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虚无"思想不仅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了《雪国》。利用禅宗的"虚无"思想来分析作品,以期为《雪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深受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咱。它借爱情反映现实生活,写出了对人生悲哀、虚无的感受,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作者对西方虚无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川端康成日本式虚无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陈利娟 《文教资料》2009,(32):23-24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他因《雪国》等作品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获此殊荣,原因之一是作品中传达出了独特的虚无关。本文分析了《雪国》的虚无思想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川端康成巅峰之作,是一首美的颂诗和哀歌,反映了川端康成作为一个真诚的作家执着追求理想与美的艰苦历程,体现了他悲观、虚无、绝望的思想。这种思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折光,但毕竟过于消沉和软弱。陷入思想歧途的川端康成美的追求的最终幻灭和悲剧性的宿命终结也就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6.
《雪国》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这种虚无思想与西方现代派的虚无主义不同 ,它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印度佛教的影响。民族文化蕴藏的深深的悲哀使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具有“物哀”意味 ,佛教让他超越对立 ,形成万物如一的宇宙观 ,产生有无相连、虚无相生的虚无观  相似文献   

7.
李方媛 《林区教学》2010,(11):40-4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者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者川端康成是一个一生追求"美"的作家,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一生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为日本作家的代表。川端康成一生追求"美"的同时,深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佛禅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及禅宗的国度,佛禅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此外,川端康成一生坎坷,两岁开始便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现实的孤苦无依下,佛教的诸多思想深深走入了川端康成的内心。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在继承日本传统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9.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它因“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成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笔者认为,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岛村“从‘物’到‘灵’的追寻”最终走向幻灭的过程,体现了作者虚无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而《雪国》是他倾心打造的小说力作。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多为年轻貌美的女性,主题是表现他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字里行间贯穿着一种凄凉的美丽和淡淡的忧伤。《雪国》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两个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幽情、物哀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1.
《雪国》是川端康成新感觉主义走向成熟的作品。新感觉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主观的表现、艺术的象征、文体的革新都在其中有所体现。《雪国》还是一部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川端康成在其中利用直觉、象征、意识流手法营造了一个属于女性之美的感觉世界。他是偏爱女性的。他笔下《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两位生活在底层边缘的女性有着传统的纯朴之美。  相似文献   

12.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是一首美丽而有充满哀伤意味的梦幻曲。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追求,而且还体现了他浓郁的虚无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雪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因其以独特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所以得到了极大的赞誉。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描写日本美的时候,借助了镜子这一媒介或意象,通过描写自然之镜、人物之镜、社会之镜展现了美的发现和虚幻、美的追寻和否定、美的幻灭和重生的过程,经过虚实镜像的对比,刻画了一幅雪白世界的生命图像。  相似文献   

14.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思想.在分析川端康成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探究《雪国》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即虚幻之美、生死轮回、瞬间开悟等,以期为解读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笔下的代表作品《雪国》,对于研究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将从《雪国》着手,从"悲美"风格体现和"悲美"风格的缘由两方面展开对川端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动笔到1948年最后一个单行本出版为止,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他的传统美学思想在《雪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在《雪国》中,川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写了雪国底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与美。作品既充满了对爱的祈祷,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又表现了作家深沉的虚无感。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突出特点是继承日本文学的传统方法与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雪国》围绕岛村和驹子、叶子在雪国这个冰雪纷飞环境里的生活和情感变化,“雪”的意象不断闪现。雪对雪国的自然环境。对小说人物的情感演绎以及对川端康成思想情感的寄托。都有巨大的生成意义,从而使“雪”的意象至少具有了雪境自然、雪境情感、雪境禅韵三个层面的联结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广平 《考试周刊》2008,(48):182-183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试从语言角度阐述了《雪国》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蒋广平 《考试周刊》2008,(49):226-227
《雪国》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标志着川端康成的艺术技巧达到了高峰,本文试从意境角度阐述了《雪国》表现出来的哀与美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雪国》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代表昭和十年的名作之一。《雪国》对于作者来说是第二部《伊豆的舞女》。这两部都是以旅行为题材的作品。均是以主人公在旅途中邂逅的女性为开端展开了故事。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的代表力作《雪国》中的两位女主角音容笑貌、出场以及结局设置的对比研究,窥探了川端文学独特的消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