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2.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3.
邵小凡 《红蜻蜓》2023,(15):12-17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及梅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坚贞不屈、高雅不凡、刚毅圣洁。对中国人来说,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人们如此爱梅的原因。一、关于梅的小典故梅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植物。根据出土文物证实,中国栽育梅树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尚书·说命》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文字,记述了在公元前10世纪的商朝,人们已将味酸的梅子作为调味品来使用了。人们不仅吃梅果,还赏梅花。梅花冰清玉洁、凌寒独放,  相似文献   

4.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梅花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它以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构成独特的文化形式。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种植地区广泛。出土文物证实,中国育梅历史在四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梅的意象表现为相思、乡情、国恨、品性、春、爱情、美人、隐者高士等八种主要类型。梅多元化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从"梅花意象"里,世人可以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研究》2013,(9):F0002-F0002
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地处梅山,由梅山铁矿企业于1966年创办,原隶属上海宝钢梅山有限公司,2008年归属雨花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科学认读课题联盟实验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现代化小学、南京市平安校园、南京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激发母语学习潜能课题实验基地。梅花文化,引领发展。学校开展“赏梅、咏梅、品梅、探梅、赞梅”系列活动,引领学生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道理。相关课题“品梅识字智韵梅香”获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梅花校园文化的设计与研究”获南京市课题立项,学校获得中国(南京)首届梅花精神论坛颁发的“梅花精神奖”。  相似文献   

7.
梅花是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木本花卉。花期长,适宜于排水良好、瘠薄的砂土中生长。我国种植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们把梅花作为最好的花卉来称颂。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也被用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古今诗文,留下大量的咏梅佳作。就连对联这一艺苑奇葩中,也有不少或与梅相关,或以梅自喻的佳对妙联。  相似文献   

8.
梅文化说略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又到国人赏梅时。赏梅时节咏梅花、论梅花,乃中国历代文人之雅事。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梅花享有“花之魁”称誉,并非因其俏艳而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而居高。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花情结。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林逋在《山园小梅》中写到“疏影横斜水清浅”。他热爱遵循自然原貌的梅花枝干:或横直或欹斜,展现梅花最美的一面。现实中也有些人对于梅花枝干以曲、斜、疏为美,这又促使许多卖花木商人曲意逢迎,对梅花枝干刻意扭曲、修剪,靠“摧残”梅的枝干来赚钱。此现象,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10.
梅素以民族之魂被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梅的起源与发展,梅的习性与栽培以及梅花的应用构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梅文化,成为中国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汉诗来源于中国诗歌,同时又表现出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丰富色彩,在东亚汉语文化圈中独树一帜。本文从春季咏叹诗的角度,细致分析了日本汉诗在咏物、写景、抒情、化用典故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日本汉诗与中国诗歌同源分流的特性,也展现出日本汉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们应对资本主义进行冷静思考,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再次丧失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一、大力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这是通向知识经济的必由之路;二、必须奉行积极的"拿来主义",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士"阶层的发展对我国图籍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进步,由此产生了私人藏书,著述活动,它时我国古代图籍的繁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春"具有文字和文化两重意义,中国人对于"春"可谓一往情深,因为它蕴藏着很多而且很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意蕴。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都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要找到一种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以成熟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切入点探析一种适合数控切削机械师专业的有特色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史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法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了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目标,探索出一条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我校确定2002年春法学本科的中国法制史实施课程一体化的设计方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荣辱观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其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包含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五爱"思想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邓小平荣辱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邓小平荣辱观促使中国建立起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由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114-115
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其意蕴非常丰富。拟从春天、美人、爱情、仙隐、悲情、情色六个方面来分析桃花意象所蕴含的意味,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桃花。  相似文献   

20.
"五行"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后逐步演变为五方、五季、五脏的属性概念。本文从认知隐喻学理论视角,探讨了五行物质概念意义向时空和人体脏器概念属性演变的机理,对于探讨了古代先民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五行隐喻意义的衍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