知道。教育口号多.又是中国特色之特色:什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这些琅琅上口对仗工整的迷人口号看来.教育享受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当下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可教育的现实境况总让人觉得这些迷人的口号只能给教育带来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了“村村办学”的模式。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感召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一座座乡村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13,(3):29-29
关于教育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可在一些地区,却是另外的一种景象。报道称广东省吴川市个别地区,一些孩子去学校读书,除了要背着书包,还要自买一套课桌椅带着。无独有偶,湖北麻城等地也曾被曝出一些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情况。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反思一些地方教育基础设施的“欠账问题”。  相似文献   

8.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和“抵制日货”是在五四运动中发生了很大影响的两个口号。但在五四运动史的研究中,对这两个口号的评价却很分歧。如有的同志认为“内除国贼”等口号,只反对统治阶级中的个别人物而不反对整个军阀统治,使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太小太近;“抵制日货”的口号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的口号。而有的同志却认为,这两个口号都正确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革命要求,特别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直到今天,对一切正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被压迫民族仍有现实意义。任何一个革命口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它表达了一定时代革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斗争目标,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动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觉悟程度和认识水平。因此,科学地评价五四运动的各种口号,是五四运动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0.
现在职教界有一句很流行和时髦的口号:“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高考”和“技能大赛”被作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抓手而倍受推崇。尤其是“技能大赛”因能与“高考”类比并重,“巴结”上了某种关系,而感觉倍棒、身价倍增,真有点穷哥们攀上了富亲戚的味道。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大赛本没有错,其一,有利于职业教育观念更新,确立“能力本位”思想;其二,有利于彰显职业教  相似文献   

11.
广西百色,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少、边、山、穷地区。1986年11月,赵紫阳和李鹏同志到百色视察时,盛赞百色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同耐指出,这样的地方,不应当穷呀。领导的话意味深长,发人猛省。我为赞语感到欢欣,而更多地为“不应当穷呀”一句感到不安。因而进行了叶系列反思。这里从分析百色地区的情况入手,就“民族山区的职业教育与商品经济”这一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3.
温都尔村教育制定优惠政策效果显著白金良近年来,内蒙古扎来特旗巴颜扎嘎乡温都尔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提出了“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的口号。采取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教育办实事,给优惠”的新措施,为教育制定了一系列优...  相似文献   

14.
在两会上,“择校费”“乱收费“”教育成本”在小组讨论、大会发言中被代表、委员多次突出地提到。在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声中,教育不公平“一黑二斜三苦四丑”的特点也暴露无遗。“虽然是很不好看地给它画了个像,但目的是给它治病,希望教育能更加健康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方廷钰说。■一黑:择校费成吞噬公平黑洞任玉岭委员说,教育不公最大的问题是“择校费”。由于监管失位“,择校费”已成为吞噬教育公平的黑洞,导致富校更富、穷校更穷,形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二斜:教育经费投入“嫌贫爱富”民进中央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口号的争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作为一个颇为流行的口号,在教育理论界为人们广泛使用。这说明该口号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现状及前景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一口号的准确内涵是什么?它所提出的主要依据及它所针对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它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口号来提出是否恰当?对于这些,迄今未见比较清楚、明确的表述,更少有不同见解的讨论。这种理论上的模糊状态与该口号的影响力相比是不相称的。本文即就这一口号提出几点不同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与指点。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口号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教育界,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就是“尊师爱生”。从字面上看,这几个字的意思是: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   “尊师爱生”和被奉为中华民族美德的另一个口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尊老爱幼”——晚辈要尊敬长辈,长辈要爱护晚辈。老师和学生也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所以“尊老爱幼”拿到教育界,就自然成了“尊师爱生”。   如果把这两个口号改一改,变成“尊幼爱老”和“尊生爱师”,那还像我们民族的美德吗?这么一改,有的人可能听着别扭,有的人可能拍案而起:“那还行?那成何体统!”   我这里无意…  相似文献   

17.
“多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是美国民族教育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美国民族教育的基本理论,它突出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特征。与多文化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同化教育(Assimilation Education)”,多文化教育代表美国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它与我国的民族教育的概念有所不同,但是了解这一理论对于丰富我国民族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很有益处的。本文将从多文化教育的发展、理论和目标三个方面评价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日,班主任为我们念了一篇文章——《再富也要“穷”孩子》。乍一听这题目。便使我想起流行过的一句话:“再穷也不要穷孩子。”这句话是针对边远山区经济教育的落后而说的。但到现在原意被歪曲了,变成了“无论穷富都要一味地满足、溺爱孩子”这种可怕的思想。而这位华裔作者在文中写他亲眼看到的却  相似文献   

19.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  相似文献   

20.
论雷沛鸿教育行政管理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是一位赤诚的爱国主义者,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本着“为穷而失教的劳苦大众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目标,他以“教育大众化”为其民族教育理论的基础,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大众化、社会化、中国化的民族教育新体系。雷沛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教育行政管理家。从1927年至1940年,他四次出任广西教育厅长,执掌广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