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美学把美感体验中的人类正常需求和欲望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从而忽略了美感体验中的生命内涵,使其难免蕴含了非人性的因素。但强调审美中的生命活动的同时,也不能以人的自然属性替代人的内在本质特征,否则必然把人还原为动物。  相似文献   

2.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强化诗歌的情感体验,把音乐融进诗歌教学,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描绘的天地中。通过音乐的美感体验来丰富诗歌的美感体验,丰富想象,音韵和谐,体验再创作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阐述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弊端,提出音乐欣赏应注意学生的美感体验,强调在教学中做到以情为本,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探讨了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问题;并指出美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美感是人对美的一种主观经验。美感过程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体悟、认识过程。审美是心灵的一种解放,美感是一种自由的主观体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美,艺术活动尤为如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挖掘幼儿潜意识中的审美能力,也要引领幼儿去体验并创造不同的美,激发幼儿创作出美的事物形态,并能在自己的想象中表现出来,将教育做"活",用"活"的教育来激发幼儿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6.
审美与通心     
耿聪 《河北教育》2006,(9):47-47
记得第一次课上许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最快乐的一次体验。我写的是自己和母亲的一坎深谈。因为那一次,心灵的沟通让我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和安心。当时写完后还有些迷惑和不安,因为觉得这似乎与审美并无关系,怀疑自己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第二次课上,老师便让我把自己的那次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之后许老师,总结了大家的体验,我们中间有35人写到了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的愉悦,而另外的32人则写了在大自然中体会到的美感,进而得出结论:通心就是美。我顿觉豁然开朗,之前的疑虑一扫而光。原来美的范畴可以如此广袤,不仅自然界中的美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和沟通所带来的快乐同样是美感。正如罗杰斯所说过的:“当我与来访者通心时,仿佛听到了来自天堂的美妙的音乐。”  相似文献   

7.
即兴演讲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经常采用的教育形式之一。美感性是德育即兴演讲的生命。所谓美感,就是一种“愉悦人的身心的健康而和谐的情感体验”。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不会凭空产生,它是由美感刺激物引发的。美感性原则便是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受教育者对“美”的感...  相似文献   

8.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谈到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于审美来讲,情感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肯定性的美感和体验,这种美感是情感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世纪之初就提出了美育完美人格的主张。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也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在赏析课的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增加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音乐的美感,同时还能对塑造人、陶冶情操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美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数学美感,是指人们从事数学研究时最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唤起和激发人的高级享受的心理体验.数学解题过程何尝不是如此?数学之美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直达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2.
小谈幽默话语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许利英林语堂在《幽默杂话》中说明他为什么把英文的humour译为汉语“幽默”一词时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稳,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内心静默的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  相似文献   

13.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谈到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于审美来讲,情感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肯定性的美感和体验,这种美感是情感与审美的和谐统一。在音乐教育中,感情这种心理状态显得极其重要,这种心态往往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常常蕴涵了丰富的、深刻的情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认真的分析、理解。通过对歌词和音乐语言的剖析,把音乐所赋入的感情因素渗透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美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教学中的美感因素由互动主体、互动客体等构成。充分发挥美感的积极效应,创设美的教育情境,重视受教育者在课堂中的审美体验,对于新形势下,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言语翻译需要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不仅仅停留在形式美上,更需要有情、意、景原则的指导。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才能获得与原文一样的美感体验,才能把美传递下去。本文通过对美学语言学与翻译美学理论的结合,重新看待了言语翻译中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感是人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或体验.美感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的精神享受,获得鼓舞和力量的高级情感."美育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影响人,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使人具有感觉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家阿达玛说 :“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 ,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 .”数学美感是数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数学美感是指人们在从事数学研究时最高层次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体验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学美的内涵和标志 .概括地说 ,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有 :对称性、简单性、和谐性与奇异性 .罗增儒先生也强调 :经验题感的一个重要构成是美感 ,熟谙数学美 ,能以美启真 ,以美寻真 ,能够从题意中领悟到审美感受 ,从而随之…  相似文献   

18.
美感是物我和谐的结果,而美感极致是在把美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是美感的高层次状态,是一种高峰体验。从表现形式来 讲,美感极致具有个人直觉性,是对象的审美性质和主体的审美能力 结成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适应关系的外在的直觉表现。从表现内容上 看,美感极致则是对一般美感的扬弃,它具有超越物我、超越时空、超 功利性等特点。美感极致状态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美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美感是人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或体验。美感是一中能够引起人的精神享受,获得鼓舞和力量的高级情感。"美育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影响人,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使人具有感觉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中学各门课程都有美育的因素,而不仅仅是语文,音乐,美术。一些人对化学有很的误解,说起化学,总是把化学与毒物,燃烧,爆炸,污染,致癌相提并论,哪里还有美?其实,化学造成的一些危害是人应用不当造成。化学是一个充满美的科学领域,对化学的误解,正说明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以及学生的情感对美术教学的影响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由景入情,激发学生由内而发的情感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明媚的春光使人愉快,阴云密布常使人忧愁,秋冬之交却又令人惆怅……如果有意识地把这种内心体验融入绘画之中,使美好的心境显于画中,更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增强美感体验。经常组织学生在室外有目的地进行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是培养学生捕捉美的能力、增添美感享受的有效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踏春、秋游,不仅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锻炼意志,还能使学生欣赏到大自然中美的杰作,从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